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不應該過多參與孩子在學校的事情,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覺得,家長不應該過度參與到孩子在學校的事情。孩子在學校,有學校的紀律來約束,也有老師班主任在協調處理。如果孩子在學校發生一點委屈,家長就找學校責問或者找其他家長責問,那就把小事變大化,吵起來沒完沒了,傷了家長間的和氣,也讓學校和老師難做。
曾經有段時間,經常在班群裡看到,某某家長在群裡@其他家長,你家兒子弄壞了我兒子的文具。你家女兒弄壞了我兒子的手錶。你家兒子弄髒了我兒子的衣服。你家女兒推了我兒子。你家兒子拿了我家兒子的文具。你家女兒咬了我兒子。。。諸如此類的事情,時有發生。開明點的父母,會跟那個家長道歉,回家教育自家孩子,儘量大事化小。而有點脾氣的家長,可能就炸了,找自家孩子詢問,然後演變成兩方家長對峙,在群裡你來火往,火花四射。其他家長看不下去,紛紛勸架。最後鬧到學校,讓學校出面協調。。。
真的有必要嗎,本來就不是什麼大事情,不能平心靜氣地溝通,鬧到大家都知道。小孩還要在學校繼續上學的,群裡還有學生,你讓他到班裡怎麼跟其他小朋友相處。
每次事情鬧完後,我會問我家兒子這些事情,你知道嗎?他說,全班都知道。他還給我講述了事情的經過。感覺,也不是啥大事情,各自有理各自有錯。
雖說,孩子是父母的心頭寶,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父母關心孩子,怕孩子在學校受委屈,這很正常。個人覺得要凡是有個度,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的所作所為,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凡是都替孩子出頭,小孩會形成依賴的性子。以後遇到事情,都不懂得去想辦法解決,只要回家告訴父母,父母就會幫忙解決。
個人覺得,孩子在學校有自己的圈子,他會有各種的交際,交朋友,跟同學一起玩,一起鬧。遇到難題,向老師尋求幫助。這是一個孩子在不斷成長的表現。父母不該過多地參與,即使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父母也該瞭解清楚事情經過後,再正確地引導自家的孩子,教他以後遇到同類的事情,該如何尋求幫助。而不是覺得,我家孩子受委屈了,要找其他家長或老師算賬。這樣,孩子什麼時候才學會長大。
兒子有時放學回家的時候,會跟我說,今天被誰誰誰打了,或者被誰誰誰推了。他並不是想告狀,而是想告訴我今天發生的事情,因為這些事情導致他受傷了。一般,我都是先給他看傷,男孩子嘛,磕磕碰碰很正常,先讓他搽藥。再來詢問前因後果。下課期間,小朋友在一起玩鬧,不小心弄傷對方,很正常。我會跟兒子分析這個事情,告訴他該怎麼處理。對方不是故意的,我們原諒他。要是下次,他故意欺負你,你可以向老師報告。
一般小孩子玩鬧,弄壞對方東西,或是打到對方。學校有老師會出面處理,,事情不嚴重,老師處理完,讓孩子承認錯誤向對方道歉,事情就了了。要是事情比較嚴重,老師會找家長說明事情經過,讓家長引導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