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孩子無限愛意,並希望他們未來能成龍成鳳,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是如此。為了讓孩子成才,不惜耗費大量的精力與金錢來培養他們。然而,不少父母都發現了,付出與最終結果並沒有成為正比。孩子不僅沒有成才,甚至變得非常的叛逆。那麼,造成這樣的結局是否是因為父母並沒有運用合適自家孩子的教育方法以及沒有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心呢?
同事劉哥的兒子即將參加高考,作為我們這間辦公室裡唯一一個家中有考生的父親,加上平日裡劉哥對兒子的教育也捨得下血本的風格,大家都十分關心他兒子的學習成績。然而,劉哥說起兒子,卻是嘆氣連連。
他表示,此前兒子沒有考上排名靠前的高中,他和妻子到處找關係,才讓兒子順利進入了堪比重點高中的一所中學。讀高中後,害怕兒子學習成績無法提高,劉哥每個月不惜花費三分之一的工資給兒子報各科的補習班,如語文、英語、數學等,幾乎每週末都已經佔滿了。劉哥的妻子平常也透過各種途徑打聽對學習有用的書籍、習題,然後積極買給兒子。
讓劉哥和妻子萬萬沒想到的是,兒子這幾年的高中生涯裡,成績都是排在全班倒數。就在前幾天,劉哥看到兒子的期末考試成績還是排在了全班倒數第9名的時候,一怒之下又開始罵兒子不爭氣。
沒想到兒子居然直接說出:“你們除了花錢,還做了什麼?一個月都沒有幾天能和我一起吃晚餐,我真討厭你們!”劉哥直到現在都想不通,花了這麼多錢培養兒子,他卻如此不爭氣。而且兒子看到父母如此忙碌的工作,也無法理解父母的辛苦付出,只在意是否能經常陪伴他。
相信不少父母也有類似於劉哥這樣的煩惱吧?花費了大量的金錢作為孩子的教育費用,最終不僅沒有獲得期望中的效果,孩子能變得非常爭氣,而是得到了叛逆,甚至是不懂得體諒、感恩父母的孩子,以及一段不良的親子關係。
孩子處處不爭氣,他們的3個行為目的是什麼?1、尋求家長的關注
如果孩子想跟你聊天,你敷衍了事或者是不理會,那麼他就會故意鬧出很大動靜來打斷你做事,或者是調皮吸引你的關注。這便是為什麼許多孩子在沒有得到家長的迴應時,由小可愛變成“熊孩子”。如果家長能對孩子及時迴應,那麼孩子也不用透過各種“作”來引起家長的注意了。
2、權力之爭
心理學提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每個人的一生裡都會有兩個為了自我意識而進行反抗的時期,即2歲至3歲和青春期。當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就不會願意被別人壓制,哪怕是在家庭中處於主導地位的家長。他們為了反抗,最常做的事情便是與家長對著幹。
3、尋求報復
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強的,並且他們隨著自我意識不斷增強,當面對家長太過於絕對的控制,運用家長的權威進行壓制,使得他們的身心受傷時,便會透過傷害自己、故意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讓父母失望等方式來報復父母,從而使父母感到痛苦。
孩子之所以不斷地犯錯,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主要便是因為他們由於父母、家長的錯誤教育方式而產生的目的,也就是上述提到的尋求家長的關注、權力之爭、尋求報復。這些目的,不僅令父母苦不堪言,令孩子無法擁有美好的未來,更讓親子間的關係朝著不良的方向發展。
其實孩子的內心都是深愛父母的,只是因為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而父母無法理解孩子們進行不當行為背後的真正緣由與目的,才讓事情朝著更壞的方向發展。如果父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理解前因後果,必然能得到不一樣的結局!
只有聽懂孩子的心聲,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1、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許多父母時常以成年人的權威,喜歡以“為你好”的理由來管教、約束孩子的一切。這樣的做法,無疑令孩子產生不被尊重的不滿、牴觸情緒。父母們不妨以尊重為前提,耐心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與孩子進行良好、有效的溝通。
2、控制自己的情緒
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為孩子創造一個溫暖、積極的成長氛圍。而且,父母展示出良好的控制情緒的能力,亦能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讓他也擁有這項非常重要的能力。
3、懂得理解與接納孩子的想法
孩子固然會有許多不完美,但父母應接納孩子的缺點時,也能看到他的閃光點,理解以及接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勇敢的向父母開啟心扉,與父母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許多科學研究表明,能與父母保持良好的溝通,能在民主、受到尊重與認可的成長氛圍裡的孩子,更容易成長為擁有良好的性格,獲得美好未來的人。
當孩子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或者是變得叛逆不聽話時,父母們首先要學會反省自己平日裡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不要讓自己的錯誤,成為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