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最近這兩年,我越發感覺到想要教育好下一代,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育是一門技術活,也是一門藝術,對於身為人父的我來說,我不僅需要了解來自教育前沿的各種教育理念,還需要在真實的教育場景中學會智慧的解決問題。為此,我需要不斷的提升自己,才能逐漸勝任這份職責。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發現女兒raina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很多改變,取得了較大的進步,這些進步並非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我們需要總結一下我們究竟做對了哪些事情,以便在下一年裡,我們在此基礎上做得更好。

有的家長可能並不瞭解孩子是如何成長的,也不是那麼清楚孩子和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可能我們把太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孩子的學業表現上了,以至於忽視了很多更重要的問題。

然而,這些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問題恰恰非常重要,甚至於比孩子的考試分數更加重要,或者說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決定孩子未來的考試分數,並在分數以外的其他領域中發揮著更大的作用。打個比方,如果將孩子比作井中之蛙,將教育比作井裡的水,青蛙要想跳出井口,看到外面的大千世界,就需要往井中蓄滿水。但如果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忽視了一些非常關鍵的重要問題,這口井的底部就是漏的,無論怎麼努力也無法將井水蓄滿。

這種蓄滿水的能力,其實就是未來孩子個人發展的潛力,也許這些能力過於基礎,它們就像空氣那般不被人察覺,但卻不可或缺。我認為它們是一種隱性的能力,越是重要的能力,我們往往越看不見它們,越容易忽視它們。

我希望raina從小從這些隱性的能力中積蓄力量,在未來的道路中能走得更加從容。現在回頭來看,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主要關注了一些我們認為非常重要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上的持續改進,幫助我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接下來,我們來談談這些極其重要,但卻容易被忽視的問題。

學習管理自己的日常事物:相信孩子能透過練習管理好自己,並做好事情。

因為疫情的原因,全國各地都在開設網課,我們發現擺在學生和家長面前的最大的問題是:孩子的自控能力不足,學習效率不高,不能合理安排時間。

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生的年齡越小,自控能力就越差。很多家長習慣了大包大攬,幫孩子計劃太多,控制太多,孩子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差。無獨有偶,在美國、加拿大、英國這些國家的孩子也存在同樣的問題,raina自然也有著同樣的問題,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它不僅影響孩子當下的學業表現,還可能會長期影響孩子未來的個人成長和發展。

記得有一次,raina告訴我:“爸爸,我想改變計劃,先不彈琴了,我想要出去騎腳踏車。”事實上,她經常改變計劃,我自然是不想同意的,我不希望她總是隨意改變原有的計劃,並且我怕她在之後就不會練習彈琴了。就在這時,她對我說:“你太嚴格了,爸爸,你為什麼總是不同意。”而我回答她:“是你對自己太不嚴格了吧。”接下來我意識到這樣說也無濟於事,於是我說:“那你說說你的計劃吧。”她突然靈機一動,眼睛閃爍出一絲光彩,說道:“我們先去外面騎腳踏車,然後回來彈琴,然後再閱讀,然後看動畫片。”

當她說出這樣的計劃後,我反而放心了,因為我知道我們會按照新的計劃實施,並且這個計劃是她自己提出來的。在過去,我總是幫她做計劃,帶著她一起完成計劃,但這還不夠,我需要逐漸放手,給她更大的自由度,讓她主動提出自己的計劃,並且主動做好這些事情。

很多時候,我會先問她:“今天你的計劃是什麼?”她回答說:“不知道。”我會繼續說:“你想想看。”她說:“我什麼都不想做,我想做手工,然後看動畫片。”我繼續追問道:“你好像幾天都沒有彈琴了,也沒有閱讀了。”她想了想說:“那我們先出去跳繩,然後彈琴,然後做手工。”

不管我如何提出自己的想法,我總是讓她最終說出自己的計劃,這可以是我們一開始就認同的計劃,也可以是我們相互協商後的新計劃。制定這份計劃包含了計劃的提出、談判與妥協,最終達成共識這三個步驟。計劃一旦確定了,我們就按照計劃來做,在這種情況下,她通常會完成得更好,效率也會提升。

透過自主的做計劃,完成指定任務,raina開始變得有目標感,有進取心,也更有自信。她會逐漸發現,學習並不是為了爸爸媽媽,也不是為了老師,而是為了實現自己內在的目標。更重要的是,她能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並滿懷熱情的付諸行動,努力去實現。

從心理學角度看待與孩子的親密關係:與其吼叫,不如接納,真誠是通往彼此內心的大道。

有一段時間,我發現我管得越多,就越容易發火,就會對著raina吼叫,雖然我的憤怒可以壓制住她,並讓她屈服,但是這會影響我們彼此的親密關係,關閉我們之間真誠溝通的大門,也會讓raina逐漸失去表達自我,主動探索的熱情。

