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一個父母都會面臨幾個長假:寒假、暑假、國慶/中秋長假、以及其它的節日假期和雙休日。如何幫助孩子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做到勞逸結合,既能讓孩子得到休息,又能讓孩子不“荒廢”學業。我想最有效的辦法是和孩子在假期開始時制定一份科學的假期計劃。
當然,做一份計劃很重要,做一個和孩子家庭匹配,又能得以執行的計劃更重要。那麼如何制定學習計劃呢?
一、首先要和孩子建立溝通,達成做計劃的共識。
其實通俗的講就是做計劃對於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他為什麼要做計劃。那麼這個時候就要從我們生活的現象來找突破點。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孩子最怕的是什麼,今天自己努力的學習了,也給了自己玩耍,但是在家長眼中只看到了自己的玩,而忽視了學習,進而每天都會聽到父母自己耳邊碎碎念。那麼這個時候就要有個共識,就是如何去評估你度過了有意義的每一天,這就是制定計劃的必要性。如果大家都清晰地知道了一天中孩子需要完成什麼,怎麼分配時間,那麼大家在親子溝通時就會有溝通的錨點,就會聚焦。生活中對於聚焦的問題大家就少了一份焦慮,多了一份共同努力的共識。
二、做計劃前也要和孩子一起評估一個學期下來自己存在的不足和學校佈置的學習任務。
很多家長在做計劃的時候是盲目的,而我們做計劃的目的就是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去解決存量的問題,補短板。所以應該和孩子靜下心來好好地總結一下,自己在剛剛結束的學期中哪些課程是存在不足的,那麼要在假期裡把問題一個一個去解決。另外學校佈置的假期任務,也是孩子最為直接 需要去完成的。心理學上有一個小步理論,就是問題要一個一個解決,而且要先易後難地解決。這樣孩子才會有方向、目標和動力去制定和執行計劃。
三、結合生活節奏,先做加法再做減法。
在假期裡,每個家庭都會有各種社交活動和重要的事項去參與和完成,因此在制定計劃時先以假期的時間表和孩子的具體情況來制定計劃,先做加法。然後再和孩子坐下來以天為單位,以小時為單位一點一點把家庭的事件時間軸梳理出來,在過程中就要做減法,離開生活談計劃那是空談。只有這樣的節奏才能確保制定的計劃是可執行,可落地的。
四、每天晚上帶領孩子一起回顧一下計劃,讓孩子養成一邊執行,一邊修正的習慣。
因為不同的孩子對於計劃的執行總會存在一定的偏差。遇到這個問題時,我們應該不是先找孩子的問題,也不是找計劃的問題,而是要創造溝通的環境,讓孩子養成遇到問題時有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一旦這個能力養成,那麼孩子的思維模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同時得到了提升,而且讓孩子意識到問題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不斷最佳化,如何解決問題。同時,也讓孩子能夠充分參與、決策和規劃自己的生活,這項習慣和能力可能會超過一張計劃表的本身,甚至會讓孩子受益終身。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出發點都是為了解決問題,因此溝通會有針對性,又因為讓孩子充分參與,整個溝通就會非常和諧,家庭生活也會更加融洽。
做計劃的過程是家長賦能過程,一張計劃表只是開始,重要的是能夠讓孩子學會了時間觀,學會時間管理,又懂得了如何規劃自己的假期中生活和學習,在參與中成長,在執行中最佳化和提升,讓孩子明白假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脫離於生活的“放縱”時間。
附:附上自己和兩個兒子制定的一張計劃表1.0版本,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