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的最好關係就是成為朋友。
與其單方面的溺愛,不如相互成就彼此。
2008年,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在哈佛大學演講了主題為《失敗的好處和想象力的重要性》。
羅琳小時候因為家境貧寒,她的父母希望她考個職業學位,而她自己內心的希望是學習古典文學。而最後的相互妥協的結果就是學習語言學。
可能在他們父母眼裡,在全世界的所有專業中,他們認為,不會有比研究希臘神話更沒用的專業了,根本無法換來一間獨立的寬敞衛生間。
因此當羅琳一個人遠赴他鄉,遠離父母的那一刻,她立即扔下了語言學,拿起了古典文學。最後羅琳寫為了世界聞名的哈利波特系列叢書。
最後羅琳說:”父母只在一段時間內,對你的人生方向負責;當你長大以後,你自己就控制了人生方向,必須自己承擔責任。“
每個孩子都是母親懷胎十月孕育而出,也寄託著父親此生最大的希望。就像羅琳的父母,他們的選擇可能只是想羅琳擺脫這種窮苦日子。
很多時候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牽掛著父母的心,都希望把最好的給到孩子。而就是這種心態會讓我們不自覺地過分溺愛孩子。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人生漫漫路,我們養不了我們孩子一輩子。
今天就和大家說說溺愛這件事。
路上的風景讓孩子自己欣賞
人生的許多路只能孩子一個人走,父母過分的溺愛會讓孩子失去學習和提升的最好機會。
我們常常會做這樣的事情:
孩子磕著碰著哪了,我們為了哄孩子總是先去怪桌子、怪樓梯。
“寶寶不哭,都怪這個臺階太突出,絆倒了我們的心肝寶貝,我們狠狠踩它兩下!”
孩子不想做作業了,我們總是會給他們找一些可以說服的藉口。
“老師佈置的作業太多了,孩子昨晚沒寫完,睡晚了今天才起不來,不是孩子的錯。”
但是我們是否思考過,自己面對困難找藉口逃避的時候,是否是小時候父母開始培養的呢?
不能讓孩子清楚地認識這個世界,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生存的能力。我覺得如果不是孩子有錯,那一定是父母有錯。
沒有跌倒過的孩子不知道跌倒是什麼感覺,更不知道跌倒後要自己爬起來;不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了,沒有給予孩子承認錯誤的機會,那麼他們只會一錯再錯,最後走上不歸路。
孩子的人生路需要只有自己走,父母的過分溺愛會讓孩子失去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於,教育孩子,讓他更好地過自己的人生。
記得有天凌晨一點,我有個多年未聯絡的同學,突然找我借錢。
記憶中的他家境很是不錯。小時候爸媽在上海工作,在老家都是爺爺奶奶帶著。大家都知道隔代的培養很大程度上都非常溺愛。每天都是看著他爺爺揹著他上學,奶奶在旁邊給他拿著書包。
每次他和同學鬧矛盾、打架了,都是他爺爺奶奶向別人道歉求情。他自己絲毫不知道自己有任何錯誤。
後來在一個朋友口中知道,他現在都沒有一個安穩的工作,每天都在混吃混喝。要不靠60多歲的父母接濟下,要不就和朋友借錢,每次借得不多,也就1千。
我想,30而立的年齡,連1千塊錢都沒有的男人,他是得有多不爭氣!
為什麼會有”敗家子“、”二世祖“這些稱謂。這些都是因為來自家庭的過分溺愛,不讓孩子感覺這個社會的艱苦。
溺愛只會讓孩子感到一時快樂,會毀了他們。
有苦有甜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
所謂“吃苦”,不是故意折騰孩子,而是喚醒孩子內心的需要和動力,鍛鍊他與世界抗衡的能力與意志。
磨礪孩子
越是疼愛孩子,就越要好好地鍛鍊磨礪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沒什麼,這是成長必須付出的代價。
前段時間看了一部電影,叫《海蒂和爺爺》。記錄了一個女孩和她爺爺的生活。而這個女孩很小就懂得了生活的辛酸。
而劇中他的爺爺一直讓她用自己的勞動換取食物。讓她知道天上沒有掉下來的餡餅。
有時候,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才是真正的愛護與負責。
就像日本著名乒乓球運動員福原愛,她4歲開始練球,母親每天風雨不改地陪伴。
後來為了讓女兒接受更專業更系統的訓練,福原愛媽媽狠心將女兒送來中國,讓她在異國他鄉中快速成長。
可以說,沒有福原愛媽媽當初的狠心,就沒有福原愛今天的成就。
越是疼愛孩子,就越要好好地鍛鍊磨礪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沒什麼,這是成長必須付出的代價。
寫在最後
只有那些自小獨立、不怕吃苦、自信勇敢的孩子,才能化“危”為“機”,逆襲人生。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能夠多經歷一點事情,多吃一些苦痛,多遭遇一些挫折,是好事。
生活會鍛鍊孩子的能力,苦痛會磨練孩子的心志,挫折會讓孩子明白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而他能做好的就是努力奮鬥。
我們能護得了他一時,但護不了他一生。好好教育,勝過一切寵溺、嬌慣和放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