這顯然不是件好事,我需要改變這種習慣,於是,我採用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告訴自己:“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不允許對人大吼大叫。”這一招還是非常有效的,一旦我停止了怒吼,剩下能做的就只能是和raina彼此協調,彼此博弈,達成共識,共同面對和解決問題。

事實上,要改變自己並不容易,我是怎樣下定決心要停止吼叫的呢?這有賴於我和raina建立起來的平等關係,為了我們彼此能真誠的平等相待,我會經常和raina談心,特別是在我發現彼此的溝通出現問題時。有一天在放學的路上,我問raina:“你覺得爸爸有什麼缺點嗎?”,她幾乎沒有怎麼想就回復我了:“你太兇了。”我說:“如果爸爸不再對你兇,你覺得好嗎?”她看著我認真地說:“好啊,爸爸。”從那一刻起,我已經決定不再發脾氣了。

在這之後,每當raina自己發脾氣的時候,我也會對她說:“你太兇了,你看爸爸現在都沒有兇你了。”於是,大家就都不隨便亂髮脾氣了。正所謂旁觀者清,我們和孩子之間互為鏡子,很多時候能夠客觀地看見對方存在的問題,當問題出現時,我們彼此相互提醒,就能夠一同改變和進步。

raina的畫作《誰生氣了》

這幅畫是raina根據繪本《菲菲生氣了》改編的作品,有一天,她拿到了心愛的書,她感到很開心,但在這之後,書不小心弄丟了,於是她感到非常生氣,最後,書又找到了,她又開心起來了。raina學會了從閱讀中吸取精神養成,並透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讀書和繪畫帶給孩子的幫助和意義是巨大的,也是深刻的。

後來,我和raina有了共識,在感到憤怒和委屈的時候,我們的做法是:敢於表達情緒,說出自己的心聲。中國的傳統教育並不提倡直白的表達情緒,我們講究含蓄表達,遇事不言明,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可以身作則而不可宣洩情緒,這叫沉穩持重,喜怒不形於色。

事實上,如果我們不積極表達情緒,就無法感染和影響他人;如果我們不接納自己的情緒,就無法理解他人的情緒;如果我們不做自我關懷,就難以關愛他人;如果我們不能坦然面對錯誤,就無法真正做出改變。

因此,我需要率先做出改變,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和raina的壞情緒,與自己和他人和解。只有這樣,我和raina才能心平氣和地談論問題,共同找尋解決方案。可以說,在情緒管理方面,raina是我的老師,在很多時候,她處理情緒的方式值得我學習,當我特別生氣的時候,她還會跑來緩解我的情緒,她總是和我說:“爸爸,你不要生氣了。你為什麼生氣呢?”這個時候,往往仔細一想,我就會發現事情並不嚴重,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生氣。

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只需要一個擁抱,一句道歉,就可以快速和好,雨過天晴。道歉和擁抱是我們必須學會的技能,請告訴對方自己有多麼的悲傷、憤怒、難過,也請告訴對方自己有多麼愛對方。這樣一來,我們和孩子的心就會走得很近,真誠是我們能夠贈予孩子的最好的禮物,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往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道路。

將興趣愛好變為特長:培育成長的土壤,幫助孩子拓展和堅守自己的興趣愛好。

要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並不困難,因為孩子充滿了好奇心,他們對很多事物都感興趣,但這些興趣通常很難持久。為了培養raina的興趣愛好,我讓她嘗試過很多專案,到目前為止還在堅持的專案有彈琴、畫畫、英語、跳繩、唱歌,其他像是跳舞、籃球、羽毛球、滑輪這些專案就不是很有興趣了。根據過去的經驗,我發現影響孩子堅持某種興趣愛好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孩子對這個專案有初步嘗試的興趣,這種興趣通常來自於好奇心,比如看到其他孩子都在玩,自己也想要嘗試一下。

二是孩子能夠在這個專案中不斷獲得進步,如果孩子發現這項活動缺少變化和挑戰,就會失去新鮮感,他們不喜歡枯燥無味的簡單重複。

三是這個專案的難度不能過於困難,否則孩子嘗試一下就會打退堂鼓,放棄進一步的探索。

四是這個專案需要給孩子帶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孩子只有在集體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鼓勵,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自己的內在動力。

五是在專案過程中,孩子能夠從中體會到並享受其中的樂趣。

raina堅持的最好的是畫畫,畫畫這件事情恰好符合以上所有條件,raina一開始對畫畫的興趣也不大,但她的畫畫水平一直在進步,並且得到繪畫老師、幼兒園老師和家人的讚揚,她感覺畫起畫來得心應手,可以隨心所欲地發揮想象力,她在享受畫畫的樂趣。

