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當下孩子學習無論你是否願意你都無法否認一個問題,那就是尤其是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父母的教育理念以及給予孩子的教輔投入(包括自身以及外部資源的整合)有著很大關係。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方式、方法是得當的,那麼一定會給孩子帶來很積極的影響。

但是現實卻是很多父母的輔導、陪讀之路並不平坦……

生活中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時候輔導孩子的父母實際上是在不斷被孩子的各種表現“暴擊”,往往孩子們還沒怎樣家長先崩潰了。

在“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以及“別人都學我們不學就被淘汰”等各種影響下,無數父母被捲入到了孩子的教育事業中來了

但有的家長真的是自己還沒準備好就已經倉促上路了……

早上看到一位爸爸的求助:

簡單總結一下就是孩子二年級,孩子媽媽很雞血而且很強勢,經常會逼孩子學到凌晨兩三點。而偏偏孩子爸爸在孩子媽媽面前比較弱勢,敢怒不敢言,但不管又真的太心疼孩子了,由於擔心孩子媽媽都“瘋”掉了,所以求助網友該怎麼辦。

這位媽媽的操作確實有點迷。

讓孩子下午五點半到七點睡覺的安排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孩子晚上睡得太晚所以需要補補覺,還是為了晚上熬夜才讓孩子睡的。

安排孩子午睡以保證下午和晚上的精力充沛這樣的操作不少見,但是安排孩子放學之後先睡覺再熬夜的方式我還真的是第一次見。

個人覺得這個操作真的是有點多此一舉。

我們很多人應該體會過如果晚上晚睡了1個小時,那麼白天其實是很難透過1個小時等量的時間把精神完全補回來的。

為什麼非要讓孩子放學後來個“傍晚睡”呢?

真的是因為精力問題,那麼為何不晚上提前睡呢?況且這家很明顯不存在父母沒下班的問題——畢竟媽媽是全職媽媽。

而另外一個不能讓我理解的是為什麼要讓孩子凌晨之後背單詞?

我明知道的確有人(比如我就是)晚上的記憶力會更好一些,所以我們也會看到有人會把一些背誦的內容放在晚上來解決,但是我們應該很少見到有人更擅長凌晨之後背東西吧?

而且很明顯這個孩子凌晨之後的背誦效果是很差的。

不是不能讓二年級的孩子去背單詞,但是安排在更適合孩子背誦的時間去背應該不難吧?

我能理解這位媽媽的教育焦慮心理,因為這種教育焦慮是當下無數父母普遍存在的。

但是她的教育方式很顯然存在很大的問題,而且我個人認為這裡面最關鍵之處在於她只是認識到了有些東西要學、該學、想學,但是她卻沒有靜心去規劃一下如何更好地去學。

因為這位爸爸提供的資訊還是有點少,尤其是不清楚孩子們從晚上九點開始給孩子安排的“加餐作業”都有什麼,所以我沒法評價是否合理。

但是我可以根據我所知道的以及遇到過的可能問題提出幾點建議,而且是面向所有正在處於教育焦慮並且會給孩子安排很多拓展學習內容的父母們提出的。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我不是阻止家長去讓孩子學,只是希望我們的要求會更合理一些而已。

1、目標結合計劃

對於這裡家長來說一般會有很多的目標,比較遠一些的諸如考上什麼學校、學什麼專業、從事什麼工作等等。

比較近一些的可能是考多少分、考多少名、什麼時間之前考過哪些等級考試以及諸如超前多少年級學完哪些內容等等。

有目標沒問題,但是你得有一個詳細的、切實可行的計劃。

而“計劃”的本身其實就是對各種目標進行分解,這個過程中我們肯定是要安排各種具體措施的。

而“切實可行”則是保證計劃能夠落實。

2、避免大而全

很多家長容易陷入的一個誤區就是認為所有比較重要的學習內容每天都要學。

不可否認有些內容比如說孩子的數學計算能力每天練和偶爾練練效果還是會差很大的,比如每天讀書和偶爾讀讀也會有區別的。但還有一些內容我們沒有必要非得天天給孩子安排滿。

而且單項內容也不必非要把量搞得很大。

比如期初我們的安排有奧數、閱讀、練字、單詞、英語聽說、課內超前學等幾項。

如果每天都學這些而且單項的量還比較大,孩子自然會很辛苦且很容易因為疲勞導致事倍功半。

但如果一天的量透過兩到三天來完成呢?

看似進度慢了,但是孩子的接受效果卻變好了,而接受效果才應該是我們所追求的不是嗎?

3、自學習慣的養成

孩子低年級的時候一方面孩子容易聽話,另一方面父母在輔導能力上比較能夠勝任,所以很容易導致父母干預太多、影響太多,導致了錯過孩子自學能力和習慣的黃金培養期。

而這個階段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鼓勵孩子去不斷嘗試、鼓勵孩子不怕犯錯。

孩子不會沒關係,我們可以輔導一下,如果孩子還不能接受,沒有必要去責怪孩子。

我們可以先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們講解有問題,是不是孩子前序只是儲備不夠,是不是超出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實在不行就先放一下,第二天或者過幾天再來解決一下試試看。

我們太急於解決問題的時候就很容易導致孩子明明不會但是因為怕父母發火而說自己會了,也會導致孩子不去思考而是直接等父母來講等問題的出現。

從長遠來看這都不利於孩子的自學能力培養,甚至連學習的興趣也培養不起來,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更多是在不停“做任務”卻感受不到太多的成就感、滿足感、認同感。

4、多交流多學習

真的有教育焦慮的父母我建議平常多看看書,不是那些教輔書,而是一些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也可以多聽聽一些講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多跟一些志同道合的家長們交流分享一下,這個過程本身也是相互學習的過程。

而且是不是吐吐槽也是一種減壓。

即便是孩子的文化課學習如果你真的想輔導好孩子,那麼也應該先把孩子的教材都看一遍。

總而言之,教育孩子這件事情真的不能太急功近利了,否則看似贏了今天卻輸了明天這個代價太大了。

13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最坑孩子的三碗“毒雞湯”,你端給孩子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