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雖然我們都希望每個孩子都考出好成績,卻逃不了一個事實:不管考的好壞,家長和孩子之間總會有一場關於成績的對話。

相信很多家長在孩子考試前就已經在心裡對自己說:孩子成績或好或壞只代表了這一階段的學習成果,千萬不要對孩子發火。然而等到孩子成績出來的瞬間,那個心情真的是按捺不住......

即使我們都知道不該打擊孩子,不該說一些挫傷孩子積極性和負面心理暗示的話語,但也都知道說起來容易做到難。

因此,我們整理了考試後,看似平常卻最容易傷孩子心的七句話,以及相對應的積極的溝通技巧,大家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酌情使用。

01

不要驕傲,考得好的不止你一個!

有位3年級孩子媽媽說,孩子數學得了100分,老師發來訊息時我都不敢相信,本來覺得95或者98已經很厲害了。後來才知道全班有6個孩子考了100分!

本來我想誇誇孩子的,又在想不能讓孩子驕傲,就隨口說了句:不要驕傲,考得好的不止你一個,下次要考的比這還好才算好。說完她就後悔了,看著孩子的心情瞬間由高山跌落低谷,心裡特別內疚,卻不知道怎麼圓回來。

孩子很希望把快樂和家長分享,那麼父母就應該站在他的角度去講,“那你真不容易呀,一定是付出了許多努力,特別用心才能做的這麼好.....。”“潑冷水”式的溝通,會讓孩子產生不良的心理暗示,覺得即使考一個好成績也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對學習產生抵抗情緒。

甚至,以後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再和父母分享!當你抱怨孩子為什麼不愛搭理父母的時候,要反思,是不是平時“冷嘲熱諷“的話說的太多了!

02

又不是100分,你要繼續努力考第一!

孩子考多少分,家長才放心呢?

答案可能是:滿分!

就像上圖中考了98.5分都不敢回家給媽媽說的孩子,想想他的每一次考試都要抱著100分目標,心裡壓力得有多大。

好在媽媽也想起了小時候讓媽媽在成績單上簽字的場景,想必也理解孩子的感受,只是缺了一句話:沒考到100分也沒關係。不用各科考滿分,你盡力了就很好。

悲觀的人有一個典型的思維就是:只能這樣才可以!樂觀的人會覺得沒準怎樣也可以。一個是固定化的思維,一個是尋找更多可能性。

不是說考高分不重要,而是不要刻意強求。保護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好成績才是水到渠成的事。

03

你看人家XX又考了高分,你看看你!

愛比較是人類的天性,除了我們父母,孩子也會根據自己的成績排名去評估自己在班級的水平和定位,也就是孩子的自我認知。

其實,孩子很聰明,他們會自己透過對比,努力學習好朋友的優點,暗地裡和同學較勁。但是這個對比由外人說出來,就是拿別人的長處和他的短處比較了。這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讓他們覺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朋友,在學習和生活中缺乏自信。另一方面,對一些好勝心強的孩子會適得其反,讓他們敵視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從而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父母一定要先鼓勵自己的孩子,再側面表揚別人家的孩子。比如:你這次考的這麼好說明實力很強(進步很大)啊!你的好朋友XX這次成績也很好,你們會一起交流學習嗎?

這樣不僅認可了孩子的進步,也肯定了他交朋友的眼光,一舉多得。

04

你怎麼這麼笨, 氣死我了!

對孩子的負面評價太多,容易讓他形成刻板印象,覺得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對自己失望,對學習失去興趣。當他們考差了,心裡已經很自責了,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說:這次考差了沒關係,你能考這麼多分已經很不容易了呢!咱們先好好休息一下,再一起看看為什麼這次考差了,怎麼把沒學懂的補上好不好?

不管孩子考的高低,要讓他們知道爸爸媽媽對他的愛不會增減!越是考的差越需要父母的安慰和鼓勵。

05

考成這樣,你還好意思......

大部分家長對待孩子的成績一般是:考得好,就獎勵;考不好,就懲罰。

很多家長一回家看到孩子在看電視,或者玩手機,哪怕吃飯都會不自然地說出這樣的話:考成那樣還好意思吃飯?考成那樣還好意思看電視?

