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寫作業或複習、預習的時候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明明學習任務非常繁重,時間也很有限,但孩子就是無法集中注意力在當前的作業或書本上,腦子裡總是想著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以至於讓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卻很難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
這種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不但會讓孩子感到十分沮喪,也會讓家長非常著急:家長每天盯在孩子身邊不停地催促,讓自己感覺身心俱疲,但卻看不到什麼明顯的改善。
事實上,上述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的,很多孩子都有注意力無法集中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而且同樣的問題在成年人身上也並不鮮見。
解決學習效率低下問題的“神器”——番茄鍾為了解決這類問題,一位聰明的義大利學者弗朗西斯科·西里洛發明了一種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效率提升方法——“番茄鍾”。
西里洛也曾經是一名學習效率很低的學生,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排在下游,為此,老師經常訓斥他,父母也感到很苦惱,為他想了很多辦法,以提升他的注意力,讓他專心學習,但都沒有什麼明顯的效果。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西里洛上大學時。有一天,他在家裡準備一份論文。
這份論文字來幾天前就應該交給教授了,可就因為他無法集中注意力在論文上,天天總想著外出遊玩、看一些閒書,導致交稿日期無限拖延。
教授對他已經忍無可忍,向他發出了“最後通牒”——再不交稿,這門課的成績就按零分計算。
西里洛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決定馬上動筆。然而,當他在書桌前坐下後,卻忍不住像往常一樣開始胡思亂想,腦海中全是與論文毫無關係的事情。
半個小時過去了,他的稿紙上仍然只有一個碩大的標題,此外連多餘的一個字都沒有寫出來。
西里洛的心情越來越焦躁了,他站起來,在屋裡踱來踱去,嘴裡還恨恨地說:“我怎麼這麼不爭氣,難道就不能保持10分鐘的注意力嗎?”
就在這時,他走到了廚房門口,無意間看到桌上放著一個番茄形狀的廚房計時器。這個小物件啟發了他的靈感,他決定用這個“番茄鍾”來改變當前尷尬的現狀。
他將番茄鍾放在自己的書桌上,把倒計時設為25分鐘,然後告訴自己在這個“番茄鍾”時間內一定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一心只想著論文,不考慮任何與論文無關的事情。
他本來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做這件事的,可沒想到“番茄鍾”居然產生了奇效,在那短短的25分鐘時間內,他一直努力思考與論文相關的問題,不知不覺竟然寫下了一個還算精彩的開頭。
看到這個結果後,西里洛驚喜極了,他休息了一會兒,又設定了下一個“番茄鍾”,在這一次的25分鐘內,他成功地寫完了論文中的一個重要案例……
就這樣,西里洛藉助番茄鐘的幫忙,只用了幾天時間就完成了幾個月都沒有寫好的論文。
西里洛由此認識到了“番茄鍾”的可貴,他將這種方法介紹給更多的人,很多無法專心完成學習任務的孩子也因為學會了這種方法而獲益不少。
番茄鐘的神祕之處——讓時間從“點”到“塊”很多家長在第一次看到番茄鐘的介紹時,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懷疑的情緒,覺得這麼簡單的方法真的能夠改善困擾孩子的老問題嗎?
可事實上,越是簡單的方法,孩子才越是容易執行,因而也就更容易產生實際的效果: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改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
番茄鍾之所以如此神奇,就在於它能讓孩子對時間的概念從“點”變成“塊”。
也許家長以前也給孩子用過一些管理時間的工具,但是它們無一例外都要求家長準確界定孩子完成每個任務的時間段,這樣就會讓孩子對時間產生一種恐懼感和壓力感,也會覺得當前的學習任務沒有任何樂趣,所以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更有意思的事情所吸引。
但是番茄鍾卻很不一樣,它的原理在於將精準的時間劃分為“塊”,孩子在使用時會有這樣的先決印象:“這些作業我只用幾個‘番茄’就能完成。”
這種說法聽起來有趣多了,會讓孩子心裡的負擔減少很多,而且每完成一個“番茄鍾”,孩子都會有一種強烈的成就感,所以他們也更容易堅持下去。
不僅如此,番茄工作法還有一個明顯的好處是勞逸結合。
孩子用了一個番茄鍾時間完成了一定的學習任務後,家長可以提醒他們稍微休息五分鐘,這樣能夠讓孩子緊張的神經放鬆,也能讓他們消耗的腦力、精力慢慢恢復。
等休息時間結束後,孩子再次回到學習狀態時,就更容易變得專心致志,學習效率也能夠得到提升。顯然,這種勞逸結合的學習方法要比一直逼迫孩子努力學習更受他們歡迎。
只需三步,用番茄鍾改善孩子的學習問題番茄鍾在具體應用的時候是非常簡單的,一般可以按照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確定學習任務並預估“番茄時間”。
