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個講臺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每每踏上去學生家的路上,都會想起這首歌。

自從踏上三尺講臺,已整整二十個年頭。在二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我真切地認識到:中學生的心理世界是複雜多變的,他們有著各自的理想和夢幻,也有著各自的煩惱和困惑。他們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引導,更需要教師和家長的關心、理解和幫助,家訪是學校與家庭教育的重要紐帶,教師可以透過家訪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探討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的措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健康地成長。

一、真情送家長,溫暖給學生

家訪目的在於與家長交流情況,交換意見,共同研究教育學生的內容和方法。家訪不但走進了學生的家庭,也走進了學生的心靈。透過家訪,老師將更易發現學生的優點,在輕鬆和諧的氣氛中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很多家長對我們的到來,接待的非常熱情,他們覺得溫暖,倍感興奮,學生本人感到:原來自己並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師的心中不是可有可無的,教師總是在注視和關心著自己。

學生林佳鍵的家長對我的到來,感到十分意外和興奮,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學生佳鍵說:“老師,您這次家訪,給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還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個好學生,在家裡更要做個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後的表現。”我們和家長促膝談心,用一分為二地觀點分析學生,同時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鬆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以真誠的愛,去溫暖學生的心,家訪讓我們走進學生心裡,溝通了師生感情,家訪為班主任工作揚起了風帆。

只有與學生交知心朋友,用真情去打動學生,學生才願意向老師吐露心底秘密,教師才能窺測到學生的內心世界,獲得教育學生的最好契機。尤其是學生在遇到失敗、受到挫折時更希望有人去理解他,這時老師們若能及時地進行家訪,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學生排憂解難,必然會獲得比平時更難以獲得的良好效應,學生對老師的感激,進而是尊敬,師生間的情感會更加貼近。

二、常“報喜”,為後進生開啟心靈之窗

美國心理學家查絲雷爾說:“稱讚對鼓勵人類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就無法成長開花”。家訪的目的是關心、愛護、轉化、教育學生,而不是因教師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長“告狀”,因為這無異於給家長送去一根“棍子”,學生回家不免要受嘮叨之苦。這樣做不但解決任何問題,而且學生還會遷怒於教師,給我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礙。一年來,我家訪的物件若是後進生,對於他們是“雪中送炭”,給以“溫暖”,多給差生家長“報喜”。

學生郭文靜見到我的到來,開始非常緊張,站在門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來向家長"告狀"的,沒想到我只字不提她表現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勵她要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進步。在輕鬆和諧的閒聊中,孩子越說越高興,把自己的想法統統都講給老師聽,家長也因此瞭解了孩子內心更深刻的東西,對孩子的表現越來越滿意。最後,他們一家人依依不捨地把我們送出大門口,並希望老師經常到家。每次,我多講學生的長處與進步,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有利於達到教育目標。孩子進步了,一次考試一個腳印,這個“活躍生”的轉化,我們傾注多少愛啊。這麼多年年來,我接觸的“活躍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吃軟不吃硬”。我透過一次次家訪,反覆抓,抓反覆。積極去找他們的“閃光點”,先感化家長,再去溝通教育學生,給學生自信,希望和熱情。一個個“活躍生”轉化了,一次次給家長 “報喜”是後果進生轉化的良藥。只有這樣,他們那柔弱的心靈之花才能在一個時時刻刻充滿陽光溫暖的環境中盛開,並結出豐碩的果實。

三、 長大後你也要一樣很美麗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是一片片肺腑之言。即使在鄉村,孩子也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心中只愛自己,不知道關愛別人,不但不體諒父母的勞動,在他們的眼中向父母無休止的索取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每當走訪這樣的家庭,有的學生也給老師臭臉看,甚至在同學中罵老師,這也是我們老師家訪常遇到的問題,這樣的家訪,顯然失去了它應該有的意義和效果。實際上這樣的學生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父愛如山,母愛如海,沒有真正體會人間生活的真善美,家訪時儘量避免直言學生存在的問題,從其閃光點談起。在一種溫和平等輕鬆的氣氛中進行對話,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接受美的教育。

記得有個初二的學生 ,對入學的新生指手劃腳,還大聲嚷嚷說: “ 瞧,她多醜,這麼小就這麼醜,又瘦又黑,不知道長大會變成什麼樣?難看死了。” 說著,她走開了。剛好我聽到了,心裡真不是滋味。無獨有偶,我卻先後走訪了這兩個學生。 我試探性地對初二的同學說“你認識初一的那個瘦瘦的,黑黑的女同學嗎?”“見過,不認識,醜極了”她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可知道她為什麼又瘦又黑?”“這個我不知道。”“呵呵,那老師跟你談談她的情況先,她的父母前年在一次山體滑坡中走了,留下她和七十多歲的奶奶相依為命,每天放完學還要去放牛,割羊草,農忙時還要幫忙收割稻穀,曬糧,一有空還會去幫鄰家幹農活。我查看了她的入學成績,全年級僅排在第二而已。”“什麼,就是她?”這位學生眼睛瞪的大大的,臉上充滿了驚訝。“是呀,每天風吹雨打,加上營養不良,她是曬黑的,人的容貌是父母恩賜給我們的最好的禮物,是前世修來的緣。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心靈啊。”“老師,我錯了,你別罵我好嗎?”“老師怎麼捨得罵你呢,長大了你肯定也會一樣很美麗。”“謝謝老師。”此時,話音中彼此已帶著哽咽。這是一次心靈的造訪,帶著一顆真誠的心去,載著欣慰回來。在“三尺門外”,傾心而去。

總之,家訪工作是學校教育在校外的繼續,在家訪過程中要針對不同情況隨機應變,採取相應的策略,透過家訪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領悟教育子女的方法,學生又能理解教師的苦心,不斷轉變學生的態度和方法,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長大後個個都美麗。

2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