孩子成績考差了,很多家庭氛圍立馬變緊張。然而,根據腦科學研究發現,恐懼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焦慮會降低大腦處理資訊的能力。換句話說,如果孩子總是恐懼和焦慮,他們沒用精力去學習,學習效率也很低。因為他們的大部分精力用來應對父母的冷言冷語和負面情緒了!

有些孩子考差了心裡難受,表面會故意表現得輕鬆。但是,我們父母容易誤解為——你就是對學習不上心,學習態度不端正。然後再把孩子教育一頓。

其實,孩子演戲給我們父母看,我們也要配合,很多道理孩子心裡都懂!比起打擊孩子,不如發現孩子的進步,給與真誠的讚揚和鼓勵。其次對不足之處報以理解和寬容。比如對孩子說:數學考的不錯,還是有進步的,英語是下降了,分析下試卷知道錯在哪裡,補上了就行。你會發現,用“心”的獎懲比用“物”獎懲更有效果。

06

看吧,我早說了......怪你不聽

“我早說了你不好好改錯題,肯定考不好吧!你不聽啊!”和孩子說到氣頭上,這句話看似有效,孩子聽過之後十有八九不會再頂嘴。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就此信服。他們的氣憤在心裡攢著,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會形成更嚴重的反抗。比如說,有的孩子會說:我就是不願意努力了,我就是廢物,怎麼樣?

有句話說:父母與孩子必有一戰,孩子贏了,是喜劇。父母贏了,是悲劇。

孩子畢竟是要長大的,父母在給他們建議的時候態度溫和一些他們才會接受,否則就變成了變相的責備。有時候孩子的狡辯也是維護自尊心的一種方式,證明對自己有利的一面,這個時候,我們父母需要傾聽,示弱,而不是強勢的否定。我們可以說:爸爸媽媽有點著急,只會站在我們的角度給你一些建議,但是相信你有自己的方法。我們會永遠支援你的。

讓孩子贏,就是我們父母最大的成功!

07

爸媽為你吃了那麼多苦,你能不能爭點氣!

有個媽媽分享說:昨天女兒把期末考試的卷子拿回家了。分數不高,我想著等吃了晚飯再和她一起分析錯的原因。但是在飯間爸爸就開始教訓她了。內容和我們小時候聽到的一模一樣:“我天天那麼早送你去學校,你考這麼差,你對的起我嗎?”“以後不給你買衣服了,不帶你出去玩了,就在家裡看書……”一頓飯一家人都吃的不開心。鄭淵潔曾說過,他非常小心翼翼地維護孩子的自尊。

有一次,因為兒子鄭亞旗在家活動,打攪了他寫作,就讓父親來把兒子接走,可鄭亞旗到了爺爺家,卻不停地打電話給他:“你寫了多少頁了?”

鄭淵潔意識到,孩子表面上高高興興去了爺爺家,但內心卻擔心自己是不是拖了爸爸的後腿,所以才不斷地打電話父親寫稿的進度,確定自己對父親的影響。

假如回答是「你不在家,我寫得更多」,那麼,孩子會不會認為自己是爸爸的負擔呢?想到這裡,鄭淵潔當即決定接回孩子,並告訴他:“你不在,我反而什麼都寫不出來呢!”

在家中,一些父母會把自己塑造成 “犧牲者”的形象,並經常對孩子說:

“為了你,我多久沒有跟朋友吃過飯了。” “為了你,我很久沒有去鍛鍊身體,害我現在身體都不好了。”“媽媽為了你把所有積蓄拿出來買學區房!”

如果自己的時間和生活沒有安排好,又對孩子期望過高,甚至把事業上的失意也歸結到孩子身上,這將給孩子帶來極大傷害。

當然,不少家長說這些話的本意並非為了責備孩子,而是想“感動”孩子,讓孩子理解父母的付出,就此努力對待學習。

可實際上,父母的“犧牲者”形象對孩子狀況的改善不會有絲毫的幫助,反而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負重感。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敏感,會因此產生負罪感,甚至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其實,孩子考完試後,比關心考試成績更重要的是弄清孩子理解了什麼、運用了什麼,問問孩子做題用了多長時間,哪道題用的時間最長,哪道題最沒把握,考試後同學們議論最多的是那道題?只有讓孩子瞭解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做題能力,在客觀分析的基礎上,他才會更有動力,有方向地努力和進步。

11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孩子難教育,家長不好當!家庭教育面臨的“十大”挑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