每週她都會把她的新作品帶給老師們看,並且興致勃勃地介紹她的作品,從她的配色上,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的快樂,那都是一些令人愉悅的色調。每天raina都會主動安排畫畫的時間,從不需要大人提醒,這就是真正的喜歡。接下來,我們需要保護好孩子的這份熱情,為她提供繼續進步的空間和土壤,相信將來這項興趣愛好就能演變成孩子的特長。

雖然畫畫是一項很好的活動,但孩子需要嘗試一些不同的事物,哪怕她並不是特別喜歡。對raina來說,鋼琴就是一件不那麼美好的興趣專案。raina從4歲開始接觸鋼琴,與畫畫相反,一開始她對鋼琴很感興趣,並且特別喜歡她那位溫柔漂亮的鋼琴老師。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鋼琴老師的更換,她不太喜歡新來的老師,以至於越發覺得鋼琴枯燥。後來,我乾脆讓她停止了鋼琴的學習,直到她5歲後,我才開始承擔教練的角色,和raina一同練琴。與畫畫相比,她練琴的最大障礙是音樂帶給她的樂趣還不夠,但即便如此,她仍然取得了一些進步,並且逐漸從中體會到一些音樂的樂趣。

鋼琴訓練需要孩子獨自一人練習重複的動作和曲目,對於孩子來說,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她需要更大的環境來幫助她享受其中的樂趣,她應該參加一個樂團,或者和志同道合的夥伴組建一個樂隊。我也在尋找這樣的機會,待時機成熟時,為她開啟新的一扇門。

啟發孩子在思考中認識自己:讓夢想照進現實,讓現實與夢想重合。

有一天,我問raina:“你的夢想是什麼?”她告訴我:“我還沒有想好。”我說道:“你想好了就告訴我。”雖然她並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但她已經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了,我相信自己已經為她播下了夢想的種子,我相信只有擁有夢想的人,才能擁有大胸懷和大格局,未來的路才有可能走得更遠。

我常會和她談論一些關於夢想和目標的話題,我會問她:“你將來想要讀哪所大學?”她幾乎脫口而出:“清華”。我再問她:“為什麼不是北大?”她說:“我就喜歡清華。”有時,我還問她:“你想成為怎樣的人?”她想了想說:“我想成為nice的人。”有時,她也會對我說:“我要成為厲害的人。”

我知道這是一個播種的季節,我需要努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在raina幼小的心靈上種上一粒種子,讓這粒種子成為一個起點,促使她對人生的重大問題產生興趣,從而不斷的向內求索。我希望在這個過程中,她能從中獲取巨大的精神力量,開啟對人生的思辨,最終受益終生。

夢想的實現也許從來不是自然而然,理所應當的事情。就在前幾天,raina的新幼兒園迎來了第一個學期的期末測評,一份源於美國幼兒園的評估報告。這份報告顯示,raina在情感、傾聽、理解、英語聽力與理解、圖書知識與樂趣這幾項的分數達到了最高分7分,就在4個月之前她剛進入學校時,她這幾項的分數分別為2分或3分。

raina在這4個月時間裡進步了很多,一方面是因為學校的教學方式非常適合raina的成長,對她的英文學習、內在品質和學習習慣的養成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另一方面是過去兩年中潤物細無聲的家庭教育由量變產生了質變,在新的學習環境中爆發出巨大的潛能。

raina從三歲開始,每天都會看15分鐘的英語動畫片,我自己也邊學英語邊和她說英語,所以她的英語聽力與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積累。我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孩子的人文教育,從小就和raina一起聽人文教育相關的網路課程,涵蓋歷史文化、文學經典、童話故事、世界名著、科幻科普、社會經濟等內容。

雖然raina還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實實在在的學習和成長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無論她將來想做什麼,有怎樣的夢想,我相信她都能夠做的很出色,她的一些優秀品質會伴隨她的一生,成為她人生中的一筆財富。這就是我們讓現實與夢想重合的方法,現實的準備先於夢想的產生,當夢想出現時,我們可以從容應對。

情商和胸懷的養成:豐富的課餘活動讓孩子身心健康,成為全面的人。

“讀萬卷書”雖能讓人知理而善言,但“行萬里路”更能增強人的見聞與胸襟,從而結交更多的朋友,成為真正的社會人。對於孩子來說,課餘活動就是孩子的“行萬里路”,孩子的課餘活動要儘可能豐富,就像旅行一樣,走的地方多了,才能增廣見聞。

課餘活動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集體的,通常與興趣愛好相結合,raina平日裡參與的那些興趣專案就屬於課餘活動,這些活動要儘可能豐富,讓孩子能有更多不同的體驗,不要害怕孩子貪多嚼不爛。孩子在幼年及青少年階段,需要透過廣泛的探索獲得更多不同的體驗,才能從中體會到生活的美好與學習的意義,才能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同樣優秀卻不相同的人,能從他們身上取長補短,並收穫友誼和信任。

