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前幾天,晨媽去看望自己高中語文老師,得知去年老師的女兒從普通的大學本科考上了清華大學的碩士,由衷替她高興。

老師說,她從來沒有預設孩子應該成為怎樣的人,只是希望孩子能夠在她的引導和幫助下,發揮自己的潛能,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談到和女兒相處的秘訣,老師說,她給孩子的家訓,只有六個字:“要樂觀、多嘗試、保持樸素”。

簡單的十個字裡,包含著老師樸實又閃光的育兒智慧。

都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哪個母親不希望竭盡自己的全力,託舉孩子出人頭地、功成名就?

但父母教育孩子,不應該憑藉本能去指揮、命令他們,而是要以身作則,用愛意和陪伴來啟蒙、幫助他們展開自己的人生。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孩子的心靈就是一塊白板,後天教育環境的影響,基本就決定了他的將來。

能夠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成就一番事業的孩子,性格、愛好各有差異,但無一例外的,他們的家長,都能夠無比認真地對待和孩子相處的過程,給孩子做出良好的表率。

“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母親們如果能在孩子成長中,幫主他們這3種習慣,那麼孩子們將來必定會受益一生!

教會孩子樂觀

作家池莉在《來吧孩子》中,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她帶女兒亦池出去聚餐,亦池和一個小男孩玩遊戲,看誰能盤腿打坐堅持更久。

小亦池堅持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小男孩再也耐不住了,哇哇大哭,打滾耍賴,大人們都紛紛去安慰他,給他塞東西吃,把亦池的一聽椰奶,也一把拿走,都給了小男孩。

池莉看到女兒依然忍著眼淚一動不動地坐著,心裡很難過。

回到家後,池莉和女兒談起這件事情,她表揚了亦池的寬容大氣,開玩笑地對她說:

“一罐椰奶真沒什麼了不起的,很多時候,我們擁有的東西被奪去,是挺痛苦,但是隻要我們不鑽牛角尖,放開眼量,你就會發現,你失去的根本就不值得你傷心嘛。”

(池莉和女兒,圖源網路)

小亦池做了一個玩笑的表情,緊接著,媽媽又輕鬆地安慰她:

“其實換個角度,這罐椰奶失去得好啊,小孩子喝多了會發胖,你看,你現在身材多苗條啊!”

這個故事一直記在晨媽心裡。如今的孩子們都是家裡的寶貝,長期的寵愛很容易讓他們過分肯定自我,受不了一點挫折,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習慣了父母的包辦,將來走入社會之後,早晚會被現實的壓力擊垮。

馬丁·塞利格曼在《教出樂觀的孩子》裡,強調了兩個重要的行為原則:

第一,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我們不要試圖掩蓋,而要幫助孩子正視錯誤,鼓勵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進行改正。

第二,不要讓孩子自視甚高或者過分埋怨自己,我們應該理性、耐心地幫助孩子分析利弊得失,讓孩子學會抽離自己的情緒,就事論事地表達想法,樂觀地面對成長道路上的挑戰。

所以,如何教孩子們以樂觀坦然的態度來面對世事,是父母們的育兒必修課。

鼓勵孩子嘗試

朋友前段時間和我聯絡,說5歲的兒子最近和她關係很差,家裡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鬧,跟自己一點都不親,她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個孩子小小年紀,動手能力卻很強,喜歡把玩具拆開再裝上,比大人做得還熟練。

最近,孩子把目光“瞄準”了家裡的電子產品,遙控器、手機都被拆得七零八落,朋友實在受不了了,把孩子揍了一頓,禁止他再拆家裡的任何東西。

結果孩子不僅沒有改正,反而“變本加厲”,這幾天還在家裡扔東西,家人說他兩句,就躺到地上哇哇大哭。

生活中,我們也見過很多父母,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用各種各樣的規矩約束他們,這不能做,那不能做。

但我提倡大家在安全的範圍內,保護好孩子的“冒險”心理,多給他們一些嘗試和犯錯誤的機會;

孩子有了切身的生命體驗,才能豐富閱歷,提高自信,對事物的正確有著正確的判斷,從而更加深刻地記住經驗和教訓,在將來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平和穩當。

當然,晨媽不是提倡大家去放縱孩子嘗試危險事物,而是希望大家能夠身體力行地陪著孩子去體驗和探索身邊的一切,只要沒有生理危險,不會損害到其他人的利益,大家不妨多點包容,讓孩子自在地摸索、成長。

尹建莉老師有一句話:“別把牛頓培養成牛倌”。

父母看待事物的格局,一定要長遠。不要覺得孩子搞得“破壞”是在給自己添堵添亂,而要透過事物的表象,冷靜分析,這件事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幫助?它是否鍛鍊了孩子的某一項能力?

被孩子亂塗亂畫的牆面上,可能會孕育出下一位齊白石、徐悲鴻;

被孩子拆得七零八落的玩具裡,可能會誕生影響世界的設計大師......

每個孩子都是一座沉睡的金礦,等著我們來發掘他們天賦才能。

多給孩子一些試錯的機會,多引導他們探索、思考、創造,他們才能舒展身心,盡情表露自己的潛能和才華。

引導孩子樸素

有兩對父子的對話,發人深思。

孩子問:爸爸,我們家是不是很有錢?

一位爸爸說:是的,我們家很有錢,以後這些錢都歸你。

另一位爸爸說,這是我的錢,不是你的,我的錢是我努力賺來的,將來你也可以努力讓自己有錢。

兩位父親不同的回答,指向了不同的結局。

第一個孩子長大之後,肆意揮霍啃老,“反正我爸有錢,他的錢就是我的錢”

第二個孩子腳踏實地,踏實勤懇,因為他明白,靠父母不如靠自己,安穩的生活需要靠自己的雙手才能換來。

現在的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家長們想讓孩子吃好點穿好點,無可厚非,但是我們不能給孩子灌輸過度消費的觀念,別讓孩子們最終成為物慾的奴隸。

真正的富養,養的是孩子心靈的富足。

錢重不重要?當然重要,但是教孩子,不是隻用錢堆就可以的。

近代大家梁啟超的家訓之一,就是要求孩子們艱苦樸素。

他說:“生當亂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一個人在物質上的享用,只要能維持生命便夠了,至於快樂與否,全不是物質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得快活,才真是會打算盤哩。”

過早沉溺於物質享樂的孩子,往往看不到掙錢的辛苦,只想享受揮霍的愉悅;

愛孩子的方式,絕不僅僅只有“買買買”這一種,教會他們踏實、勤勉、自強的品質,才能讓孩子在人生這場馬拉松裡笑到最後。

4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拿到成績,父母應如何做?孩子才能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