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孩子從上小學開始,父母比孩子還要關注成績,很多孩子一二年級成績很好,可是到五六年級時,發現在學習特別糟糕,我們不是一味的指責、批評孩子,他的壓力也很大,而是找原因,想辦法。

因為一開始就是在父母的催促下學習,因為一開始就沒用好的方法去學習,因為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就覺得是為父母學的,導致孩子對學習沒有責任心,沒有目標感,表現的沒有計劃性,表現的厭惡學習,這不是孩子的錯,需要我們進行反思:

在孩子小時候我們有沒有注重責任心的培養?

其實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中的事情幫忙做,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吃飯前幫忙擺餐具,飯後幫忙收拾,年齡大點的可以刷刷碗等,孩子也是家庭一員,他也要出一份力。

如果從小不做家務,孩子長大後也就沒有責任心,沒有敬畏心,認為作業寫不寫也沒關係,也會沒有遵守紀律的自控力,一個孩子沒有約束力,後果很嚴重的。

在孩子小時候有沒有立規矩?

立規矩是為孩子設定安全邊界,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小時候制定規則是保護孩子的安全,以不傷害他人為前提的,從小養成良好的細微的習慣,逐步學會與他人交往,保護自己與他人的安全,規矩對孩子的成長不僅起約束作用,還可以給孩子安全感。

規矩就是原則,當一個人什麼都乾的出來時,就失去了立足的根基,往往得不到別人的信任,肯定不會把重任委託給你的,不守信用的人跟小時候不守規矩是有關係的。

是不是感覺責任心和立規矩跟學習八竿子打不著,恰恰相反,責任心和規矩是學習最本質的內容。

當一個孩子沒有責任心,做事情又不在一定的規矩範圍內去做,是沒有安全感的,一直再探索邊界,不知道怎樣做是對的,他探索你就往後退,邊界越來越大,孩子生活的都有點懷疑人生了,最後有可能會跨越規矩去做事情。

孩子小時候犯錯沒有多嚴重的結果,是好是壞讓孩子承擔一下責任,小時候保護的特別好,捧在手上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孩子長大後自己怎麼去適應社會?不知道要吃多少虧,也不清楚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從小不負責任,沒有擔當,到了青春期了,我們覺得長大了,該懂事了,想讓孩子幫忙了,他一點忙都幫不上,整天跟沒事人一樣。

我們沒辦法對孩子負一輩子的責任,時刻記住一句話,我培養孩子的目標是什麼?

教育孩子是為了讓他擁有照顧自己人生的能力,獨立面對生活的困難。

我們有沒有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前兩天的文章《如何在陪寫作業時保持母慈子孝》已經寫過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一二年級就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比成績要重要的多。

改變的過程就是自我修煉的過程,做父母的肯定會百爪撓心的,如果忍不住想幫助孩子就請離開現場,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請給孩子試錯的機會,有體驗才會有經驗,有經驗才會有成長。

9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父母應不應該過多參與孩子在學校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