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我成為了一名小學生的家長,視野從幼兒讀物慢慢擴大到了青少年讀物上。
去年暑假,去學校報到時,老師就給大家發了推薦書單,希望孩子抓緊時間,多讀好書。
一個學期下來,昨天,孩子放寒假了,學校的推薦書單又如約而至。
我們班老師只列了三本書,孩子擇其一就好。
但更多學校是直接列一個長長的單子,家長照單收書,讓孩子去讀。
我的各大社群裡於是這幾天就充斥著各種求借書、求轉讓二手書的訊息。
今天,有家長來問我:“阿基米,學校推薦的書單我都買了,結果拿給孩子看,翻幾頁就不要讀了怎麼辦?”
她女兒也讀小學一年級,學校推薦的書單有十來本,她立刻就去買來了。結果令她十分沮喪,有的書翻一下,沒有好看的彩圖,就不要讀了,有的看了第一頁,就說太累了想休息一下。
我看了下書單,其實學校推薦的都是口碑極佳、獲獎無數的佳作名著,確實很不錯。
可是孩子為什麼就不要看呢?我不禁想到了我我女兒。女兒班上老師給大家推薦的有三本書,分別是《小豬唏哩呼嚕》《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國神話故事》,都是注音版。
這幾本書我恰好都有,所以昨晚我就拿出來給她看。
先看的是《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這是羅爾德達爾的代表作之一,享譽全球。由於這本書我買的是非注音版,娃翻開書就張開嘴巴不知道從哪裡讀起。從小雖然讀了很多繪本,但是我從來沒給她指讀過,包括幼小銜接階段,也是佛系的理念,只通過認字卡片、認字APP陸陸續續認了三四百個字而已。讀了一學期的小學,認字量是多了一些,但完全不能達到無拼音暢讀的程度。
只好放棄。
剩下兩本是《中國神話故事》和《小豬唏哩呼嚕》,神話故事我們從小就讀了不少相關繪本,孩子於是要求讀她從沒讀過的《小豬唏哩呼嚕》。
我在一旁工作,她拿著書,翻開第一頁,開始讀。
“要jiang xi li呼lu,就得xian講xi li呼嚕的爸爸和媽媽。”女兒磕磕巴巴,用小手指著字,夾雜著拼音開始讀了起來,一句話讀了有大半分鐘。
她結結巴巴繼續讀:“唏哩呼嚕的爸爸是一頭豬。他qu的太太ma,真qiao,也是一頭豬。”
大概過了三四分鐘左右,我聽見她讀:“他zhan在一pang數:“一、二、三、五、六……”女兒此時面無表情。
這要換做平時,我給她講故事,如果我讀到這裡,她肯定已經捂著肚子哈哈大笑,說豬爸爸真笨之類的話了。
讀了兩頁,離第一章節結束還有好幾頁,女兒拿出自己的一張照片當書籤,夾在了書裡:“媽媽,今天我可以就讀到這裡嗎?”我說,“好的”,她立刻“啪”一聲把書合上,興高采烈把幾本圖畫書抱到我跟前:“那能給我講幾個故事嗎?”
《小豬唏哩呼嚕》有上下兩冊,按照這種閱讀速度,一個月的寒假女兒很可能連上冊也讀不完。她只是機械地把這個當做一項任務,沒有體會到故事的精彩,也體會不到孫幼軍老先生遣詞造句的精妙。
從我女兒的身上,也許能看出為什麼學校開的書單,孩子不愛讀。
第一, 書單上的書難度遠超孩子的認字量,即使帶拼音,孩子由於拼音掌握不熟練,自主閱讀也十分困難。
第二, 家長直接照單買書,然後把書交給孩子自主讀,沒有從旁引導和幫助。
第三, 部分孩子對插畫要求高,許多孩子喜歡彩插,畫得不吸引人就缺乏看的興趣。
第四, 故事本身很好,但是過長,讀完一整個故事需要的週期長,低年級孩子容易受挫。
第五, 故事好,但不夠有趣,孩子不喜歡。
那怎麼辦呢?當天晚上,我跟女兒就改變了一下方式。
每晚睡前,女兒都有聽我講故事的習慣。
這晚,我把老師推薦的幾本書都放在一邊,重新拿出一些書,讓她從中選了三本。
一本是圖畫書《一百層的房子》,一本是帶拼音的橋樑書《經典童話》,一本是純文字書《神奇圖書館》。
我們先開始讀《經典童話》。她讀,我依偎在一旁聽。
這是我們從她幼兒園大班時就開始看的一套橋樑書,裡頭的童話她許多都已經很熟了,有一些她還看過相關兒童劇,印象特別深刻,甚至能自己不看書完整複述出來。這套書插圖精美,每個故事不算太長也不算太短,大人講一個故事五分鐘能講完,文字也比較生動,文末還有好詞摘錄,孩子很喜歡。
