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鄭爽負面事件已經塵埃落定了,因為它的社會惡性影響,主人公們從頭到尾沒有辯駁空間,折騰幾天的結果算得上眾望所歸。也像有人說的,退圈做個普通人,也許是鄭爽最好的結果。當然,這對她父母來說應該是噩耗。

風頭過去,今天終於能好好聊一聊親子教育話題了。鄭爽父母一門心思栽培的明星倒地,這個惡果算不算是自己種下的?

我覺得算。

就像是《頂樓》裡千老師把極端教育方式複製到女兒身上後,最後和女兒雙雙都沒有落到好結果。間接弒父,寄望的會長之位崩塌,身敗名裂,而女兒也在她的手把手調教下有了精神和人格障礙,悲劇的是,女兒並沒有成為藝術人才。

前幾天吃瓜的時候,我就在爽媽和千老師之間反覆橫跳,影視劇真的是現實的誇張化表達。

這幾天我也一直在想——父母從小培養孩子的藝術特長,幫孩子做飛上枝頭的明星/藝人夢,是不是最大的教育誤區?

via|穀雨實驗室

鄭媽操控女兒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做什麼,學什麼軍事化管理,從一歲半起就開始嚴控女兒的飲食,和《頂樓》裡的千老師一樣,一頓飯會變胖會影響聲帶,所有的事情都必須為做明星讓路,也忍心讓五年級的女兒遠走他鄉做藝考生。

對自己命運不甘心的鄭爽媽,把虛榮心和佔有慾全盤摁在了女兒身上。

這種控制慾化作了一股狠勁。

所以直到後來她仍然覺得當演員多簡單啊,在那個圈子裡阿諛奉承八面玲瓏一下有什麼難?女兒怎麼會不懂事地覺得它不幸福呢?

鄭爽爸爸也在這種強硬的環境中變成了差不多的人,傳說中溫和如他,卻也在節目裡說爸媽是為了你好。

毒父母制定家庭人才培養模式的時候,誰會想到這會是下一代的悲劇誘因呢。

不曉得同樣做著藝人夢的家長們會不會瑟瑟發抖。

現實裡有很多類似的父母,逼孩子走藝術道路,市面上那些興趣班、藝術特長班的熱度完全不輸K12教育機構,挺多有錢的家庭希望孩子成名或爆紅,滿足家族虛榮感。

又或者看到了娛樂圈的光鮮,覺得那些長得好看的人,不用付出太多就能獲得很多,像鄭爽媽一樣想著做演員比一個月掙幾千塊有出息的家長,並不在少數。

但我們都知道,如果不是小孩真的喜歡,搞藝術是相當苦的,非天賦型選手更是走進了hard模式,一般人吃不下來,反而自信心大跌,好多小孩都被父母假大空的成名夢搞抑鬱了。

林妙可的傷仲永結局和她經紀人母親脫不了干係,包辦式教育,過早地追逐名利,童星隕落確實沒什麼值得同情的。

也是很巧,前幾天我剛好和培訓機構的朋友聊天,她說她同學一手幫孩子規劃好了職業走向,立志要把孩子培養成模特,覺得這種天選之子以後是要從藝,走向國際的。孩子每天的日常就是練習,上各種形體班走秀班,做不好就是語言暴力和威脅伺候,媽媽覺得是投資,但孩子每天超痛苦。因為現在孩子有點名氣,可以到處接活兒掙錢了,這媽還非常驕傲,準備繼續幫孩子進階深造。

現在的家長就蠻奇怪的,孩子在校外機構上了各種語數外班課和一對一,回家終於有時間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了,結果家長一萬個拒絕,並且跑去和機構老師反饋,焦慮啊,孩子不省心,壓根沒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再一問,孩子在家挑燈閱讀的是兒童文學,歷史類的。我轉身就是一臉問號。

而一門心思只想好好學習,和別的孩子一樣上課享受快樂的小孩,家長偏覺得自己睿智又冷靜:你是要當超模的。

有名氣的小孩比大人還能掙,家長們蠢蠢欲動。幾年前某寶的童模妞妞被母親踢打的熱搜我還記得,因為做動作不規範,被親媽打一頓是家常便飯,小孩從小就要進生意場,看成年人的臉色做事。

家長怎麼想的呢?孩子終於成了固定增值產品,這個增值空間還會隨著日後的光環而擴大,階級再躍它一躍。

真的是這樣嗎?

