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來,單親家庭的孩子比起健康的核心家庭的孩子成長堪憂,這確實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那麼,何為單親家庭呢?
既然單親家庭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了很多不可迴避的負面影響,那麼作為班主任,該如何介入到單親家庭,幫助單親家庭孩子健康成長呢?
一、幫助離異父母樹立正確的育兒觀
民政部於2016年釋出《2016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資料顯示,2016年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415.8萬對,離婚率為3.0%,比上年增長8.3%。社會學家說,離婚是一種進步!說明人們敢於真實地面對自己的感情世界,夫妻能相扶相持走下去,那就走下去,夫妻如果因性格差異大,三觀不一致,生活習性不同造成不可調和的矛盾,那就勇敢地分開過。同時,也說明社會對於離婚這個現象更為包容。
班主任當然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阻止學生父母離婚。但我們可以在得知學生父母離婚時,給予一定的勸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育兒觀。比如指導家長在離婚時理性解決財產分割,妥善協商孩子的撫養權。夫妻分離,但不要親子分離。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大吵大鬧,甚至反目成仇,這會讓孩子無所適從,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
奧巴馬的父母在他2歲時離婚,加上父母離異後很少往來,因此奧巴馬對父親幾乎沒有什麼印象。但是老奧巴馬一直和奧巴馬的媽媽保持著書信聯絡,奧巴馬雖然沒有跟父親一起生活,但由於媽媽不斷地給他傳遞父親的資訊,因此,在奧巴馬的感情世界裡,始終有父親的存在。奧巴馬顯然是幸運的,他的母親和外祖父母並沒有因為離婚對老奧巴馬產生怨恨,奧巴馬從他們口裡聽到的有關父親的資訊是真實而溫馨,偉岸而高大的,自此,父親的“英雄”形象就在奧巴馬年幼的心中紮根了。父親這個角色,在奧巴馬心裡是溫馨的,是高大的,是負責任的。奧巴馬能成為美國第一個黑人總統,跟他那對離異父母的育兒觀有著必然的聯絡。
二、對離異父母進行情緒撫慰
一般來講,夫妻離異對女性的打擊更大,而多數孩子又跟著媽媽生活。一個單親媽媽既要在職場打拼,又要教育好孩子,實在是不容易。她們往往會因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孩子,也會因為自己的感情生活不順利而大發脾氣,把孩子當做她婚姻失敗的出氣筒。
這個時候,班主任要介入到類似的單親家庭,幫助單親媽媽,也可能是單親爸爸,管理好情緒,重拾生活的信心,給予他們情感上的撫慰,生活上的理解,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解釋風格,鼓勵他們追求新的生活。
有這樣一個單親媽媽,由於婚姻失敗對她的打擊很大。她總是一蹶不振,不是夜店買醉,就是宅家不出,而且特別愛發脾氣,簡直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她的女兒在她的養育下,性格也相當的暴躁,情緒經常會失控,跟同學關係相處也很困難,在班裡就是一個被邊緣化的孩子。
這當然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暫且不說這個女家長會招致怎樣的人生後果。就看她女兒當下的表現,就可以預知到她今後的婚姻也是極有可能失敗的。女兒會接過媽媽的情緒氣囊,隨時火山爆發,任誰都會被她嚇跑。
於是我走進了這個單親家庭,耐心地聽取了這位單親媽媽對於她那段失敗婚姻的講述。待我聽完之後,我發現他們夫妻離婚,既沒有第三者,也沒有經濟糾葛,純粹就是因為媽媽每天揹著一個負面的情緒氣囊,這個氣囊隨時都在爆炸,丈夫實在是忍受不住了,不得不提出離婚。
找到了問題癥結所在,我就輔導這位單親媽媽調整自己的情緒,同時形成積極的解釋風格,最佳化自己的思維方式,比如她的思維方式裡存在著很頑固的防禦思維,她覺得她的丈夫什麼都應該聽她的,絕對要忠誠於她。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一成不變和應該、絕對的事情。夫妻是兩個並行而立的個體,只能彼此幫扶,共同前行,誰都不可以綁架誰,必須要有課題分離的意識,做好自己的課題,促進對方做好對方的課題,但不可以強求。
