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無數的私立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各個地區生根並蓬勃發展,我們經常會在電視上或網上看到某某教育集團建立的幾個學校的招生宣傳廣告。這給很多家庭有了更多選擇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無奈。
面對選擇公辦的學校還是民辦的學校這個問題,很多學生以及家長難以抉擇。
首先,民辦學校的條件普遍情況下條件很好,但是收費也更高,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少的教育消費或者說子女教育投資。
而公辦學校收費低,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更是免除學雜費,可是相應的配套條件沒有民辦學校的條件好。
民辦學校的發展作為傳統公辦教育的補充,國家允許私人合法地開辦學校,雖然允許資本入局教育,但這並不等於放任其發展讓經濟規律去自發調節教育。而是作為補充,促進教育多方面發展。
那麼,在我國,教育既然是作為一項公益事業,而民辦教育的本質卻是逐利的,教育產業化商業化是否會影響教育的公益性。
在這些年,私立教育一定程度促進教育的發展,包括教育的質量和效率都因良性競爭有了較好的發展,大體上可以說提高了教育行業的向上發展。
但是,私立學校的大量開辦,讓一些普通家庭的家長叫苦不迭。
民辦學校帶來的問題1.公辦學校的優質師生被吸引到民辦學校
我們都知道,公辦學校義務階段是不收學費的,平時支出都要依靠政府撥款。而這些撥款遠遠沒有民辦學校豐厚的資本多。
民辦學校依靠強大的資本,可以有很大的準備資金,這些資金一部分用來改善校區硬體設施條件,一部分用作老師的優厚工資,一部分拿來當作優秀學生的獎學金。那麼,自然而然可以吸引一大批優秀的老師和優秀的生源進去。
2.學費高昂,家長很無奈
民辦學校有了優秀的老師和生源,那就不怕以後招不到大量學生,畢竟很多家長還是很看重一個學校的師資和生源質量的,這樣為自己的招生宣傳有了牢固依據,不至於空口宣傳和虛假宣傳。
家長看到這些宣傳,自然會很有入學這所民辦學校的強烈意願。可是,一個很殘酷的現實擺在面前,去私立學校就讀的學費生活費要翻好幾倍。這對於普通家庭的家長是一筆沉重的經濟負擔。
我們知道,資本是趨利的,民辦學校終究不是公益機構,而是需要盈利的。民辦學校的教育也是以逐利為目的的。
3.功利性的教育思路讓教育應試化
素質教育喊了十幾年,教育減負也喊了幾年,但是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要想以後找個好工作,就得先考個好大學,要想考個好大學,就必須得考個很高的分數。
所以,在現在看來,能夠提高成績、分數的教育就是“好教育”,能夠幫學生提高成績的才是教學水平高的“好老師”和教學成果顯著的“好學校”。
民辦學校就抓住家長的這個心理,讓老師以帶著提高分數為目的地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並佈置比公立學校多得多的課後作業。把學生培養成“做題家”。與教育的根本問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背道而馳。但是這好像很受認可,善於做題,這樣可以讓自己孩子在高考中很有競爭力。
教育產業化,最終買單的還是普通家庭在美國或者歐洲,私立學校的孩子,平時課業壓力相當大。但私立學校的學生往往也更有競爭力。能夠上私立學校的學生,家裡經濟條件都不會太差。因為私立學校的學費相當高昂,普通家庭很難支撐,只能選擇上公立學校。
而他們那邊的公立學校,雖然學費便宜,但往往教學任務簡單,下午很早就放學,也沒什麼課業壓力,反而有很多興趣類課程。但是從那些公立學校出來的學生競爭力太差,學科基礎薄弱,一遇到難題就退縮,畢業後和私立學校學生比起來毫無競爭力,最後只會是社會底層。他們的家庭背景也很普通。
最終,教育在西方成為了階級劃分的工具,而不是一項崇高的公益事業。
教育產業化商業化,最終買單的還是普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