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企業領導人需要考慮如何適應第四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新世界,教育工作者、學校、政府官員和家長必須重新思考教育問題,以及如何讓下一代利用好大量的機會,克服日益增長的技術變化帶來的挑戰。
以下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一些變化,以及每個學校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而必須做的八件事。
![](http://timg.juduo.cc/2021/01/33b42b70c6804195aaf9774509353d09.jpg)
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可以被定義為“資訊物理系統”( cyber-physical systems)的出現,涉及到人和機器的全新能力。雖然這些能力依賴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技術和基礎設施,但第四次工業革命代表:技術將以全新的方式嵌入社會,甚至我們的身體。例子包括基因組編輯、新形式的機器智慧。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極大地改變我們的人際關係、生活、工作和教育孩子的方式。這些轉變的實現依賴於智慧技術,包括人工智慧、大資料、增強現實、區塊鏈、物聯網和自動化。這些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顛覆著世界上的每一個行業。為了讓我們的孩子有能力面對智慧機器的世界,他們需要接受與過去不同的教育。
![](http://timg.juduo.cc/2021/01/e0dd5cd96a864b75a50f8f78cc0d7bb1.jpg)
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學校必做的8件事
1. 重新定義教育的目的
一直以來,教育的目的隨著一定時期內的社會需要而變化,當今亦如此。現代教育注重讓人們做好準備接受工作任務,或培養人們去“做”某事。隨著我們向未來邁進,教育需要培養孩子們的技能和心態,支援他們在未來做任何事情,而不是特定的“某件事”。
2. 改善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
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需要全面提高,而這種教育的普及不應當考慮收入水平、年齡和性別差異。毫無疑問,未來的每個工作者都需要一些技術技能,所以發揚STEM教育是有必要的。
但重要的是,我們不應該採取非此即彼的心態。我們仍需要幫助學生理解基礎價值觀,這些將幫助我們在正確的倫理和道德範圍內使用新技術; 因此,人文學科的提倡和培養相關專家仍是必不可少的。事實上,根據世界經濟論壇釋出的《2018年就業前景報告》,相比於掌握專業技術的員工,高管們更青睞於擁有批判性思維和協作能力的職員。
3. 開發人的潛能
儘管機器已經掌握了許多由人類完成的任務,但人類仍然更擅長創造性嘗試、想象、運用批判性思維、社會交際和靈活地掌握身體。未來的教育系統需要著重開發人類這些內在能力,這樣一來,他們可以在未來與機器合作,而不是與機器競爭。
4. 適應終身學習模式
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他的《未來的衝擊》(Future Shock)一書中寫道:“21世紀的文盲不是指那些不會讀書寫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忘記學習和重複學習的人。”
根據戴爾技術和未來研究所(IFTF)的一份報告,機器不僅會取代人類現如今的工作,至2030年,85%的工作崗位都將不復存在。
規律性學習絕不能隨著人們離開學校而停止。教育必須成為終身的事業,教育資源也必須不斷髮展,以提供更多機會。創造力、好奇心和設計思維等技能對未來的勞動力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人們的職業發展道路將不再固定於一個角色中,所以,培養有能力的終身學習者變得至關重要。
5. 改變教育者的培訓
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說過:“如果我們像教昨天的學生那樣教今天的學生,我們就是在掠奪他們的明天。”儘管他生活的年代遠早於第四次工業革命,但他的話在今天仍然很恰當。
老師的任務不是提煉資訊給學生,並讓他們記住;老師需要成為引導者,幫助學生推進自身學習和探索路線。失敗是學習的必要步驟。此外,教學將更加個性化,這將由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技術支援。
6. 使學校成為創客空間
為了讓學生鍛鍊他們的好奇心、解決問題的能力、求知能力和應對失敗的能力,學校需要提供合適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成為能夠創造性使用各類物理和數字工具。這有助於培養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透過重視協作和創造力的實踐活動來理解這個世界。
7. 樹立國際意識
在一個數字化、互聯互通的世界裡,未來的員工需要有全球化的思維模式。學校和教育工作者必須在教育中考慮到這一點。例如,歷史可能不再從一個國家的角度來教授,而是透過世界各地的範例來教授;學校應該關注國際需求和新興市場的語言,而不是一直被教授同樣的語言。
8. 革新高等教育
從獲得學位所需的時間,到建立高等教育機構和產業之間更牢固的聯絡,我們需要改變高等教育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做好充分準備。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期間,大學教育將變得更短、更集中,大學將在個人的工作生涯中提供更多擁有模組化研究生培訓的終身教育。這也將影響大學前教育的大學預科課程。例如,必須在學校裡為這種學習方式播下種子,讓學生有機會學習核心課程以外的內容,培養對學習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