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孩子什麼樣?
有人總結出優秀的孩子身上有以下幾個共同點:善於調控情緒、懂得自律、很少焦慮或抑鬱、愛運動卻不訴諸暴力、有很多友誼深厚的朋友。
優秀的孩子是教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這其中的差別,往往就是家庭環境和教育的差別。
優秀孩子背後的家庭教育是有共性的。
好的家庭教育,父母不會太差
網上有這樣一個段子:
有位爸爸對孩子說:“知道嗎?當林肯像你這樣大時,他可能是班上最好的學生。”
孩子回懟:“知道的,父親,但他像您這麼大時,早已是美國的總統了。“
好的教育,從來不是單方面地逼孩子優秀,而是與孩子一起成長,做他的榜樣。
你的孩子身上清楚地折射出你的樣子。
在孩子整個成長期,會不自覺地模仿父母說話的口吻、思考問題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態度,從而建立最初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優秀的孩子身上的很多品質,是從父母的言語行為裡潛移默化出來的。
父母講禮貌有教養,孩子不會變成熊孩子;家裡衛生整潔,孩子不會喜歡邋遢髒亂;家長的行為不卑劣,孩子才能行為端正......
相比言傳,你是什麼樣的人、有著什麼樣的三觀對孩子來說更為重要。
好的家庭教育,少不了原則與規矩
很多父母感覺自己管不住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孩子小時候沒有給他立規矩,即使定了規矩,要麼定得太晚,要麼沒有原則地妥協。
金庸先生的小說《射鵰英雄傳》中,楊康比郭靖的起點更高,但最終郭靖成為一代大俠,受人敬仰,而楊康卻賣國求榮,走上不歸路。
楊康和郭靖成長之後差距這麼大,和母親的教育密不可分。郭靖的母親李萍,雖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婦,但在教育郭靖上卻極有原則。他教導郭靖:“人生百年,轉眼即過,生死又有什麼大不了,只要一生行事無愧於心,也就不枉在這人世走一遭。”郭靖的俠義精神,正是源於母親這種啟蒙教育。再看楊康母親包惜弱,有文化、有教養,但她性格太軟,一味縱容兒子,比如楊康在外挑事,她只會擔心楊康會受傷。這種縱容,加上養父的寵愛,導致楊康在成年後,格外以自我為中心,嬌貴任性,價值觀扭曲。這種失去了原則的家教,也成為楊康人生悲劇的誘因。單純的愛和鼓勵真的不是完備的教育,甚至略顯蒼白。每個孩子都需要約束,儘管你會心疼,但作為父母必須要堅持原則:我愛你,但不接受你的壞行為,它產生的後果你要自己學著承擔。
好的家庭教育,是有時間陪孩子
養孩子最大的成本,不僅是金錢,還有時間。
如果你想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那麼投入的時間成本絕不能少。
認識一位爸爸,從有了孩子那天起,就堅持花時間陪伴孩子。
每天晚上,會陪著孩子閱讀,一開始是抱著孩子讀給他聽,等孩子長大了,就變成他讀他的名著,孩子讀自己的繪本,其樂融融。
天氣好的時候,他帶著孩子去爬山、去博物館,今年夏天還給孩子報了游泳課,孩子在變得優秀的同時,父子關係也越來越好。
有家長問他教育的祕訣,他總是回答:“多花時間陪他。”
幾乎所有優秀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的奮力託舉和細心陪伴。
孩子人生的前十年,認真地陪伴無比重要,不僅僅是為了教育好孩子,也是為了增進你和孩子的關係。
人總是有一種錯覺,叫時間還很多,等到來不及了,又剩下一種後悔叫如果當初,我本可以。
千萬別給你和孩子,留下這樣的遺憾。
好的家庭教育,有好的習慣
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是孩子習慣形成的搖籃,6歲前的兒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家長抱怨孩子的壞習慣很難管,比如看電視沒節制、愛玩電子遊戲、邋遢不愛乾淨等等,主要是因為孩子的習慣已經養成了,再想管他就很難了。
兒童可塑性比較大,不但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容易形成習慣。
因此從小關注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很有必要,比如與人友好交往、學會傾聽、文明用餐、舉止文明等習慣。
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堅持下來並不容易,但如果這些習慣一旦養成,孩子定會受益終身。
好的家庭教育,要有好的夫妻關係
夫妻關係永遠是家庭的第一位,夫妻關係處理好了,孩子才會幸福,家庭才會幸福。同事說:“爸爸媽媽的相處,就是我心中婚姻該有的樣子。”
恩愛的夫妻,常常會讓孩子充滿愛和安全感,對未來、對親密關係都有著美好的憧憬。
相反,如果父母長期在孩子面前爭吵,有肢體衝突,在孩子面前互相貶低對方,孩子就失去了歸屬感和安全感。
所以童年經歷過父母爭吵的孩子說:“爸爸媽媽吵架,小時候的體驗是恐懼,大一點了是失望和煩躁。”
畢淑敏在《家問》中有一段文字寫得非常好:在紛亂和醜惡的氣氛中成長的孩子,是偽劣家庭的痛苦產品。他們在家中最先看到並習慣的待人處世經驗,是破碎流離和粗暴殘酷。
相比較分開,夫妻之間的戰火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夫妻一場,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