張彩虹分享的第150個親子教育方案
幫助更多的家庭,解決家庭教育問題
在群裡,有位家長收到老師的資訊說:孩子不管是上課、下課還是在寫字,一直處於走神狀態,一張控筆練習,別的同學一中午就寫出來了,到現在四點了,他才寫了一半。他可能有些知識都會,但是這個習慣很不好,對以後的學習很有影響。
這位家長諮詢:彩虹老師,我想問一下,對於孩子老師反映的這樣問題,我應該做什麼?他平時確實是最愛走神,比如吃飯的時候,也會吃著吃著就停下來了,就走神去想其他的事情。
我問這位家長,正常情況下你會怎麼處理老師的類似資訊?這位家長說,孩子剛上一年級,第一次收到這樣的資訊,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怎麼回覆老師。
我說:那好,不用急著回覆老師,你先思考分析下,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這位家長說:之前我知道他做事情會走神,但是不知道原因是什麼,是他對這件事情本身不感興趣麼?
我說:你再認真看一下老師發的內容。
在我提醒下,這位家長又認真看了一遍老師發的內容後說:老師說孩子不是不會,知識點都會。但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不專心,老是去想別的。
我繼續引導這位家長:為什麼孩子知識點都會?
家長回答:都提前在家教了。
我說,那你現在明白問題點在哪了麼?
這位家長說:這就是人家說的,孩子會了就不會認真聽講的問題嗎?
我說是的,人類大腦對重複的資訊一點都不感興趣,它對新的資訊更感興趣。不是孩子注意力有問題,而是大腦的生理本質,它比男人還更加的喜新厭舊,所以對學過的知識點,重複的知識點,都不愛聽,很難維持興趣去聽。
這位家長繼續提出疑問:可是我發現她做別的事情也會走神,比如吃飯的時候,就特別容易走神。
我繼續幫這位家長分析:如果你用心去發現,你會發現十個孩子有九個能在吃飯的時候走神,他們的腦袋裡有無數個小劇場在上演,這是這個年齡階段下的注意力特點。
這位家長繼續問:那晚上回家,我要怎麼跟孩子說這件事情?
我繼續引導這位家長思考:你現在覺得這個問題是你的原因還是孩子的原因?
家長說:我的原因
我繼續追問:那你為什麼要跟孩子提?他做錯了什麼?需要改正什麼?
這位家長繼續回覆:剛才去接孩子的時候,還沒有張口問,他就自己說今天有一件不開心的事,我問他什麼事,他就說因為沒寫完控筆作業,被老師批評,然後還有同學嘲笑他。他是在擔心我罵他,他所以他就先跟我說。
我引導這位家長思考:如果他不說,你上來就罵他後,孩子會什麼狀態?
家長:”孩子會越來越走神。孩子說有小朋友嘲笑他,我說沒有關係,不要放在心上,下次你寫的快一點,專心一點,寫完後小朋友就不會嘲笑你了。“
最後這位家長總結到“剛才我問孩子他走神的時候都在想什麼,他說他在想今天放學回家會不會有很多作業?他會不會很累?說是就在想這些。
這裡的原因就是我提前把孩子教會了,以後規避不要提前教孩子東西太多,而且以後放學回來也要適量給孩子作業,不能太多,不能讓他對放學回家產生恐懼。“
看家長意識到前因後果,知道怎麼應對後,我給出針對這位家長“老師反饋孩子上課走神”問題的具體指導方案:
第一、收到老師資訊後,不要被老師傳達的資訊所“捆綁帶走”。大部分的人,對一個現象,很難做出客觀中正的反饋,而是帶著主觀的判斷去反饋一件事。
就像上面的孩子關於控筆作業這件事一樣,老師看到的客觀事實是:孩子上課走神,沒有把控筆作業完成。
但是反饋出來的資訊是帶著主觀判斷的反饋:“一直處於走神狀態。他可能有些知識都會,但是這個習慣很不好,對以後的學習很有影響。”
因為老師權威性專業性的存在,家長接收到老師“權威認證”過的資訊後,就認定了老師已經帶著主觀判斷的總結,就被老師的“主觀判斷”“捆綁帶走”,就會像這位家長一樣,本能的去搜索資訊來配合這個“權威認證”:
是呀,孩子確實愛走神,連吃飯都走神,做別的也走神。然後做出決定:我得好好說說他。
這個時候的家長,就很難做到,靜下來思考一下:
這樣的事對孩子來說,是常態還是異常?其他孩子有沒有這樣的類似現象?他是真的習慣不好麼?
就像上面家長晚上給我的反饋:我一聽老師說孩子走神,就往“注意力有問題”上去想孩子。只顧著去聽老師說的,別的都沒有去思考了。
等我晚上跟孩子聊天后,發現上課老師講的孩子大多都聽了,並沒有一直在走神狀態,晚上回來寫作業的時候還給我講四線格就是字母的小電線,字母只能待在自己的格子裡不能出格,不然就會被電到。
所以,在接收到學校老師反饋資訊時,就要先做到:
認清客觀事實
信任孩子
接著表態,自己會全力配合,在家好好配合老師的工作,一起把孩子引導好。
第三、針對這個問題,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很多家長遇到這種類似情況的處理方式,就是簡單粗暴的回家批評指責一頓:
你老師都說了,你注意力不好,平時吃個飯也走神,一點都不專注。以後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要集中注意力,聽明白了麼?
殊不知,這樣的處理方式,才會讓孩子從“假性的注意力不好”到“真性的注意力不好”,就跟眼睛從假性近視到真性近視一樣的道理。
無論孩子回家主動不主動說這件事,都不要主動去提老師反饋的這件事。如果孩子主動提了,就告訴孩子他的表現是正常的,絕大多數孩子都會有的一種再正常不過的表現。
這個走神狀態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狀態,我們成年人了依然會不自覺的也在走神。
讓孩子明白:這是正常的表現,大家都有的表現,並不是我注意力有問題。
像上面這位主動跟媽媽說的孩子,告訴孩子這些是再正常不過的常態後,就引導孩子思考:小朋友笑話你不舒服是吧?那以後你還想繼續被他們笑話麼?
如果你不想繼續被小朋友笑話,那咱們怎麼做就能讓小朋友不笑話你,還有可能會崇拜你呢?
如果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出應對的方法,那麼這件事上,孩子吸收的精髓思想就是90%,他的行動力就能到到80%;
如果是家長直接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孩子內在吸收到的精髓思想就是70%,他的行動力也就60%。
提問引導孩子思考後得到的答案,比其他任何言語都更容易被人牢牢記住,尤其是“引導答案的提問”內化的力量相當的強大。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的把這件事記住。
總結:老師反饋問題,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一種現象,無論反饋什麼問題,都不要去放大。先客觀的判斷出哪些是“客觀事實”,哪些是“主觀推斷”。找到原因後,解決掉問題,引導孩子以後怎樣規避,這樣處理起來,老師反饋的問題就能真正的能幫助孩子成長一大步了。
今天分享到這裡,你的朋友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