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能有多磨蹭?
坐到桌子旁邊,光把書和本子掏出來擺好,再開啟鉛筆盒,發發呆撓撓頭……30分鐘過去了……
做家長的只能努力按捺住內心的小火苗。
好不容易拿起了筆,以為要開動了,結果她扭頭來了句:
「爸爸,我想喝水。」
「爸爸,我想吃點水果。」
「爸爸,我想上廁所!」
原本1個小時能完成的作業,非要磨磨蹭蹭3個小時才在逼迫下完成,每天熬到很晚,孩子累,家長更累。
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款小孩,不寫作業父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別急,我給大家支支招,4招幫孩子寫作業提速!幫孩子擺脫寫作業磨蹭!
01畏難情緒影響
我們成年人有時遇到自己覺得很難完成,或者比較耗時間和精力的任務,就會選擇一拖再拖,孩子也一樣,如果做作業讓他覺得是一項不容易完成的事情,那麼同樣也會一拖再拖。
現在的孩子每天各種作業加起來實在不少,孩子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
對策:
這種情況下,家長要注意教孩子(如果孩子年紀太小則可以由家長幫助)分解每天的作業目標,化大任務為小任務,一項項完成,緩解畏難情緒。
關於作業如何排序,“先寫什麼,後寫什麼?”我有一個小方法分享給大家:
作業專案排序法
可以套用一個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原則,事情可以分為:
重要又緊急重要但不緊急不重要又不緊急同樣孩子的作業也可以分成:
重要又難度高,需要集中精力攻破-------紅色任務重要但難度低,需要完成但比較輕鬆-----黃色任務不重要且難度低,不一定要完成又輕鬆---綠色任務為了方便孩子好理解,可以分別把它們看做紅色任務、黃色任務和綠色任務。一般是先做紅色任務,再做黃色任務,最後完成綠色任務。
拿我女兒舉個例子:
數學目前是個難點,做起來比較吃力,是紅色任務。語文和英語都是比較擅長的部分,但內容重要,需要每天練習,是黃色任務。練字和預習、朗讀課文,相對起來沒有那麼重要,是綠色任務。02缺乏自我驅動力
孩子每天都需要做作業,好不容易完成這件事後,卻發現生活沒有什麼改變,一點也感受不到成就感和愉悅感,那他肯定會缺乏“寫作業的驅動力”,小學階段的孩子表現得尤其明顯。
對策:
讓孩子有動力的一個好辦法是給孩子一些期待,比如每天做完作業之後可以有一段時間讓孩子自己支配,她每天都可以在這個時間段裡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遇上週六或週日還可以讓孩子安排假期的行程,帶她去一些想去的地方,總之可以用一切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作為按時完成作業的獎勵。
03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孩子特別喜歡邊吃東西邊寫作業、邊看電視邊寫作業,這種一心二用的狀態會降低思考的效率;
有些家長經常在孩子寫作業過程中進行打斷,比如看見孩子寫錯了,立馬打斷讓他改正,或者在寫作業過程中給孩子送水果,送牛奶……
還有些家長會在旁邊製造各種噪音,比如很大聲地聊天或者看電視。
上述這些情況都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拖長寫作業的時間。
對策:
要寫作業就認真寫作業,要吃東西就好好吃東西,不要讓孩子一心二用。寫作業時候不要頻繁打斷,如果確實有需要注意的點,可以在做完後統一講。孩子寫作業時候,家長儘量保持安靜,不要去看電視,因為電視對小孩子的誘惑太大了,很難讓他們靜心做事。04家長催促方式錯誤
“你怎麼還沒寫完作業呀,要磨蹭到幾點?”
這是一句家長經常用來催促孩子的話,但很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還要磨蹭到幾點”這句話其實就是在給孩子“貼標籤”,貼上了“你很慢,很磨蹭”的標籤。
“標籤”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給了對方很強的心理暗示,給一個人“貼標籤”的結果,往往是讓他往“標籤”所喻示的方向發展。(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去看一下心理學中的“自證預言”)
對策:
1.轉換語氣,將催促變成期待
如:“今晚10點必須得睡覺,如果作業寫不完,明天會怎麼樣呢?”
2.引導孩子想後果
如:“你趕快寫呀!再磨蹭就去不了超市了!”
改成:我希望1個小時以後你能寫完,這樣就能和你一起去逛超市了。
學會上面這4招,孩子寫作業的速度一定會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