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嘗試解決一個難題比坐等解決方案對我們更有幫助,哪怕最初的嘗試並沒有找到答案。”

看到這句話時,我想起了曾經透過俞洪敏老師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你孩子的各科成績不是中下等,請不要輕易給孩子報補習班,因為補習班可能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性。”

當時聽到這句話時,內心是特別認同的,但卻說不出為何會認同,讀到這段話我突然領悟到了。

期末考試前,一次檢查孩子的作業時,發現關於計算時鐘的內容孩子總是出錯,就針對孩子的錯誤給孩子做了一次詳細的講解。

講解完後,發現同樣的問題孩子還是會出錯,我非常生氣的批評孩子說“你就不能真聽我講嗎?講過的還是不懂說明你並沒有認真對待這件事。”

那天晚上,是我和孩子不愉快的一次學習。

第二天放學,我嘗試再去檢測一下孩子是否掌握了,可發現孩子總是找各種理由推遲做數學題,直到最後孩子告訴我說“媽媽,我不想做數學題,我覺得自己很笨學不會,會做錯。”

孩子的回答讓我驚醒,看似為孩子好的嚴厲批評,其實是沒有接納孩子的犯錯,我的不允許讓孩子產生了恐懼和壓力。

犯錯等於失敗嗎?犯錯代表笨嗎?

我開始問自己犯錯等於失敗嗎?犯錯代表笨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很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答案,犯錯不等於失敗,也不能代表笨。可我傳遞給孩子的感受卻是犯錯就是失敗,孩子自己會衍生出犯錯就是笨。

孩子對自己的錯誤,以及對於他的錯誤媽媽的反饋資訊產生了恐懼,他害怕犯錯。所以導致孩子討厭再一次面對,也討厭花精力去嘗試。

即使去做了,他也會在做的過程中不斷地去思考:“我做得對不對?是不是還是錯的?”,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他會把自己的精力分配在自己對恐懼的猜測中,進而對學習的專注和學習效率產生了干擾。

如何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專注,並提高學習效率?

如何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專注,並提高學習效率?我覺得需要讓孩子消除對錯誤的焦慮。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失敗絕不是家長和孩子想要的,但有時候只有經歷過失敗,孩子才能在面臨風險時不屈不饒地做出努力,發現什麼適合自己?什麼不適合自己?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作為家長需要做的是把孩子的錯誤變成有效,而不是拒絕孩子的犯錯。

需要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一個困難的過程,這個過程犯錯是常事,每個人每天都會發生,犯錯並不是某一個人在做的事。

如果孩子能認識到這一點,他會更願意接受接連不斷的艱鉅挑戰,也就不會把錯誤看成是失敗,而是將其看成通往成功的必修課好與轉折點。

不讓錯誤對孩子產生一種無能為力的感受而引發焦慮,或是產生習得性無助的消極心理狀態。

給孩子留出思考難題的空間,傳遞給孩子“錯誤不是代表失敗,而是代表成功”的觀點。

6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你崇尚精英教育還是快樂教育?你糾結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