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作為一個家長,相信大家看到這條新聞都有很深的感觸。

是的,我作為一個85後,作為一個二年級的學生家長,我也有很多想說的。現在放假在家,孩子在媽媽的監督下,一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那是什麼讓我們對孩子的教育產生焦慮的呢?

1、社會因素的影響

我小時候的上學經歷,跟現在比較起來,那真是天壤之別。我小時候的生活環境,家長還在為生活條件改善而努力。我們雖然沒有捱餓,但是能吃到蛋、肉的機率很低,更別說能喝到奶了。我記得我第一次喝奶是在我上初中的時候。那時的家庭條件,限制了大多數家長的思維,孩子就是潛在的勞動力,以至於我的很多同學,初中一畢業,就走向社會。平時放學,或者假期的時候,我們首要做的,不是作業,而是各種家務。在完成這些必要的家務時,才能抽出時間去寫作業,而且家長很少來監督自我們的學習。

現在的生活條件,我們不再為肉、蛋、奶而發愁,基本的生活保障,讓我們能抽出時間來監督孩子的學習。還有一點,就是現在的家長已經真正認識到知識的力量,這跟自己在社會的打拼的經歷也有很大的關係。

2、學校因素的影響

現在學校的教育方式,讓我們家長不得不參與其中,我們每天都要檢視一下,或者多次檢視孩子的班級群,我甚至就把孩子的班級微信群在我手機上置頂了,生怕錯過什麼資訊。家校互動的頻次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日常,家長時不時地在群裡討論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這讓我們能時刻的留意到孩子的學習狀態,發生什麼偏轉,能讓我們及時修正。這跟我上學的時候比起來,我的父母就要顯得輕鬆很多,我父親從來沒有去學校,即使我和父親,在街上跟老師相遇,也從沒有聽他跟老師談論過我的學習。我的母親倒是來學校找過我,但不是因為學習,而是她忘了拿家裡的鑰匙,來學校找我拿鑰匙。

3、家庭教育觀念的改變

那時候的家長,大多數沒有上過什麼學,所以大家相比較起來,起點都一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提升,我們身邊的人都能深刻認識到教育的力量,能給人生能帶來很大的改變。我們不希望孩子因為受教育的程度而成為一個“被邊緣”的人。

4、家長對孩子成績的攀比

我們總是看到別人孩子的好,總是能發現自己孩子的不足。

鋪天蓋地的資訊、新聞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應接不暇。我們應該抽出時間來,真正地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去發現孩子的長處,加以拓展。

最後我想說,這些焦慮的最大原因,還是我們家長自己,在沒有認清孩子的特長之前,不斷的去給孩子報班,擠爆孩子的時間。

12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庚款中走出的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