女兒自己指讀了三頁《經典童話》中的《愛麗絲夢遊仙境》,雖然依然不太流暢,但相比圖更少、字更多、情節不熟悉的《小豬稀裡糊塗》,好多了。一些斷句不對的地方,我會提醒她,此外我不斷鼓勵:“讀得真不錯,你的拼音學得很好嘛。”女兒邊讀邊跟我討論故事情節:“媽媽,我可不會像愛麗絲那樣亂跑。”
這個故事,從目前的進度看,她可以三天讀完。而且從她的態度看,我認為能堅持下去,讀起來也會越來越流利。
聽女兒講完故事,就輪到我給她講故事了。
女兒的反應出乎我的意料,我只丟擲了問題,她就滔滔不絕像一個小大人做演講般開始跟我講解。
她先是拿起《一百層的房子》:“這本書,畫很多,字很少,適合幼兒園的小朋友和我們一二年級的小朋友看。”
“這本童話書,有一些畫,也有帶拼音的故事,適合我現在看。”
“這本《神奇圖書館》,沒有拼音,圖很少很少,適合三年級、四年級還有更大的哥哥姐姐看。我自己看是看不懂的,不過,媽媽講給我聽我就能聽懂。”
我問:“圖畫書的畫這麼好看,為什麼不把所有的書都做成圖畫書呢?”
女兒振振有詞說:“當然不行啦!”
“第一,畫看多了,字就會少很多,我們會覺得很無聊的。第二,我們還會一直長大,認識很多字,要是那時候還只看有圖畫的書,那我們學的字不就白學了?”
我倆還對比了各類書的價格以及厚度,得出結論,純字書一般比圖畫書便宜,而且裡面包含的故事內容更多。
“那可不可以一直讓媽媽講故事給你聽呢?”我故意問她。
女兒說:“也不行。媽媽一直給我講故事很辛苦,我也應該給你講故事,這樣才公平。第二,媽媽也不是一直在我身邊的,很多時候我想看書還是要自己看。現在媽媽陪著我看拼音書,我的拼音會更好的,認識的字也會更多,看書更方便,考試讀得懂題目也會考更好。”
瞧瞧,她總結得多好啊。
我們於是約定好,這個寒假開始,媽媽除了給她講故事外,她也要每天自己讀一些故事給我聽,就讀她喜歡的《經典童話》。
我相信,她能夠堅持下去,並且不會因此磨掉孩子閱讀的興趣。
所以,最後也給大家說說我對於書單的一些想法。
1. 學校推薦的書單,孩子不愛讀,不必強行要求讀。學校推薦書單的目的在於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激發閱讀興趣,而不是強行的任務。“推薦”不等於“必讀”。
2.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性格不同、閱讀喜好不同,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也不同。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特性和成長階段,為他挑選他真正感興趣的書來讀。怎樣的書是孩子感興趣的呢?我給一些孩子專門量身推薦過一些書,比如低年級的男孩,我經常會推薦《怪傑佐羅力》《屁屁偵探》。因為情節跌宕起伏,十分幽默,字不太多還帶拼音。如果家長自己掌握不好的話,還可以帶孩子直接去圖書館、書店,讓他自己來挑,相信孩子。
3. 小學生讀繪本未嘗不可,優秀的繪本即使是大人也值得讀。拼音書、純文字書並不比圖畫書高階。
4. 孩子特別愛讀某一型別的書沒有關係。不必強迫他一定要去讀經典大家讀物,比如孩子愛讀恐龍書,家長大可以多為他提供不同作者、不同文風、畫風的恐龍書,再慢慢由他喜歡的作者延伸,去讀這一作者其他領域的書,幫助建立起更開闊的閱讀視野。
5. 如果是想讓透過閱讀提高孩子的認字量,讀拼音書、純文字書是可以的,當前的教育模式下,有這種想法也無可厚非,包括我自己,現在給孩子看拼音書也有部分這個原因。但是如果孩子本身認字量不大,一開始選的書難度不要太大,插圖鮮豔、帶拼音、字不太多的橋樑書比較適合。讀的時候家長最好陪伴閱讀,及時給他一些必要的幫助和鼓勵,幫助他度過一開始最煎熬的時期,之後他會慢慢好起來,也就不用一直陪著了,實現真正自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