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在家長幫論壇混,看到大部分家長的思路是,無論孩子目前狀況如何,都以24中,育明為目標,北大清華為方向,來為孩子做規劃,擇學校,拼學區,明白有可能做分母,但還是抱有期望,拼盡全力。特別理解,大家都一樣。

這本書《養活教育》的序言中,作者打擊了我們的幻想:

“現實中,絕大多數孩子的父母,總是在自我欺騙或自我安慰中伴隨著孩子成長。當孩子呱呱落地,第一聲啼哭傳來,孩子的父母(大部分)都會有一種幻覺:自己的孩子連哭聲都與眾不同,清脆中帶著智慧,堅定地認為這孩子只要捨得培養,將來肯定是上北大清華的料。然而事實上,這往往成了一條不斷摧毀父母和孩子自尊自信的道路”。

因為在這條路上,家長帶領孩子不斷期望、失望、絕望、退而求其次,隨著家長無處安放的情緒,就是孩子的自暴自棄和拒絕負責。接受大多數人要過平凡的生活的事實,不在培養天才神童上面孤注一擲,把更多時間投入在養活教育上,是作者呼籲的事兒。

讀書≠教育,只是教育中很小的一部分。養活教育才是教育的根本,是決定著人生成敗和人生幸福最重要因素。

什麼是養活教育?養活教育並不複雜,就是做家務、勤幹活、能吃苦、懂掙錢。

從小進行養活教育的孩子,有耐心,有規矩,由於很早受過挫敗,在實踐中摸索出如何面對困難,解決問題,追求精進,懂得感恩和珍惜,懂得合作,和為家庭付出。這樣的孩子積極向上,生機勃勃。

我是一個從小沒有受過養活教育的小孩,我媽的理念是“活兒什麼時候都能幹,學習的時間卻過期不候”。事實上,到如今我仍然不會幹活兒,依賴心極強,不敢獨自承擔責任。當隱形的影響隨著年齡增長,以排山倒海之勢浮現,自己抽絲剝繭,已經深深悟到,但卻很難順著一團線球上的一根線去追根溯源,更難去和父母去掰扯個明白。

還好看到這本書,再次提醒了自己:養廢一個孩子,除了讀書什麼都不讓她做就可以。對於孩子的培養,放學之後就什麼都別幹,讀好你的書就對了。這種想法萬萬不可,如果有老人家們拼命阻攔,堅決不同意,那就去溝通,去解決,哪怕與之為敵。

養活教育不是放棄讀書,而是思考權重和比例。是不是要把全部時間用來讀書,上培訓班?還是察覺到動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留出一些時間給養活教育。隨著年齡的增長,有計劃地按階段增加技能:教會她不會做的,逼她做她會的,然後不斷完善,越做越好

如何儘早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興趣,作者講道理之餘,也給了一些方法。

1.分年齡

制訂適合其年齡的家務計劃,隨著孩子不斷長大,計劃從簡單到複雜。不必擔心小孩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大膽地不斷給予他們新的任務和更高難度的挑戰。

重點是在他們在努力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不斷增強對自己能力的理解,這將極大地幫助他們樹立在這個世界上獨立生活的自信心。

2.勾興趣

直接命令孩子,會讓孩子產生為別人服務的被迫感,而是用巧妙的語言激發他們的自發意願。

感謝他成為一個幫手。

誇讚她是樂於助人的孩子。

感嘆他的解決事情的能力太棒了。

孩子普遍希望獲得能讓他們得到稱讚的身份,內在動力的力量讓他們更有力量和意願。

3.玩遊戲

行為科學家已經證明“遊戲化”在我們生活中的影響力。想讓孩子放棄一件事,就是逼他去做。而把日常任務(如運動、學習、工作、勞作等)轉化為遊戲式的體驗後,能極大地提升效率和驅動力。

把家務設定成闖關環節,由簡單要難,攻破大boss,每完成一次任務就可以挑戰下一關,並擁有更多工具和權力。

4、選形式

除了打理好自己,也要承擔家庭公共區域的家務,為家庭成員貢獻力量。

如果只讓孩子做自己的事情,給自己做早餐,清掃自己的房間,整理自己的書架,就無法達到養活教育的重要目的:讓孩子擁有為他人照相的同理心,把家務看作家庭責任和家庭成員關愛的一種方式,而非簡單的幹活。

5. 造輿論

鼓勵孩子去做了後,如何維持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是要營造氛圍感。用積極的態度去談論做家務這件事。比如表現出樂在其中甚至爭搶做家務的姿態。如果孩子做的不好,別懲罰,肯定他的努力,幫助他總結,引導他每一步如何可以做的更好,如果孩子做的很棒,也儘量不要給外在獎勵,比如金錢和其他交換利益。研究顯示,外在的獎勵實際上會降低內在的驅動力。給孩子勞務費會減少孩子想要幫助他人的內在驅動力。把“無私地幫助他人”轉變成了一項交易。

為了孩子未來的成功和幸福,快讓他們把袖子擼起來,先把家務做起來吧!

16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實錘!Abc mouse最新測評:吐槽點那麼多,買了個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