孩子透過社會實踐,參與到集體協作中,並不關乎金錢,而是出於對他人的幫助,對個人興趣的實踐,以及對團隊夥伴的責任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夠逐漸建立起對社會和自己的責任感,依靠自身的特長和努力,透過幫助他人實現個人價值,從中獲得滿足感和自信心。

隨著raina的成長,我們根據彼此的能力,開始更多的分工合作,而不是由我一個人來完成。生活是我們最好的老師,raina和我最重要的分工合作就是獨自洗澡。每次洗澡,我會準備好換洗衣服,在洗澡間裡擺放兩個高板凳,一個用來放髒衣服,一個用來放乾淨衣服,還有一個小板凳用來坐著穿褲子。

raina在洗澡間會按照之前測試的流程獨立洗頭洗澡,並換好衣服出來,然後由我幫她吹乾頭髮。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配合會很多,我們在做事的時候講究主動配合,養成有條不紊做事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分歧,我們需要控制自己的脾氣,耐心和對方溝通,最終達成一致,設計出合理的方法,把事情做好。

後來我發現,raina會將家裡面學會的很多解決問題和分歧的方法帶到學校中去,當她和其他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時,她會更注意別人的情緒,主動配合著玩耍。當小朋友們出現分歧時,她也會主動站出來,提出一些解決方案,很多時候,問題最終真的得到了解決。

所以,我們需要知道,父母和孩子是一個團隊,他們就像一家公司一樣,他們之間有共同的目標,有分工與協作,有分歧和矛盾,也有調整與妥協。當他們能夠共同面對挑戰,透過團隊的力量,改變之前的想法,調整不合理的行為,最終實現目標後,他們就實現了共同的成長,戰勝了自己。當還不具備真正“行萬里路”的條件時,我們就是採用這種方式來改進彼此的情商,這也是一種更高階的課餘活動,並且對情商和同理心的改進有很大的幫助。

隨著raina年齡的增長,我們也在爭取加入一些真實的有益的社會團體,讓孩子參與到真實的社會分工中去,在這個過程中,raina會認識新的朋友,迎來新的挑戰,也可能與團隊的夥伴產生新的分歧和矛盾,甚至於發生衝突,這是我樂於看到的情況,因為raina將有機會改善自己的情商和同理心,實現個人成長。

總的來說,這些課餘活動與社會實踐,會幫助孩子學會怎樣與人打交道,並從中發現生活的意義,他們會變得更有責任感,更有胸懷,更有意義感,也更加自信。

結束語:孩子成長的力量從何而來?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那些隱性的能力提供養分,這些能力能夠幫助孩子全方位地完善自己的品行素養,從生活中開啟智慧,從內心中產生力量,激勵自己不斷成長。

孩子成長的力量來自於陪伴。孩子的成長之路需要有人同行,孩子只有在人群中才能獲得成長的動力,他們的品行和素養才具有意義,他們做事的習慣和技能才能發揮作用,他們才能最終成為社會人。

父母則是孩子一輩子的夥伴,為孩子引路,陪孩子一路走到最後。父母育兒的核心是陪伴,不是簡單地站在孩子的身邊,而是充滿智慧的高效陪伴:有責任、有目標、有方法、有成果。

孩子成長的力量來自於自我內心的力量。他們有見識,有格局,有夢想,有目標,懂得學習和生活的意義,擁有社會責任感,願意幫助他人,並因此獲得滿足感,這些目標、意義、責任、滿足感構成了孩子內心的力量,激勵孩子不斷成長。

孩子成長的力量還來自於現實中的磨礪。他們在錯誤和挑戰中獲得感悟和新生,他們往往在人生的高光時刻短暫地迷失自我,卻在人生的低谷中收穫深刻的思想,他們擁有鳳凰涅槃般的治癒力量,能在逆境中激發潛能。

如果我們知道孩子成長的力量是從哪裡來的,那麼我們就會樂於看到孩子犯錯、遭受挫折,而不會過於溺愛他們;

我們就會讓孩子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而不會凡事代勞;

我們就會帶著孩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探索未知,拓展視野,而不會感到無事可做;

我們就會為孩子創造參與社會集體活動的機會,而不會把錢都花在培訓課上面;

我們就會鼓勵孩子開展更多的興趣愛好,而不會盯著那些考試可能會加分的特長;

我們就會學會和孩子真誠地平等相處,而不會大包大攬,以長輩自居,高人一等。

如果我們都這樣做了的話,就會發現孩子的眼睛越來越有神采,她會變得開心、活潑、自信,並且做什麼事情都能夠越做越好。

我想,以上這些就是我們在過去做對了的事情,在新的一年裡,我和raina還會繼續一同探索未知的世界,到時候再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們的心得體會,再會!

6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孩子見老師嚇得不敢說話,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