當這位媽媽明白這一切之後,悔不當初,原來自己美好人生的破壞王竟然是自己。於是,這位媽媽開始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學習積極的解釋風格,主動與前夫聯絡商量女兒的教育問題。她的改變令前夫眼前一亮,再看到女兒的性格脾性也有所改變,一顆心開始迴歸。這雖然是個個案,但我們可以從這個個案中看到希望,班主任只要願意去做,還是有能力去改善離異夫妻的關係。
三、給予單親家庭孩子真誠的關愛
單親家庭的孩子固然可憐,但也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麼悲慘。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的悲慘故事,畢竟是個案,絕大多數父母還是愛自己孩子的。只是離異造成他們無法妥善地關心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情感世界難免缺失。這個時候班主任確實要多多關愛這些孩子,但不能特殊照顧,不能讓別的同學覺得他與眾不同。關注這些孩子的情緒是否正常,人際關係的建構能力是否具備,心態是否陽光,性格是否達觀,心理是否健康。如果觀察到的現象都處在正常範圍之裡,那就保持現狀,如果出現偏差,則要對孩子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和行為指導。
班主任在關愛孩子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父母離婚是父母的課題,與孩子沒有關係。說這個話的目的是防止孩子把父母婚姻失敗的原因往自己頭上攬,認為是自己不好才導致父母離婚的。
還要指導孩子多維度解釋父母離婚這件事。比如爸爸媽媽性格不合硬是要拴在一起,爸爸媽媽就會很痛苦,分開對他們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作為孩子,要接受父母的決定。同時也要關愛自己的爸爸媽媽,畢竟失敗的婚姻還是令他們痛苦的。還要學著接受父母的新家庭。我看到不少孩子對後爸後媽很抗拒,造成了新的更嚴重的家庭矛盾。其實多數繼母繼父還是很好的,主要是孩子對新父母特別抗拒,使得新家庭矛盾叢生。
四、給孩子找一個精神教父或教母
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不論離異父母做得多好,都會有情感上的缺損。孩子跟爸爸生活,可以在父親的家族裡找一個溫和有禮,對孩子有愛心的女性成員多關心孩子,比如姑姑、表姑、嬸子。孩子跟媽媽生活,可以在母親的家族裡找一位剛強自立,溫和敦厚的男性做孩子的人生導師,比如舅舅、表叔、表哥,對孩子進行正確有序的社會化教育。
《神鵰俠侶》裡的楊過,父親早死,郭靖就擔起了給楊過重塑價值觀的責任,郭靖就是楊過的精神教父。沒有郭靖對楊過的精神養育,楊過哪有可能成為大俠,保不定就跟歐陽鋒差不多了。
五、多讓孩子參與班級以及社群活動
班主任在班裡進行團隊建設時,要根據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的性格特點,特長愛好,給他(她)物色恰當的班級管理崗位,培養孩子的管理能力與責任感。孩子在班裡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並且還能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內心的自卑就會祛除,心也容易朝外開啟。
還可以幫孩子註冊義工證,週末、假期組織孩子去參加社群義工,既可以結識新朋友,又可以獲得一些年長者的關懷,關鍵是孩子在這樣的群體中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他們對人群,對社會就會充滿善意。
六、組成單親家庭家教聯盟
其實絕大多數單親家庭的養育者還是很想陪伴孩子的,但是由於生活的壓力,使得他們有心無力。這個時候,如果班主任能出面,將班級,或者年級的單親家庭組織起來,形成“家家聯盟,家校共育”的陪伴模式。孩子之間可以交往,避免孤獨。家長之間可以互幫,避免監督缺位。
這個模式形成之初壓力比較大,但只要願意去做,還是有很大的可為空間的。老師們不妨去試一試。
總之,不要談“單親家庭”色變,只要離異父母能做到“夫妻關係斷裂,但親子關係牢固”,不彼此推諉責任,不放棄對孩子的關心與教育,老師能恰當地進行干預,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一定是積極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