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一個人出生後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大人說話,漸漸學會了語言,模仿大人走路,漸漸學會直立行走;寫大字首先要是從描紅、臨摹開始的。同樣,寫作文也要學會模仿。

一, 為什麼要模仿。 1、模仿能開闊思路。中小學生心智還不夠成熟,生活和社會經驗極少,面對作文題目往往冥思苦想而不知如何下筆,寫上幾句就會斷片,最終文思枯竭。此時,如果拿來同類題材的優秀作文讀上幾篇,能令人豁然開朗:原來開頭還可以這樣,這樣的生活素材也可以描寫得如此生動!猶如茅塞頓開,思路大增,又似撥雲見天,啟而有法。 2、模仿就是學習提高的過程。優秀的作文往往是文思通暢,語言生動,立意新穎,手法得當,情感真摯,這樣的作文拿來模仿就是學習的過程。模仿即繼承,透過不斷的模仿,自然就會學到他人的手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久而久之,就能積累豐富的寫作知識,作文水平的提高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比如模仿不同的開頭方法,使自己的開頭不再艱難,還能針對不同的題材靈活使用開頭方法,最終形成自己的風格,獨具創新。 3、模仿是創新的開始。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往往看得更遠。模仿中積累的是知識,是經驗,沉澱的是自己的智慧、靈感,許多人的作文優點就是你的知識基礎,在紮實的基礎上更能建立自己的大廈,對於紮實的基礎的思考就是創新的開始。沒有瓦良格號就沒有中國的遼寧艦和山東艦,作文亦然。

二, 什麼樣的作文拿來仿寫。 1、模仿同齡人的作文。同齡人有著相同經歷,時代相同,社會環境大相徑庭,有著類似的社會生活經驗,別人能把生活的點點滴滴作為寫作素材,而且寫出生動文章,自己何嘗不能把自己的生活寫在作文中呢?經歷就是素材,別人的經歷自己也有,模仿別人把平淡的經歷寫出精彩的篇章,更容易接受。其次,同齡人有著相同的心智,同齡人的優秀作文更能引起共鳴,感同身受,更容易把同齡人的思想融進自己的靈魂,看得懂,學得快。 2、模仿文學作品中精彩片段。也許中小學生沒有時間去品讀長篇著作,但課外閱讀是中小學生的常規作業,當你閱讀一篇文章時,總會看到精彩的片段,有的是栩栩如生的外貌描寫,有的是惟妙惟肖的動作刻畫,有的是精妙絕倫的觀點論述,有的是有聲有色的景物烘托,有的是細膩入微的感情抒發,等等,我們可以摘抄在冊,以便日後品咂,也可以隨機激情模仿一段,歷練自己的文筆。

三,怎樣模仿。 記得在上小學的時候,我的作文也一塌糊塗。我們的作文課都是排在星期五的下午,每到週五就高興不起來,好像有一種無形的東西纏繞在心頭,其實心裡十分明白,就是對作文的恐懼,不敢想也不想想,但還得面對語文老師那種笑裡藏著嚴肅和神秘的面孔,等作文題目呈現在黑板上,拿起筆和本子時,一臉的茫然,搜腸刮肚地想,抓耳撓腮半節課還沒憋出仨字,同學們和我都差不多,你瞄瞄我,我睖睖你,相視苦笑。有的同學能把“扶老奶奶過馬路”一件事一成不變地從三年級寫到五年級,還不厭其煩,“老奶奶”陪著他度過了整個小學,不知道那個“老奶奶”如今還健在不。偶然的一次,我發現有幾個同學不知從哪找來的作文選,就舔著臉借來,如飢似渴地看了一遍,發現裡面的作文讀起來是如此的舒服、親切。一次作文課,我偷偷地把自己的事套在一篇作文裡寫,竟然得到老師的表揚,還作為範文在班裡朗讀,從此,我對作文選有了熱愛,經常模仿,日積月累,我感覺寫作文也並非什麼難事了。我講這個故事的目的並不是要求大家模仿我似的模仿作文,只是為了說明在你不怎麼會寫作時,仿寫就是不錯的方法。 首先,作文仿寫要有創造性。模仿不是抄襲,不是“拿來主義”。作文要有真實性,這裡的真實性是指文學的真實性,讓人讀著覺得是真情實感,所以決不能照本宣科地抄,可以借鑑別人手法,同樣一件事,看別人是如何把句子寫生動的,啟發自己用自己的語言把句子寫得更生動,他把月牙比作一隻小船,難道我們不能把月牙比作春姑娘的彎眉嗎?他寫媽媽的勤勞,我們可以寫媽媽的手巧,同樣精彩。如此創造性的仿寫,作文水平就會漸漸提高,不僅很快能進入主題,還能寫出獨一無二的作文。 其次,透過比較進行仿寫。拿到一篇文章,先看題目,不要看作文內容,想象如果自己寫這個題目的作文如何寫,如何開頭,選哪些素材,重點咋寫,如何結尾等,再讀他人的作為內容,透過比對,發現哪些地方優於自己,覺得比自己好的地方借鑑仿寫,以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提高自我。

模仿作文是為了提高個人寫作水平,吸取精華,為我所用,向高水平靠近,但仿寫不是目的,更不能把仿寫當成習慣和依賴,始於仿寫終於創作,等我們熟練掌握寫作技巧,就要漸漸學會獨立寫作,不再仿寫了。(2021/1/29)

32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因為打小報告而影響到同學關係應該怎樣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