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每次中小學門口一到放學的時間,都會擠著非常多的人,嚴重的時候可能導致附近幾百米的交通都癱瘓了。家長接孩子的情況普遍,那麼,在專家眼裡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教授意見表明:家長全程護送孩子上學放學,類似的過度保護容易扭曲孩子的天性,導致孩子長成“宅男宅女”。
在日本,孩子並不需要父母接送,學校也不允許這種行為。關於這點在兩會上,也有代表提出要健全該機制,減少家長接送孩子所產生的不良影響。
因此,他呼籲社會福斯要合理看待接送孩子這件事情,既要給孩子有效的安全保障,也應該充分發揮孩子的個人特性,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學學人家日本。
看到這兒,有的網友不自在了,表示光說不練,自己每天辛苦上班還要抽時間送孩子,還不是怕孩子上學路上遇到什麼事情,自己接送也快,孩子慢悠悠地走過去,早起床不說,等他自己到學校,估計都上完課了。
家長的接送行為,主要的誘因是什麼?1、 孩子處於安全依戀期
鄰居小琳(化名)的孩子今年已經上3年級了,算是一個小哥哥的狀態,原本這麼大的,小琳打算讓孩子自己上學。
可是在上了幾天學後,小琳試著讓兒子自己去,卻失敗了,孩子不僅有些抗拒,還出現了焦灼的情緒。
這是因為兒童的安全依戀期正在發揮作用。心理學家Mary Ainsworth的“陌生情境實驗”發現:
安全型依戀的孩子,當家人在場的時候,處於陌生情境中會主動探究周圍環境,這是因為家長的存在給了孩子安全感;
當家人離開時,孩子會有一些分離焦慮。一旦家人返回,孩子便會主動尋求安慰,積極表達自己的情感,然後繼續探究和遊戲。
所以,孩子們上學的時候會捨不得和家長分離,不願意面對、接受自己一個人面對陌生環境和生活的情緒出現,是因為他們正處於安全依戀期。
2、 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
此前,一個孩子在放學的路上遇見了一個“求救”的男子,該男子稱自己不知道附近的廁所在哪裡,怎麼找也找不到,自己又有點急,想讓孩子帶他去一趟洗手間。孩子沒多想,便帶著這個人去了,結果卻不幸遇害。
家長們送孩子的初心大多是為了其生命安全著想,所以才會選擇耗用自己的時間送孩子上學,以保證他的人身安全問題。
接送孩子,可能導致的負面影響?1、 自卑情緒出現
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窮酸落魄,穿著打扮都非常土氣的媽媽來到學校門口,像其他家長一樣接自己的孩子。
而不同於其他孩子的是,往往這樣的家長等待的都是一張冷冰冰的臉,這是因為孩子覺得自卑。
電影畫面裡呈現出來的內容經過影視化,不能全部的代表現實生活,可是在我們的身邊,的確存在這樣的情況。
有的孩子並不是覺得父母太醜才不願意被接送,而是因為身邊同學的眼光會這樣孩子的想法。比如別人都是自己上學,可是自己是接送的,難免會被人議論。
2、 加強對父母的依賴
孩子每天都被家長送去學校,可是有一天,突然因為各種原因需要自己去學校了,那麼在他的眼裡,可能是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也可能是自己快被家人拋棄了。
各種情緒一匯聚,孩子根本沒有心思上課。這是由於幼兒對於家長的依賴程度過強,而父母接送孩子很容易讓他形成習慣,最終養成依賴的心理。
如何更好地讓孩子獨立?1、 多樣化陪伴,讓孩子建立強大的安全感
安全感的來源肯定是對家長的信任,而信任的建立一定需要家長們多花時間去經營。所謂的“高品質陪伴”絕對不是在時間上的長短問題,而是取決於陪伴的品質如何。
週末的時候帶著孩子出門,看看演唱會,觀看一部電影,去一趟遊樂園,甚至在公園裡走一走也可以。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別讓孩子的童年少了安全感。
一旦孩子建立了安全感,對於依戀期的影響就會有所減弱,家長們便不必擔心孩子離開了自己會情緒皮起伏太大等。
2、 學會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的內容很多,其中包括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規律作息等習慣問題,其中,我們所說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一個方面。
讓孩子學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是為了培養其獨立生活的能力,要想孩子獨立,首先需要從實際出發,解決孩子無法解決的問題。
比如有的孩子去了幼兒園不會綁鞋帶,這就需要家長們多讓孩子動動手,學會如何綁鞋帶。其它方面的教育和引導也是如此。
3、 減少對孩子的依賴
不只是孩子們會依賴家長,其實有的時候家長們也會習慣性的依賴孩子。
張傑一次出差前,特地自己送孩子上學,可是到了幼兒園門口,自己遲疑了,狠心送完孩子,自己三步兩回頭,生怕孩子哭鬧,可是孩子一切正常,並沒有什麼情緒起伏。
家長的小題大做也好,太過在乎也罷,會加重幼兒的情緒,就像孩子跌倒了,家長不扶他也沒覺得有什麼,可是如果這個時候家長非常詫異、心疼的關心孩子的話,那麼他的眼淚馬上就出來了。
所以家長減少對孩子的依賴,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在這裡提醒大家,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有非常多過渡階段,依戀期就是其中一個,細心的家長們可要多多觀察孩子的表現,及時引導孩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