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這個道理是如此的淺顯,但是對孩子來說,卻很難讓他們意識到。
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明白這個道理,雖然我和所有的老師都建立了很好的關係(我成績好,老師當然會喜歡我),但我知道我更喜歡的是知識本身,如果某天我們換了一個老師,我當然會感到遺憾,但並不會因此而錯過什麼。
提問者提出的這個問題其實是普遍存在的,我給出的建議是:
一,讓孩子體會學科知識的趣味性,用知識本身而不是老師去吸引孩子學習。
雖然我們大人知道,學習本身是多麼的重要,但是,孩子面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老師,老師對孩子的反饋是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因此,說服孩子理解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個道理其實是很難的。
很多孩子因為不喜歡老師而討厭這位老師教授的這門課程,首先,家長要善於發現這個現象,一旦孩子出現這種現象,可以第一時間和孩子溝通,瞭解事件的來龍去脈,避免事態擴大。
同時,尋找總結學科知識的亮點和趣味點,比如說數學,如果孩子數學成績不是很差的話,其實,大部分孩子是能夠從數學中體會到一些樂趣的(不要用很難的奧數題折磨他們,讓他們在解決問題中尋找快感),一些簡單的設計巧妙的奧數題目,會很容易地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透過這個切入點,家長可以和孩子闡述學習的重要性而不是老師態度的重要性。
(我上網課的板書)
二,報復老師的方式有很多種,不好好學習是最愚蠢的一種。
很多孩子不喜歡老師後,會透過不好好學習此門功課的方式報復老師,其實這種方式是非常愚蠢的,到底雖然簡單,但是想讓孩子真正理解其實比較困難。
我也接觸過這樣的學生,家長跟我說,他的孩子在學校得不到老師的欣賞和尊重,逐漸失去了對數學的興趣。孩子透過在我這裡學習一段時間後,逐漸對數學產生了興趣(我覺得課外老師之所以會更受學生青睞,並不見得是他們講得多好,而是由於一對一的原因,孩子對老師會更加親切)。
我發現學生,特別是小學生的想法其實非常簡單,我從你那裡得不到尊重,你不喜歡我,我就不喜歡你,而他們的報復手段竟然是讓你教的這一門科目成績考砸。
其實,如果說要報復老師的話,有很多種方法,我這裡肯定不去分享哈,但是透過不好好學習,肯定是最愚蠢的方法,因為不好好學習根本就報復不了老師,雖然讓孩子理解這個道理很困難,但是可以引導他們,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把憤怒向其他的方向迸發。
三,尋找其他途徑解決激化的師生關係。
如果沒有好的辦法說服孩子去接納老師,那麼,家長應該去尋找其他途徑來解決激化的師生關係。比如說盡量不去引發和老師的論戰,儘量將話題引向其他的方面,同時,透過課外知識的積累,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比如說可以在課外給孩子找一個輔導老師(當然我知道這根本沒有治本,不過如果孩子完全無法接納校內老師,這也是辦法之一),透過課外輔導老師的引導,逐漸讓他對這門學科感興趣,不同的老師教學方法不同,而且課外老師往往採取一對一的方式,和孩子的距離更加接近,也會更加尊重孩子(好吧,我承認拿人錢財就得微笑服務,至少不能冷言冷語吧),這樣就可以獲得孩子的好感,更加容易去感化他們,引導他們。
另一方面,成績也是決定學生是否願意付出的重要因素,人是社會動物,非常重視正向反饋,如果孩子在某一門科目中的成績始終很好,他就會更加重視這門學科的學習,因為在潛意識中,他會覺得自己非常適合學習這門學科,這種優勢是他不願意輕易放棄的,即使是對這個老師不滿,也不會輕易地失去這種來之不易的獲得感的,如果孩子本身成績不好,再對老師有牴觸情緒的話,是有很大可能會連帶著牴觸這門學科的,這個時候,如果家長透過努力讓孩子把成績提高,他會從學習這門功課中獲得成就感,會愈加努力的付出,甚至有的學生還以此為對抗老師的方式,不斷擴大自己在這個學科上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