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對於家長干預孩子學習的狀況,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1.孩子開心就好,隨性而為,不過多關注孩子的考試排名,只關注孩子的進步與否。

2.對孩子的學習和娛樂有明確的時間表,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但是前提是要完成原本應該要完成的內容,有要求要標準有結果。

3.無論在什麼時間,只會督促孩子學習,“考高分,上大學”是前半生為之奮鬥的最終目標,只要看到孩子在學習,家長就是高興的。

不管你屬於哪一種家長,你覺得你合格嗎?

有人會問了,到底怎麼樣算是一個合格的標準呢?

按照現在的中國教育現狀來說,只能是從成績這個方向來進行權衡了。

孩子開心就好,隨性而為,不過多關注孩子的考試排名,只關注孩子的進步與否。

這一類家長非常開明,不抹滅孩子愛玩的天性,但是未免釋放得有些太過徹底了。

在孩子小的時候還體現不出來什麼,但是當他年級越來越高,甚至進入到社會後,就會表現得非常明顯。

例如:他開始不分狀況地玩,老師講課的時候,他卻在下面玩自己的遊戲。

等到老師和家長針對此情況進行溝通的時候,家長的說辭是:

我會和孩子溝通一下,不過孩子嘛,玩是天性,不要過分去幹預。

這樣的後果是什麼?

孩子開始仰仗著家長的包容肆無忌憚,最終進入社會,發現原來條條框框有這麼多。

不是自己想做什麼都可以,原來什麼都講究規則。

但那個時候的他已經沒有辦法去適應社會環境,開始疏遠人群獨自生活。

他缺失了面對生活的能力,缺失了面對規則的信心。

對孩子的學習和娛樂有明確的時間表,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但是前提是要完成原本應該要完成的內容,有要求要標準有結果。

這一類的家長對於未來是有明確規劃的,知道最終的目標是什麼。

針對最終目標也是有分解規劃的,知道每個階段應該做什麼。

這是對孩子的宏觀規劃培養。

在學習干預中,家長能夠清楚地知道要給孩子設立標準,讓孩子進行選擇和調整。

這是對孩子內心的責任感培養。

這一類孩子就是老師們眼中的好學生,也是同學們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無論學習還是娛樂,有強烈的時間觀念和是非觀念,三觀正,不偏航。

例如:有同學叫他逃課,他會義正言辭地拒絕你,並且在你逃課的同時報告老師。

這樣的後果最終導致的是孩子是非觀念過重,從而缺少人情味,在溝通方面有缺失。

慢慢長大後,他唯一能夠拿出來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工作業績和工作能力。

但至於朋友這一個方向,有可能是空白的,也就是平時所說的“人情味”。

無論在什麼時間,只會督促孩子學習,“考高分,上大學”是前半生為之奮鬥的最終目標,只要看到孩子在學習,家長就是高興的。

這一類家長在現在這個時代會被責怪,但是不容否定,90年代前的孩子都這樣長大。

有一些落後地區,到現在也是把考大學當成是唯一的出路。

不能說這樣的形式是錯的,但是也不能說這樣是絕對的正確,要分情況。

這一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中總會有些自卑感的存在,這種心理會伴隨一生。

無論到最後,他是功成名就也好,平平淡淡也好,在心底,總有一塊不可觸碰的疤。

總結

其實,每種教育孩子的方法表達的都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或是不想孩子太過勞累,在該玩耍的年紀不想被學習給壓垮。

或是希望孩子有光明的未來,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從微觀到宏觀。

或是不想孩子的未來和自己一樣,希望孩子不要過窮日子。

不論是哪一種,都只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僅此而已。

作為父母,無關對錯,只有關你在孩子成長路上的角色。

希望,所有家長的翹首以盼,都能如願以償;

希望,所有孩子的璀璨未來,都能父母相伴;

8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如何培養學霸?劍橋學霸媽媽:孩子的“起跑線”,是父母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