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文 | 八段錦

2020年5月6日,西安一個9歲女孩因為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從15樓跳下。

事發當天下午4點多,小女孩給媽媽發語音說,老師佈置了一篇作文,字數要寫一頁半,5點種交。就剩25分鐘了,她才寫了一頁零一行,完成不了了。

她的語氣很沮喪,家人就鼓勵她儘快完成。

當時她一個人在臥室裡寫作業,爺爺下樓倒個垃圾回來的功夫,發現孫女不在了,桌子上留著兩張紙的遺書。

一張寫著:媽媽,對不起,這是我的決定。

還有一張寫著:為什麼我幹什麼都不行?

寫不完作業多大點事,竟然會自殺?

孩子的行為問題總是被過度關注,為什麼拖延、無法按時完成作業?為什麼上課不好好聽講,注意力總是不集中?為什麼一點小事你就受不了,還亂髮脾氣?

但是行為問題背後更深層的原因,卻很少被注意到。

為了糾正這些行為問題,大人還會施加更大的壓力,催促、糾正、批評孩子。

出現這些問題,本身就是因為他們已經無法承受現有的壓力了,為什麼大人還會認為繼續加壓可能會變好?

還有一些話也許本意是好的,鼓勵孩子不要放棄,但對於不堪重壓的人來說,那個意思更像是在說,你這樣是不行的

“一次不交作業沒什麼大不了,也不代表永遠不交作業;就算永遠不交作業,也不用去死。”

很少有父母願意給孩子傳遞這樣的態度,大家都覺得,就是應該不斷努力啊!

今天八段錦寫這篇文章,不是想責怪任何一個父母,孩子一出問題就怪父母,會讓父母們更如履薄冰;父母也想躺倒啊,不都還撐著嗎?

可能正是因為父母也太辛苦,所以他們沒辦法給孩子傳遞輕鬆的態度。

在一個大人都無法緩解焦慮的社會里,孩子不堪重負的時間變早了,出現情緒問題甚至自殺的情況越來越多了。

如果能意識到問題的真正所在和解決的辦法,哪個父母願意做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呢?

01 遊戲時,孩子是真實的自己

孩子小的時候,其實社會的壓力不需要直接作用在自己身上,因為還有個中轉站:家庭。

如果父母能作為一個緩衝,化解掉孩子無法承受的壓力,無論社會多麼令人焦慮,家庭總可以充當最後的避風港;就怕父母的焦慮也無從宣洩,加倍轉移到孩子身上。

曾經有個孩子被老師叫家長,家長去了學校當場給孩子一個嘴巴,那個孩子轉身就跳樓了。

孩子能力有限,很難和大人反抗,也說不出內心的感受,一方面受表達能力的限制,還有一方面,他們不願意承認、或者根本沒意識到父母也會有問題。

有苦不能言,只能懷疑都是自己的錯,“為什麼我幹什麼都不行?

心理諮詢師有一個辦法,可以讓孩子毫無負擔地表達出真實的想法。

沙盤遊戲,也被稱作“表達性治療”,起源於心理學家瑪格麗特.洛溫菲爾德。

洛溫菲爾德從小身體多病,13歲時父母離婚,童年常常是在孤獨和痛苦中渡過,這促成了她成年後致力於探討童年的意義,對兒童有一種特別的慈悲心。

她知道沒有孩子喜歡看醫生,所以在她的治療室裡總會有玩具,她還準備了一個大盒子,還有沙子。

有一次有個孩子說:“我能把沙子放在盒子裡面嗎?”

好啊。

孩子就把沙子放在箱子裡,接著他又問,玩具我也能放在這裡玩嗎?小孩越玩越開心,說“這是一個新世界!”

後來,洛溫菲爾德就把這種遊戲的方式叫做“世界技法”,單親母親多拉.卡夫卡向她學習之後,結合“世界技法”和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結合,正式創立了“沙盤遊戲”

簡單來說,沙盤遊戲就是在一個鋪著沙子、72*57*7cm大小的沙盤裡,自由地擺放玩具,觸碰沙子。

沙盤遊戲很適合兒童,因為他們什麼都不用說,在擺弄沙子和玩具的過程中,就能充分表達他們內心的困惑和渴望,就連最難溝通的自閉症兒童也可以用沙盤作為輔助治療工具。

這個人性化的兒童心理治療工具,是由兩位對兒童充滿情感的女性聯手創造的。

不過洛溫菲爾德認為,“沙盤遊戲不是我發明的,也不是我創造的,是孩子根據自己的需要,自己發現創造的。”

哲學家席勒說,“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遊戲;只有當人遊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

如果你希望孩子做自己,那就不要剝奪他遊戲和開心的權利,因為那更接近他的天性。

02 沙盤遊戲治療例項

沙盤遊戲專家趙玉萍在《親子關係的重建》一書中,講了一個沙盤的諮詢案例。

妍妍是一個16歲的女高中生,她經常頭痛,疼起來還會嘔吐或者腹痛,去醫院檢查卻沒發現任何生理方面的問題。

在沙盤遊戲中,妍妍好像對沙子沒有什麼興趣,她不像其他孩子那樣撫摸或者把玩沙子,而是直接把沙子撫平,然後就起身去拿沙具。

經過10分鐘的挑選,她把選好的玩具一股腦地放進沙盤,再進行整理和擺放,並將沙盤命名為“最後的落日”(見圖2-3)。

妍妍第一個擺放的玩具是房子,接著她在房子四周放了花草樹木、一些白色的小石子、一個男性角色和柵欄。

她還在家的周圍擺放了野豬、白熊、鱷魚以及黑猩猩,這些野獸正對著家門口,小鳥、小貓、小豬和女孩則被她擺放在右下角。

妍妍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女孩,她有一個家,家裡有爸爸、媽媽,有房子、花草、柵欄,還有很多用來鋪路的小石子。