這一步驟可以與我之前介紹的“三隻青蛙”法則結合使用:
在使用“番茄鍾”前,家長要先幫孩子找到惱人的“三隻青蛙”,然後界定好當前的學習任務,這個任務必須有明確的數量或品質規定,這樣孩子才能夠準確地估算自己究竟需要幾個“番茄鍾”才能較好地完成任務。
比如孩子要吃掉的頭號“青蛙”是寫作業,家長可以幫他們將任務具體描述為“寫兩頁漢字,每一行寫六個字,要標上拼音;完成數學書上的練習題……”,之後,孩子可以根據自己平時寫作業的速度和作業的難度預定數個“番茄鍾”。
第二步:設定計時器,專注地開始學習。
一旦安排好了“番茄鍾”的數量,家長就可以幫孩子設定好計時器(比如可以用手機的倒計時功能),用來督促孩子保持專心致志。
在每一個“番茄鍾”內,孩子都應當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作業上,不要做任何與此無關的事情。
等到倒計時結束,計時器發出了提醒的聲音,孩子就可以立即停止,並在紙上畫一個“√”,表示“已經完成了一個番茄鍾”。
第三步:按時休息並準時開始下一個番茄鍾。
每個“番茄鍾”完成後,家長都應當提醒孩子短暫地休息一下,再開始下一個“番茄鍾”的學習。
如果已經連續學習了四個“番茄鍾”,孩子還可以多休息一會兒,以避免過度疲勞。
在最初使用“番茄鍾”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覺得不太習慣,但家長一定要多提醒他們,在“番茄鍾”時間內就要專心學習,倒計時結束時就要專心休息。
隨著訓練的次數增多,孩子對“番茄鍾”會更加適應,使用效果也會越來越好。
應用番茄鍾時不能不注意的幾大原則番茄鍾雖然簡單好用,但仍然有一些要特別注意的原則。只有按照這些原則去施行,才能讓番茄鍾真正地發揮出作用:
原則一:設定的番茄時間要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
一般標準的番茄時間是25分鐘,但是家長不必拘泥於此,而是可以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來靈活地設定。
比如孩子當前可支配的時間只有十分鐘,那就可以把它當做一個“小番茄”,集中精力來學習一番,也能產生一定的效果。再如孩子剛剛開始學習使用“番茄鍾”,注意力無法集中那麼長的時間,家長也可以將番茄鍾設定為5分鐘、10分鐘、15分鐘,雖然時間短暫,但孩子只要能夠專心投入,番茄鍾就還是有意義的。隨著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越來越長,家長也可以將番茄鐘的時間設定得長一些,比如可以設定為30分鐘、35分鐘,但最好不要超過45分鐘,因為這不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而且會引起視覺疲勞、頸部疲勞,所以孩子在學校的一節課也只有45分鐘時間,這一點家長一定要多加註意。除此以外,家長還可以根據孩子的生物鐘來合理地調整一天之內的番茄鍾時間,比如在週末和漫長的寒暑假裡,想要讓孩子專心致志學習一會兒,就可以選擇孩子精力最為旺盛的時段來安排番茄鍾:
如果孩子在上午頭腦特別清醒、反應特別敏捷,就可以在上午安排番茄鍾學習任務;同樣,如果孩子上午還沒睡醒,頭腦有些昏昏沉沉的,那就可以將番茄鍾時間安排在下午或晚上。
原則二:一個番茄鍾時間必須連續進行,期間不可中斷。
番茄鍾時間不論長短,期間都必須保持專注,不能隨意中斷,否則番茄鍾就會失去應有的意義。
比如,孩子正在番茄鍾時間裡認真寫作業,突然家中有客人來訪,孩子受到打攪不得不暫時停止學習,此時番茄鍾時間也被打斷。
這時應當如何處理呢?
家長要注意將中斷的番茄鍾時間宣告作廢,然後重新計時,重新開始一個番茄鍾。如果不這樣進行的話,孩子就無法培養出對番茄鐘的尊重感了。
也正因為這樣,我們在孩子寫作業或完成其他學習任務時,應當為他們設定安靜的環境,避免他們總是被人干擾而不得不中斷番茄鍾。
原則三:番茄鍾只能用在安排學習任務上。
家長指導孩子應用番茄鍾,是為了管理好孩子在學習中花費的時間,好讓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都不會虛度。
可要是在非學習的時間也使用番茄鍾,就會讓孩子逐漸失去對“番茄鍾”的敏感度,那麼番茄鐘的效果也會逐漸減弱。
比如孩子把番茄鍾用在了玩遊戲或其他事情上,說自己打算用五個番茄鐘的時間來玩手遊,用四個番茄鐘的時間來看動畫片,可這些活動本身不需要孩子特別集中注意力,孩子卻總是強行“植入”番茄鍾,就會平白無故給自己帶來很多不必要的壓力,同時也會讓孩子失去不少本應從娛樂和遊戲中獲得的樂趣。
所以家長要提醒孩子,番茄鍾法只適用於安排他們的學習任務,平時的生活、休閒、娛樂活動都無須採用。
原則四:提前完成任務的時間不可浪費。
有的時候,孩子的學習熱情非常高漲,學習效率大大提升,沒有用完一個番茄鐘的時間就已經完成了學習任務,這時候還有一些多餘的時間,孩子該如何處理呢?
對於這樣的寶貴時間,孩子當然不能浪費,家長可以指導他們對之前完成的任務進行回顧、檢查和總結的工作。
比如,孩子利用番茄鍾時間寫完了語文作業,此時距離鬧鐘響起還有10分鐘的時間,家長就可以讓他們回頭看一看自己完成的作業。請他們自我評估一下“字型寫得怎樣”“拼音拼寫是否準確”,這時孩子往往能夠發現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於是他們就可以利用多餘的時間來查缺補漏了。
家長可以經常提醒孩子這麼做,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自己檢查作業、改正錯誤的好習慣。慢慢地,孩子也會變得更加細心,在考試的時候會減少很多因為粗心大意而造成失分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