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死“這個字,在很多家庭是忌諱的!有時面對孩子的追問,大部分家長都是閉口不言的。可當孩子對“死亡”產生好奇時,若父母沒有正確的引導,將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甚至影響其性格發展

前段時間,在看節目《經典詠流傳》時,嘉賓胡可就對安吉和小魚兒說:有一天爸爸媽媽可能老了,不能永遠陪伴在你們身邊......

還未等胡可說完,小魚兒問道:人老了會不會死?

胡可說:人老了都是會死的,關鍵是活著的時候,要開心;

聽著媽媽的回答,小魚兒情緒崩潰,抱住媽媽哭到:我不想人老了會死......

在國人心中,“死”這個字就是不吉利的,總是想方設法的避諱!可當孩子天真地問你:“媽媽,你會死嗎”?你又該如何作答呢?

01、“媽媽,你會死嗎?”“呸呸呸!別瞎說!”

還記得大學畢業後,去參加了一個朋友的葬禮,在葬禮的宴席上,大家都在安慰家屬!一個5歲左右的小男孩突然轉過頭問道:“媽媽,你會死嗎”?

顯然,媽媽被兒子瞬間的提問驚訝到了,眼睛裡既有憤怒又有尷尬,趕緊打圓場地說道:“呸呸呸!別瞎說!什麼死不死的,再說我就揍你了”!

場面一度很尷尬!其實,對於一個5歲的孩子來說,可能並不理解什麼是死?他也無法理解媽媽為何會生氣。但媽媽這種避而不說的方式,會讓孩子覺得死亡很神秘,同時也很害怕且不敢問。

多年後,在醫院又偶遇了當年這個小男孩,此時的他已經長成大高個了。聽他媽媽說,精神有點問題,一直在治療,可效果並不好!

02、“媽媽,你會死嗎?”“會的!但你不要害怕”

比起這位小男孩媽媽的回答,小雅媽媽的回答顯然更合適!當小雅問媽媽:“你會死嗎?”小雅媽媽並沒有生氣,反而拉著小雅坐在沙發上,給她上了一堂“死亡教育課”。

小雅媽媽說道:每個人老了都是會死的,但是小雅不要害怕,媽媽會在死之前陪伴你很久,直到你長大、結婚、生子。媽媽對你的愛,我們相處的美好瞬間,都會永遠地留在心裡,只要你不忘記媽媽,媽媽就會一直活在你心中!

不得不說,小雅媽媽這種直面死亡,不避諱的做法,值得很多媽媽學習!就像《尋夢環遊記》中所說:死亡不是永久的告別,遺忘才是!

從來以後,小雅分外珍惜生命,珍惜與媽媽相處的每一天。所以,當孩子追問死亡時,父母要做的就是坦白告訴孩子【死亡早晚會來】的客觀事實

在此基礎上,去引導孩子思考,如何度過有限的生命!

03、父母避而不談,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曾經在網上看過這樣一篇心酸的作文:媽媽為了兒子能快樂成長,隱瞞了丈夫犧牲的事情,一瞞就是10年。

據瞭解,孩子的爸爸,在當兵期間,為救戰友,不幸犧牲了!那一年,孩子才1歲多。

10年後,面對兒子的質問:爸爸是不是不喜歡我了?媽媽才坦然告知!對於這個“愛的謊言”,媽媽守得很艱辛!原本想讓孩子快樂,不想他有【失去爸爸】的痛苦。

兒子雖然沒有了“失去爸爸”的痛苦,卻有了“爸爸是不是不愛我”的擔憂和不安全感。

所以,父母一味的拒絕談“死”,也可能對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甚至會讓孩子感到憤怒與悔恨!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說:中國從來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因為大家對死都很忌諱。其實,父母一味的避諱不是良策;現在【亡羊補牢】,快給孩子補上這一課吧!

04、父母該如何跟孩子談“死亡教育”呢?

死,是每個人無法逃避的!沒有死亡教育,人們就無法理解生命的意義!還會造成對生命缺乏敬畏!

①根據孩子的年齡,正確談“死亡”

·3歲前,不必刻意強調死亡

對於不到3歲的孩子來說,還無法理解生與死的意義,也無法理解他人的感受!此時,父母不必刻意強調死亡,儘量平常化面對就好。

·3-5歲間,用分離的概念來闡述死亡

一般而言,孩子從3歲起,就會對死亡充滿好奇,向家長詢問死亡是怎麼回事!此時,父母可以用【分離】來表述死亡。

《爸爸去哪兒》中,夏天因為狗狗去世很傷心,當她詢問狗狗去哪兒時,爸爸夏克立沒有迴避,而是告訴她:狗狗去世了!

·5歲以上,要建立正確的死亡認知

對於5歲以上的孩子來說,已經完全可以接受死亡的事實了,他們一般可以透過他人的反應,知道【死亡】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此時,父母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對【死亡】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幫助孩子建立安全的意識。

②透過繪本故事,讓孩子認識“死亡”

父母若是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談論“死亡”時,可以藉助繪本,透過故事,讓孩子瞭解“死亡”,知道如何與其他生命和平相處。

利用繪本中的動物死亡,告訴孩子,生老病死,是一切生命的宿命。只有讓孩子知道了死亡的意義,才會更加明白生的可貴。畢竟,關於活著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17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家長找老師給孩子換個座位,卻被老師一句回懟:你先自己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