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上很多人都在發問:這個世界上有奧特曼嗎?
帶著這份無聊的小好奇,我跑去採訪了一些人。
有的人秒回:“有啊!”
當我追問他們為什麼這麼肯定,卻沒了下文。
那麼,這個世界上有聖誕老人嗎?
圖源:https://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46462356
對著一群六七歲的孩子,這位老師還繼續補刀,說“牙仙子”、“復活節兔子”等都不是真實存在的人物,讓多名孩子大受打擊,淚崩出走。
最終在部分家長的強烈要求下,這名老師光榮地被校方辭退了。
儘管沒有成文的規定去譴責那些戳破童話的人,但並不代表“童心正義”無處聲張。
我們希望孩子心中守有童真,相信美好,因為童心是想象力,是孩子的自我和主見,是主導他們成長方向的核心與關鍵。
所以,守護童心,”大動干戈“不為過。
童話裡是故事,童話外是人生說起童話,80、90後的童年記憶裡,幾乎都能看到童話大王鄭淵潔的身影。
長大後的我們為人父母,在和孩子鬥智鬥勇的過程中,又深刻體會到育兒即育己的真理。
就像鄭淵潔說的那樣,看似父母在撫養孩子,其實孩子才是老師,隔三岔五教我們重新做人。
作為一個年近三十的大朋友,我至今仍是鄭淵潔的忠實讀者。
翻看過很多次的《皮皮魯馴兔記》,輕易就能讓我老淚縱橫。
故事裡,溫柔,順從,不調皮搗蛋、不惹是生非的孩子,一個個都變成了滿臉是毛、紅著眼睛的兔子。
起初大家非常驚恐,但老師和校長卻很興奮:變成兔子是好事啊,這可是成為好學生的標誌!
接下來,老師、家長和學校的目標,就是齊心協力把孩子們都變成兔子。
可是離經叛道的皮皮魯誓死不從,他不喜歡兔子的那股奴性,怯懦,豎著耳朵打聽別人的事,還有紅眼病。
然而架不住老師敦促、父母施壓、同學排擠,隨著身邊的兔子越來越多,皮皮魯漸漸有些開始懷疑自己。
當他發現,老師為了讓大家都變成“好學生”,甚至沒有時間去陪伴自己的親生孩子,“拖後腿”的皮皮魯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最終,主見太強導致很難變成兔子的皮皮魯,選擇穿上了兔子模擬衣,偽裝成兔子中的一員。
而他變得越來越沉默,不敢表達主見,生活中唯一的希望,就是脫掉那身兔皮。
這樣的童話,比現實更殘酷。
孩子在聽故事,而我在看人生,從中看到童心被摧毀得可怕——
每個孩子,都應該成為自己本該成為的樣子,而不是我們希望他成為的樣子。
請不要做童心劊子手有時我們希望時光慢下來,有時又希望孩子快快長大。
有時我們歎服於孩子的天馬行空,有時又希望他們懂事聽話。
那些無意間“為你好”,有時卻是在扼殺孩子的主見。
而守護孩子的童心,其實就是在守護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別讓孩子”太聽話“】
生孩子,就是為了讓ta聽我們的話?
就算是一心想讓皮皮魯變成兔子的爸媽,也覺得這個目的說不過去。
如果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一定要有目的,那也只能是無條件的愛,與靜待花開的陪伴。
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聽話”絕對不是、也不應該是他們人生的目標之一。
當孩子說:“我的想法是…”,請不要打斷他們,也不要說“聽我的就對了”。
請你蹲下身,看著孩子的眼睛,聽聽他們的心裡話。
當孩子說:“媽媽,我想自己試試…”,請不要怕他們犯錯,也不要輕易代勞。
請你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站在一旁守護,就是最好的參與。
當孩子說:“爸爸,積木還能這樣搭…”,請不要盯著說明書不放,也不要執著於所謂的標準解法。
請你不要吝嗇誇讚他們的創意和想法,那是難能可貴的創造能力。
【拒絕“照著畫”】
1、請不要“教”孩子畫畫
請不要規定畫不能是黑色,也不要規定塗色不能超出圖畫的線框。
2、請不要代替孩子畫畫
請不要直接上手“代筆”,畫好框架,只讓孩子來塗色。
3、請不要用“像不像”來評價孩子的畫
孩子完成自己的畫,興高采烈地拿給爸媽看,請不要這樣評價:
這畫的是媽媽嗎?怎麼媽媽的臉是歪的?寶貝,你要不要重新畫一下?
孩子的畫,一定要讓他們自己自由的創作,否則扼殺的是孩子創作的熱情、打擊積極性,讓本來喜歡畫畫的孩子,越來越不喜歡提筆作畫,最後失去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失去可貴的想象力。
【別否認“看不見的朋友”】
伴隨著思維能力的整體發展 ,2~6歲的學前期兒童正處於特殊的遊戲發展階段,皮亞傑將這一階段命名為象徵性遊戲或假裝遊戲階段。[1]
這個階段的孩子,經常會創造出一個存在於想象之中的“假想夥伴”一起玩耍。
這些“假想夥伴”有的是看不見的“虛擬夥伴”,有的是看得見的物體,例如洋娃娃、各種玩具等。
如果孩子有了“假想夥伴”,請選擇合適的機會,適當地鼓勵孩子主動表達。
例如,問問孩子:你的好朋友叫什麼名字?他最喜歡做什麼、吃什麼......
擁有假想夥伴的孩子們,在玩耍的過程中,更善於用想象力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而且在耐心等待的能力上會有突出的表現,他們的語言能力、社交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所以,不要大驚小怪地給孩子貼個“中邪”的標籤,請和他們一起善待“看不見的朋友”。
【不要把繪本變“課本”】
請把讀繪本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翻頁,他想看哪就看哪,不一定非要“學會什麼”才叫閱讀。
讀繪本的時候要聲情並茂,必要的時候還要配上表情和動作,繪本的角色高興了,你也高興,角色傷心了,你要嗚嗚嗚地哭。
要和孩子有互動,比如說讓孩子指認繪本里面的物品,讓孩子學繪本里動物的叫聲,提問孩子一些開放性問題,再高階點,就是讓孩子把故事複述一遍,或者是看個開頭,讓孩子猜後邊的故事情節。
繪本也是想象力的劇本,每個孩子都能延展出不同的想象和理解,可別浪費了哦!
——寫在最後——
羅曼羅蘭曾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我相信,每一個為了守護童心做出過努力,並仍舊懷揣童心的人,都是現實世界裡的超級英雄。
我也將守護自己的孩子,永遠不要成為故事裡那隻失去了主見的兔子。
參考文獻:
[1]林其羿, 傅宏, 王港, et al. 兒童的假想夥伴與其認知、人格和社會性發展的關係[J]. 學前教育研究, 2016(5期):35-45.
[2]《皮皮魯馴兔記》鄭淵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