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最近有一位學生家長問敏敏老師:是不是學習不好的孩子,真的是沒動力?

這位媽媽解釋說自己的兒子考試經常不及格,無論是溫柔相勸還是嚴厲警告,他都對學習興趣乏乏,告訴他不努力學習只會越來越落後於別人,他就會輕飄飄地回一句“我又不在乎”,讓他的媽媽氣的肝都疼。

用無所謂的態度來掩蓋無能

很多父母有一個普遍認知,那就是他們以為能找到一個鼓勵孩子的新方法,孩子的行為就會有所改善。

在這一點上我其實不太認同,每個人做每件事都有某種動機,這些孩子就是在用看上去“無畏”的抵抗來掩蓋自己退縮和表現不佳的動機。

當你與成績不佳的青少年交談時,您會聽到他們的言行都在傳達“我不在乎”的一種灑脫態度。

實際上,“我不在乎”這句話就是他們保護自己的盾牌,不但可以減輕繁重學業帶來的壓力,還能透過這種自我安慰和開解的方式找到可控的感覺。

“那門功課太難了——所以我學不好情有可原。”

“我做不到和別人一樣聰明——努力也是白費的。”

“考砸了又怎樣——反正我不在乎,成績不是一切。”

他們用這種無所謂的方式來解決擺在眼前的難題,在他們眼裡,這是一種明智之舉般的“量力而為”,殊不知它也會內化為一種人生態度,投射在日後的生活和學習之中。

父母如何對待消極反抗的孩子

研究青少年與兒童反抗問題已30年的美國行為治療師James Lehman認為,父母們想要糾正孩子這種行為態度,首先是要明白父母能做的不是代替他們包攬一切,而是引導他們去重新找到學習的動力。

然後他建議父母們,當聽到成績欠佳的孩子滿嘴說著“我無所謂/我不在乎”時,可以採取以下8個步驟。

1.確定可以獎勵的內容

去觀察孩子平時比較關注什麼,不要過於相信他對一切滿不在乎的態度,尤其青春期的孩子會違心地否認喜歡什麼。

比起溝通得來的答案,不妨去注意他的行動,他喜歡看電影、玩電子遊戲,還是釣魚?盤點一下他喜歡的東西,並將其全部記錄在一張紙上列出來。

通常情況下此後要做的是父母和孩子坐下來,一起來製作這份獎勵清單,但對於習慣對父母隱瞞的孩子來說,這可能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一個被動反抗型的孩子,他永遠拒絕和父母溝通,隱瞞不說是他保持對一切可控的方式。

因此對這型別的孩子,父母可以私下來做這件事情,將他真正喜歡的事情用作日後的激勵方式。

2.將電子產品帶出房間

不要在孩子房間放太多電子產品,特別是對於成績欠佳的孩子,因為某種程度上來看,房間是他們撤離的安全地帶。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作息紊亂,那麼電腦應該放在公共區域,使用時確保有其他人在場。

房間裡更不應該放電視或電子遊戲機,一旦他拒絕執行這種安排,讓他無法擁有最後一樣電子產品——手機。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一個懶於做家務或迴應的孩子,和一個沮喪憂鬱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你的孩子整天不想離開自己的房間,無論你威脅拿走他喜愛的東西以示懲罰他都表示不在乎,最關鍵的是發現他有被孤立的傾向,那父母必須認真對待並且要學會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3.讓孩子明白有付出才有回報

生活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不應該只是享受,讓他們明白所擁有的是要靠自己努力賺來的,也是對他們責任感的正確培養。

想每天賺一個小時的遊戲時間?那就做家務或者完成家庭作業來獲得,以同樣的方式,讓他們今天賺到半小時的玩手機時間,然後明天繼續。

這就是現實生活的運作方式,不付出,就不會得到回報,更不能輕易對想要的東西唾手可得。

4.和孩子談論ta想要什麼

在時機成熟或者氛圍合適的時候,父母可以靜下心來和孩子談論未來他想要擁有的東西,試著從不同角度出發,引導他去思考如何做才能成功。

比如知道他喜歡汽車模型,問他“那你以後想要吉普車模型嗎?要是你每天能及時做完家庭作業,我可以把它獎勵給你。”

5. 不要吼叫或爭論不休

一旦父母大喊大叫,那就只是在孩子面前展示挫敗感,並在告訴孩子你正試圖掌控他。

當人們大聲吼叫,通常意味著他們已經沒轍了,只能用情緒崩潰來發洩心中的不滿。

對於表現不佳的孩子,父母必須要學會冷靜處理,試圖用爭論、懇求或命令的語氣和青少年溝通,都不會得到滿意的迴應。

相比之下,父母可以用5分鐘來嘗試做其它事情,比如冷靜地和他們協商,詢問他們的真實感受,理性地勸導,最後問他“還有什麼問題嗎?我們可以來商討一下。”

6.告訴孩子你在關注他

父母可以結合各自不同的情況來說明這一點,告訴孩子他所做的事情對你很重要。

“我一直在關注你,我是真的希望你能夠完成好作業,如果你有什麼問題,記得要隨時告訴我,那對我很重要。”

“對我很重要”的說法很有效,因為情感上的聯結能夠某種程度上激勵他的主觀能動性,在責任感的驅使下有所行動。

如果他不想履行應當的職責,父母也不必為他的行為買單,更不要讓孩子以為父母非要強迫他去做,只需要嘗試其它方法來提高他行動的可能性,即便他最後沒有付諸行動,但父母事後可以追究他的責任。

7. 不要代勞孩子的事情

當孩子自暴自棄或消極怠工時,他們會明白父母總歸會介入並提供幫助,這種對周遭環境產生絕望而不作出反應的狀態,心理學家稱之為“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習得性無助讓孩子意識到,一旦他們表現出無助感,最終旁人會停止對他們抱以期望,甚至會自己代勞去做他們的事情。

無論孩子是不是屬於這種狀況,作為父母重要的是要停止想要幫助孩子去做的念頭,不要替他做功課、不要替他做家務、不要替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自己動手去做,必要時可以指導或協助。

父母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其實也在剝奪他學習獨立的機會。

8. 設定時間期限

清楚地告訴孩子什麼時候該做家務和完成作業,以及限定多少時間讓他們完成,這樣可以慢慢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規劃意識。

比如告訴他“5點之前把作業寫完,之後到晚餐時間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或者提供更高程度的獎勵,“如果你能堅持這樣做一週,週末帶你去遊樂園玩”,不必拘泥於固定形式,可以多彈性地採用孩子的獎勵清單事項。

敏敏感言

成績不佳且消極性反抗的孩子,很大部分的原因和滿足他人的期待有關,人們總是會對一個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並在日常言行中灌輸給孩子。

因此他們嘴上說著“我不在乎”“無所謂”,其實是為了讓自己保持一種控制感和力量感,這樣就不必擔心失敗或者承擔責任,更不必去和其他孩子競爭。

歸根到底,這是關於職責歸屬的問題,孩子要學會去履行自己的職責,父母的職責則是引導孩子去迎接各種各樣的挑戰,即便他感到焦慮、恐懼或者冷漠待之。

一旦他拒絕履行屬於自己的職責,那麼父母可以做的就是,要求他去承擔後果。

10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為什麼有的孩子在課堂能夠迅速舉手回答?有的卻連問題都沒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