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家長理智的態度、以身作則的行為、善於自我管理的生活方式,是引導孩子過好現代數字生活的燈塔。真正為孩子好的家長,必定關注的是孩子心理健康,積極向上的性格培養。他們堅信孩子在人生的每一刻都會奮起向前。家長的以身作則從容淡定,孩子才能積極面對生活。
錢鍾書的夫人楊絳,被尊稱為中國最後一位“先生”的女性。自言她有一對非常熱愛學習的父母。談及父親,楊絳說:父親說話有感情,又有其道理,而且是出口成章。楊絳坦言她從小就崇拜父親,視父親為偶像。楊絳向父親請教秘訣。父親說:“這哪裡有什麼秘訣?多讀書,讀好書罷了。”
楊絳的母親,平時操勞一家衣食住行的時候,同樣愛書如命的狀態,看書也是看得津津有味。受父母影響,楊絳自小就酷愛閱讀,曾言:“若一個星期不讀書,那麼這一個星期都白活了。”也因此,楊絳精通英、法、西等多國語言,她的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百多萬冊;她的劇本《稱心如意》雄霸舞臺60多年;她翻譯的《堂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佳作……。正如錢鍾書先生所說:楊絳不僅是“最賢的妻”,更是“最才的女”。及至後來,楊絳與錢鍾書的女兒錢瑗,也因父母的耳濡目染,最終也成為了治學嚴謹、學識豐厚的一代教育大師。
諸多研究表明,嬰幼兒需要及時的引導和教育,而這種教育更多是父母對孩子的陪伴、語言交流、遊戲等,即以身作則、親自陪伴。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過:“孩子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分。”
鍾南山院士談家風時,自言最難忘媽媽的鼓勵。鍾南山院士回憶他在讀小學時,學習成績不好,因此經常逃課。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考取了不錯的成績。媽媽對鍾南山說:“南山,你還是行的啊!”媽媽簡短的鼓勵,瞬間讓鍾南山有了很大的自信心。他覺得有人表揚我、鼓勵我,我就該好好認真讀書。
教育家托馬斯·阿諾德說:“父母的言行就是無聲的老師,自覺或不自覺的榜樣,強有力地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項研究表明,經歷過父母溫柔和同理心之愛的孩子更願意慷慨地對待他人。
鍾南山院士說:“我同情弱者、樂於助人的這些善舉,就是從母親的言傳身教中得來的。”在1955年時,鍾南山的一名同學考上了大學,卻沒有路費。善良的鐘南山想幫助這位同學,就把這個訊息告訴了母親。但因為那時鐘南山家裡無力供給。母親對鍾南山說:“我們家現在很困難,供給你上大學也要花費很多錢。”鍾南山本以為事已至此,但幾天後,母親還是給了鍾南山10元錢讓他轉交給同學做路費。那個時候的10元錢可是一筆價格不菲的資助。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是我國著名兒科專家。為了研究乙腦炎病毒,鍾南山的父親在沒有科研經費的前提下,自掏腰包買了三四百隻實驗用的小白鼠,還寄養在自己家裡搞實驗。經過不懈努力,鍾南山的父親首次使用了胎鼠作為分離病毒的工具,同時發現了一種特異性的抗原抗體反應。陪伴父親的鐘南山由此明白了一個道理:實驗的每個步驟和論證,都要講究實事求是。
結語:《論語》有言:“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意思是孩子出生三年後,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自己走路。家庭教育是陪伴孩子最久遠的教育。家庭鋪墊了孩子對於世界最初的認知。家庭中父母的以身作則,才是最好教育的開啟方式。
——END——
我是為娃學畫,我始終堅信初生的嬰兒好似一張白紙,一方未開墾的沃土,父母唯有勤練“畫功”,才能為娃畫出一條人生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