但是,有太多的期待和要求圍繞著女孩,這些期待和要求就像圖中的野獸,讓女孩感到恐懼和焦慮,所以,女孩就逃得遠遠的,她的身邊只有小貓和小豬做伴。

這隻小鳥雙腳埋在沙子裡,想飛起來證明給別人看,卻飛不起來(見圖2-4)。

這是沙盤作品中典型的“創傷”主題,猛獸包圍了家園,整個畫面呈現出一種威脅感和不安全感,而主角小女孩卻表現出一種無奈又無力的狀態。

原來,妍妍的父母經常因為工作的事吵架,在家裡凡事都以爸爸為第一位。

爸爸對妍妍的管教很嚴厲,到現在還有打罵女兒的習慣,女兒有些怕爸爸,曾向媽媽哭訴“不想活了”。

妍妍的爸爸覺得女兒被媽媽過度保護,什麼事都找媽媽解決,自己這麼做都是為了讓女兒變得堅強,不要滿足於現在的成績,要越來越優秀。

妍妍感覺到了爸爸的期待,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她非常想努力提高成績,但是怎麼努力成績都不理想。

被過多的要求和期待所包圍,妍妍已經無力承受內心的糾結和痛苦,她說不出來,但她的身體,透過頭痛、嘔吐和腹痛的症狀代替她發出了求救訊號:“我已經盡力了,不要再給我施加壓力了。”

沙盤起名為“最後的落日”,代表她的絕望和放棄。

父母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是怎麼讓這份愛變成動力而不是壓力,才是需要思考的。

03 情緒管理的小方法

自然的沙堆是起伏不平的,妍妍把沙子撫平,也許還有一個含義,是想追求表面的“完美”,不想面對深層的“不完美”。

很多家庭明明氣氛很壓抑,但是誰也不能表達情緒,不滿、委屈或者憤怒都被壓抑了,誰也不知道會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形式突然爆發。

專門研究情緒的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認為,情緒管理才是父母送給孩子一生的厚禮。

趙老師分享了幾個情緒管理的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品茶

體驗的要點是:在嗅茶時深呼吸,在品茶和吞嚥的過程中,訓練自我覺察的意識,感受自我的感覺,把對抗外在評價的力量,轉移到體會內在的舒服與快樂中。

這個方法類似於正念訓練的“葡萄乾法”,當你把意念集中在當下的事物時,對未來的緊張和擔憂就可以暫時放下了。

妍妍來訪之初的狀態是沒精打采的,但在嗅茶、品茶、吞嚥茶的環節之後,大約過了15分鐘,她很自然地用雙手把快要遮住臉頰的散發別到耳朵後面,臉上慢慢散發光澤,也有了笑容。

她在專注品茶時,似乎忘記了頭痛和不舒服,感覺自己的身體很放鬆。

每個人都可以用沉浸在自己喜歡的活動中來調節情緒,比如到大自然去、聽喜歡的音樂、洗熱水澡、與朋友交流等。

第二個方法是用OH卡牌(也被稱作“OH潛意識投射卡”投射潛意識。

妍妍抽了兩次圖卡(見圖2-5)。

妍妍對第一張圖卡的解讀是有一個人被關在房間,房間裡只有窗戶,這個人覺得自己不夠好,感覺自己丑陋,很自卑,不想出門;

第二張圖卡意味著只要敢於放開,就能“海闊天空憑魚躍”。

將兩張卡合併到一起,不難看出,一念之差就會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景。

我們對一件事的看法,比這件事本身更能影響我們的反應。如果能找到並相信更好的解釋,就能重新找到信心。

第三個方法是“扔鉛球”。

妍妍覺察到自己的頭痛是一堵“擋風牆”,可以保護自己不用面對現實。當她感到煩躁、焦慮、想要退縮時,頭痛就會發作。

“扔鉛球”,就是在意識中覺察自己的心靈垃圾和負能量,像扔鉛球一樣,把它們拋到九霄雲外。

身體出了毛病,其實是在提醒我們,也許是該清理心靈垃圾的時候了。

寫在最後

當父母感到焦慮時,常常是他們對孩子的成就和前途沒有把握,很容易透過施壓的方法想讓孩子變得更好。

但是,我們常常會忘記,家庭讓人感到溫暖和放鬆,孩子才能不斷從中汲取力量;如果你不能切實幫助孩子解決眼下的問題,那他們更需要的,也許只是偶爾躺倒、放棄的自由。

而作為承擔更多壓力的人,家庭能讓父母們感到溫暖和放鬆嗎?我們的能量又來自於哪裡?

也許學會緩解自己的焦慮和壓力,把彼此先作為互相關愛的人存在,父母才有力量做父母、孩子才能安心做一個孩子吧。

· End ·

本期免費贈書

更多精彩:

18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孩子的作業父母的劫,你是處於歷劫的水深火熱,還是已渡劫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