很多父母忽略的一點是,藝術,尤其是專精深、有審美取向的藝術,可能真不是靠灌輸和培養出來的,而是靠發現。

察覺孩子有做藝術的天分,並且願意堅持,表現出了喜歡,那父母能做的事情才是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給孩子最大程度的支援,讓孩子不要在關鍵時刻放棄。而這種支援往往是不帶著功利和野心的。

因為天賦型選手自己也能獨立行走。

硬凹明星,像打造產品一樣去運營孩子,這種畸形教育+不尊重客觀規律雙重培養模式下的結局,往往都很慘。

首先是孩子從小活在不被認可的陰影裡,長大後這種自卑與敏感可能會如影隨形。

真正像郎朗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郎朗也是在高壓中長大,他爸讓他把明天當成末日一樣去練琴。

但還好他是天才藝術家,自己練著練著找到了熱愛的奧義,而且可能因為性格比較剛強,長大後能慢慢找補。

再一個,即便成名也藝/德不配位。

文化教育的存在是有道理且必要的,很多有錢人的小孩,根本無暇顧及文化課,因為精力有限,基礎教育可以說是空白的,我覺得這樣的路徑下,即便做藝人做出頭了,也沒有那個支撐他走長走穩的底蘊。(好比文化教育缺失給鄭爽帶來的直接影響大概就是那些需要做閱讀理解的爽言爽語。)

而且,就像做演員,需要天賦和熱愛,不曉得鄭爽媽媽當年是如何判斷女兒的演戲天賦的。

更重要的是,過早接觸圈子和名利場,從小學習察言觀色,沾染娛樂圈的攀比和虛榮之風。

之前就聽說,有的家長從小把孩子培養成主持人,學各種紳士禮儀課程,人前要乖巧懂事,接受著只有做好了才能得到肯定的畸形價值觀。

有的小孩覺得無法反抗家庭命令,乾脆和父母站在同一陣營,有超越年齡的油滑和老練。

*幾年前上熱搜的童模

小孩需要有釋放天性的過程,但這個過程直接被父母腰斬。

畸形教育的後果,就是孩子和父母一樣走極端/變成同類,他們是家庭教育的受害者,討厭自己的現狀,但也能在這種現狀中獲得快感。

很多成年人的放飛自我或其他異常,大多可以從缺失的童年中找到答案。

只是說,我們在找原生家庭之痛的同時,也要明確,原生家庭不是一個成年人的免死金牌。

就像是李雪琴之前說的,大概意思是如果什麼事都賴原生家庭,那成年後的我到底做了什麼?

鄭爽顯然沒有選擇從原生家庭的魔爪中逃離出來,而是在日復一日的壓抑中,乾脆破罐破摔,也像網友說的以毒攻毒。

千老師的女兒後期完全複製了她媽的狠毒。

鄭爽也在脆弱和敏感中找到了新路子:開啟了一種變態的強硬。

我們在鄭爽身上看到了高壓教育的後遺症,這幾年圍繞鄭爽的評價是反社會人格前兆,我們總能看到她不由分說地在熒幕裡一次次情緒失控,迴歸生活後依然無法冷靜思考。

因為智識的欠缺,她在面對生活、人際甚至人生走向的矛盾時無法自我調和,也沒有高看一層的智慧格局,擰巴到極致也就成了後來大家所看到的瘋。

但毒父母千千萬,毒女兒卻是自己選的。

那些在原生家庭受過創傷的人,成年之後的路到底還是自己走。有很多機會可以嘗試——

從原生家庭逃離,建立自主思考的意識,主動從不好的事情中抽離;面對矛盾與是非的時候,保持自己的判斷與基本道德底線。

就像是武志紅老師根據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的觀點總結的: 如果一個人成長到有獨立意志的時候,還和父母的意志共生共存,那你的自我會被完全剝奪。

最後還是回到家庭教育上來吧。

前段時間,我和一個做教培的朋友聊天,她說,每天和各種家長溝通,得出的最大結論就是,家長都不願接受自己孩子的「普通」。

總有父母到老也沒明白某些道理,死乞白賴地控制下一代,達成自己超出常態的慾望,遼寧衛視有一檔調解節目,有一期節目內容就是大齡女兒哭著求媽媽放過,說自己荒廢了9年,自己並不是演員,只想當一個普通人。嚯,又一個被家長逼著一起做明星夢的可憐人。

到底是誰在定義孩子的平凡與不平凡?

在鄭爽的媽媽看來,女兒如果按部就班,順應自己的意願和特點自由生長,甚至真的像她自己有一天在商場駐足時所說的去打工,這樣的人生就是悲哀的,平凡的,只有當上明星,進了名利場,賺大錢才是成功,才是不平凡。

via|穀雨實驗室

所以鄭爽的父母,似乎比明星本人都熱衷這個五光十色的名利圈,父母一起錄綜藝,爸爸收錢回答網友的私生活提問,成了網紅博主,甚至插手女兒的事業,而媽媽恨不得替那個不爭氣的女兒自己上。

爽媽一定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的忠實擁躉,但我覺得這是對所有努力生活的普通人的冒犯。

什麼時候,那些掌控欲和虛榮心爆棚的父母,才能真正——意識到子女並不是自己的人生續篇,他們是自由的,不再以愛之名去捆綁他們的人生呢。

30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家長眼中的好娃娃是怎麼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