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億歐智庫編寫《新基建重構智慧教育生態—2021智慧教育發展研究報告》於近日釋出
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讓線上教育飛速發展,也暴露出了新的問題。在今年兩會上,“教育新基建”成為熱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將對教育行業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無論是教育教學裝置的升級,解決資訊化裝備落後的痛點,還是將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技術與教育行業深度融合,新基建為校園數字化和智慧化帶來廣闊的想象空間。
01 新基建重構智慧教育生態
透過對智慧教育發展歷程、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的預判,億歐智庫認為:智慧教育建設目前主要面臨硬體改造升級、軟體互聯互通以及個性化教學需求實現問題。而硬體升級背後是資料傳輸速度的提升,裝置精度、清晰度的提升,資料儲存能力的提升;軟體互通的背後是統一的介面對接標準、底層資訊資源資料建設;個性化建設背後的創新的產品和服務都體現出了技術在智慧教育行業發展變革中的重要性。
透過對新型基礎建設中通訊網路基礎設施、新技術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目前發展情況的研究,億歐智庫發現,5G、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資料中心等基礎設施的技術特徵和應用方向符合智慧教育建設的發展需求。
而智慧教育產品來看,產品的技術屬性並不單一,如智慧校園這樣的一體化解決方案中通常包含了上述多種技術的相互融合,而這些技術的融合使得智慧教育中硬體裝置的效能能得到提升,軟體間的互聯互通有了更加簡便高效的連線與控制方式,在技術的賦能之下減少繁雜的重複性勞動,專注於每個受教育個體自身的發展情況,制定切實有效的教育方式,技術使智慧教育的物聯化、智慧化、感知化、泛在化、個性化目標的實現成為可能。
在新基建技術的滲透下,教學本身和教學改革對老師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學生和家由於於學習的焦慮也對教師有了更高的期待,聚焦教師能力提升、職業發展規劃、資訊素養培養的智慧教育產品是之前尚未注意的空白地帶,如今也有全場景教師工作發展平臺用技術為教師賦能。
02 智慧教育建設的主要參與者
1.教育主管部門:透過政策制定和資金投入引導和支援地方或區域智慧教育建設情況,把控智慧教育建設的大方向
2.學校:對政策進行理解,學校校長是智慧教育建設的重要推動力,是區域智慧教育建設成果的負責人
3.企業:為學校提供智慧教育建設的產品及應用,在新基建多方合作的背景下,企業在智慧教育建設中的作用會越發凸顯。
4.教師:包括資訊化老師和使用智慧教育相關產品進行教學管理和教務管理的老師,資訊化老師負責將政策進行落地執行,而後者則是透過產品的使用提升教學質量和管理效率
03智慧教育行業圖譜
04 新興技術傳統教育深度融合發展
在我國過去的教育資訊化發展的歷程中,技術進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動力。在實現教育公平,推動教育資源高效配置,教學質量和效率提升的長期目標指引下,中國教育資訊化建設已經初見成效,展望未來,智慧教育將成為大趨勢,依託於教育資訊化的建設成果,為學生及老師提供更加個性化、智慧化的教學體驗,讓新興技術與傳統教育深度融合發展。
05 以教師應用需求為例
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政策的落實讓學校的線上教學資源告急,而隨著線上教育教學成為常態化,教學資源建設是學校的建設重點。最原始的教學資源就是老師的講義、書本,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出現了電子教案、講義,但初期的教學資源建設更多的對電子資源的收集羅列,並沒有幫助教學和學生更好的使用這些沉澱資源。
學校教學資源平臺建設架構所需:
教師自身發展所需:
除了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的建設,在新基建技術的滲透下,教學本身和教學改革對教師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學生和家由於對學習的焦慮也對教師有了更高的期待,聚焦教師能力提升、職業發展規劃、資訊素養培養的智慧教育產品是之前尚未注意的空白地帶,如今也有全場景教師工作發展平臺用技術為教師賦能。搭建校本教研平臺,覆蓋教師日常的備課、講課、聽課、評課等多維度教研過程,實現優質教研資源的流轉與複用透過教學平臺,既能滿足日常線下上課教學展示的需求又能實現線上互動教學和作業佈置,方便教師和學生間的交流溝通,透過區域教育資源雲平臺,實現校際教學交流,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幫助教師提升自身業務水平。
參考案例:果之全場景教師工作發展平臺
06 新基建助力智慧教育發展趨勢展望
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和企業在新基建技術滲透作用的影響下,智慧教育相關的政策、推行方式、教師教學理念和參與企業的變化讓智慧教育的發展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身處智慧教育產業鏈中的每一個人的觀念變化都會影響他們的行為,從而左右智慧教育行業變革的方向。對於智慧教育的發展趨勢億歐智庫提出以下三點展望:
趨勢展望一:新基建技術在教育行業的深度融合需要時間,技術發展倒逼教育行業變革
相比於其他商業形態來說,技術在教育這一領域的融合滲透更慢,快速發展的技術與慢發展的教育行業,在屬性上天然有所衝突,一方面正是由於教育本身影響深遠,技術在教育行業的應用和融合更為謹慎,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教育形式很難標準化。雖然教育想要達成的高效、公平、高質量可以透過技術來輔助實現,但技術與教育的磨合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
隨著“00後”進入大學,目前的學生群體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伴隨著電子產品和網路的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對於現在的學生群體來說似乎缺少了一些吸引力,科技的浪潮奔湧向前,技術的變革亦在倒逼教育行業更多地與時代接軌。
趨勢展望二:變革觸及教育的核心環節,但技術應用的精細化程度有待提升
新基建技術在教育行業滲透的同時讓我們看到了教育行業更多的可能,教育過程在時間、地域、空間的轉換和交融讓教育本身變得立體起來。
但技術對教學過程核心的教與學的改造精細化程度不夠高,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輔助地位明顯,更多是提供工具、改變場景,技術對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顛覆教師、學生、家長和教育主管部門都需要適應,而技術對於教學的過程性評價和教學結果的提升效果有待提升。
新基建技術與教育的結合點和必要性是在智慧教育建設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並不是所有技術都適合在教育行業去應用,找準技術結合的支點是智慧教育建設過程中的難點。
趨勢展望三:效果為王,智慧教育企業走向開放、合作、共贏
從產品層面來看,智慧教育行業的產品越來越豐富,工具、內容、平臺各產品型別細分愈加明顯,並貫穿教育全流程全場景;從技術創新層面來看,除了應用已經比較充分的AI、大資料,與區塊鏈、雲計算等更加底層的技術的結合創新開始探索;從智慧教育企業的層面來看,技術服務商、網際網路巨頭、電信運營商對教育行業的不斷加碼在進一步推動著新基建技術與教育行業的深度融合,但這種投入能否持續還需看教育業務和教育產品與企業自身業務的結合能否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應,並從產品效果和技術服務能力上進一步撬動市場。
目前新基建技術的滲透仍然較多的集中在“智育”層面,在未來,技術的滲透如何與德育、體育、美育、勞育融合也是智慧教育企業值得探索的方向,從“建”到“用”,從“教”到“育”,技術帶來的創新與變革將持續引領教育行業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