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我現在已經過了三十而立的年紀了,但依然記得五歲學前班,坐在一張矮板凳上,對著一張高板凳,邊背數字兒歌邊歪歪扭扭寫數字的場景。

“1像鉛筆,2像小鴨,3像耳朵,4,4,4不記得了…”

“怎麼又不記得!4像小旗,小旗!”

“可小旗是方的啊,這個不是的…”

“數字不會寫,狡辯倒有一套!人家都會數到100了,你10以內都不會寫!快寫!”...

數學啟蒙,相比於語文和英文,我敢說大部分家長,二十年過去了,還是會教“1像小棒,2像鴨子,3像耳朵”這樣的數字歌謠,而對孩子的目標和要求也差不多:

“我家孩子,2歲,能數到30了!”

“我家能數到100!”

“我家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不用掰指頭!”

今天蒙媽就想來說一說,上面這樣的低幼數覺啟蒙有什麼問題,以及低幼數覺啟蒙的正確開啟方式是什麼。

寫在DNA裡的數感

要回答上面的問題,我們需要理解數字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阿拉伯數字或者其它數字,比如羅馬數字等等,說到底都是我們發明的抽象符號,用來表示數量的。

抽象符號,就和漢字一樣,首要需要理解的是符號背後代表的真實含義,然後是這個符號怎麼說,最後才是這個符號怎麼寫。

那麼小小孩理解數字也是這麼個過程。從很小開始,孩子就能識別3以內的數量;知道1個,2個和3個的差別,這是孩子的精算系統;

你給他喜歡的兩堆糖,他就能自然選出多的那一堆;你給他不喜歡的兩碗菜,他就能選出少的那一碗,這是孩子的估算系統。

這並不是什麼曠世奇才,而是長期進化而來的天生的數感。不僅小小孩有,動物也有。識別3以內的數量;喜歡的就要多,不喜歡的就要少,趨利避害。

等他見過很多種類的糖,很多種類的菜,實物經驗積累夠了,才能從實物的經驗發展到理解抽象概念:

知道牛軋糖和巧克力都屬於糖的集合,西蘭花和胡蘿蔔都屬於菜的集合;

知道多多少,少多少這樣的同類數量比較;

最後才有需求把這些抽象過程寫下來,也就是寫數字的需求。

1像小棒,2像小鴨,3像耳朵,這樣的歌謠在低幼階段教給孩子,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夠記憶這些數字符號的形狀,然後學會書寫數字。但在孩子理解數字背後的抽象意義之前,這樣做有意義嗎?

當然沒有啦!

這樣做只會讓孩子的小腦袋裡出現一些毫無意義的神經連結:那就是2,大概和鴨子有什麼神秘的聯絡(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我現在做夢會同時夢見2和鴨子,你相不相信)

而盲目地看孩子能不能數到30或者100,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大部分孩子在實際理解數字的含義之前,都是背下來的。不相信你給孩子十幾個糖,讓他數一個,點一個,背下來的孩子,嘴裡已經背到30了,手可能才點了15個。是做不到手口一致的點數的。

一個靠譜的數覺啟蒙專案

相比於語言啟蒙的普及程度,數覺啟蒙,特別是正確的數覺啟蒙太稀缺了。

今天,蒙媽就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正兒八經嚴肅認真做嬰幼兒數覺啟蒙的專案:首都師範大學王永暉教授的幼小數覺研究專案。這個專案非常的科班出身,數學專業+心理學專業背景,結合接地氣的家長實踐,旨在讓數學不再是隻有聰明孩子才能學的東西,而是學習數學能讓孩子變聰明

這個專案的豆瓣小組叫做 “教師型家長研修營:數覺訓練”,上面有大量實踐總結以及多篇長達120頁的學術論文,是個值得好好研究的寶庫。有興趣可以移步觀賞。

低幼啟蒙第一步:點位符

在王教授的專案中,從3歲以下嬰兒,到3~6歲幼兒,到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都有相對應的數覺訓練方法。蒙媽在這裡只聊一聊低幼數覺啟蒙其中很重要的一環:點位符。

點位符是什麼?

點位符是由實物,抽象到數字過程中很重要的過渡元素。

就像下面這幅圖,5個小人,可以抽象成5個簡筆畫小人,然後抽象成5個圈圈;同樣的5匹馬也可以抽象成5個圈圈。孩子需要經過大量的實物經驗,才最終明白5這個數量的含義。

而5的點位符,可以是上面這樣幾個數字圈圈,也可以是下面這樣幾個小棒,也可以是手指頭。

各種各樣5的點位符,可以是三二,一四,二一二,也可以是撲克,麻將,骨牌等等...

點位符的意義就是不管你把5個點位符或者5個指頭怎麼排列,孩子都能知道這是5,還能和現實世界中的5件東西對應起來。

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實際上要熟悉各種各樣的點位符和它的排列,需要很多重複經驗的輸入。這個經驗的輸入,從嬰兒階段就可以開始了。

在點位符卡片的訓練中,對於嬰幼兒也就是3歲以前的階段,應當重點關注3以下的數量,不要超過4。事實上4以下數量的各種點位符排列,已經足夠孩子作為基礎好好消化一下了。

這部分的基本原理就是,首先引入由顏色代表的數字,紅色是1,藍色是1,紫色是3;把一個,兩個和三個的各種點位符排列做成卡片,給孩子在任何可能看到的地方呈現。

我比較推薦的地方有:趴趴墊旁邊;貼在牆上和抱著的時候視線等高的地方;尿布臺旁邊。或者在Tummy Time時作為視覺卡給孩子看。

和市面上一般的閃卡不同,我們不主張對孩子快速呈現卡片。因為嬰幼兒更適合的是慢速的變化。等一張孩子失去興趣時,再呈現下一張。這種每次有微小擾動的變化,是最能夠讓嬰幼兒的大腦注意觀察到,並有所習得。(七田真這樣的閃卡早教機構,和量子波動閱讀法一樣,麻麻們千萬提高警惕,不要隨便用)。

這個方式特別適合2,3個月,已經對黑白色失去興趣,喜歡強烈對比彩色的寶寶作為黑白卡的替代品來用。等再大一些,追視本能逐漸退化時,反而會不太容易操作。每天一次到兩次,在孩子比較安靜的時候展示,每次的時間取決於孩子的興趣什麼時候走掉,5分鐘,10分鐘都可以。

接下來,就是點位符卡片的拓展操作了,比如:

實物點位符卡片和精細動作的結合;

更多實物形式的點位符;

數數和動作的對應

...

鑑於本文已經太長了,長到了看不完要掉粉的邊緣,我決定把剩下的放在下週再講。

下週見啦!愛你喲!

6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在職+帶娃3年透過注會!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持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