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經常看到網上的一些小影片,家裡的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經常是一幅難以控制的場面。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旱地拔蔥一聲吼,嚇得孩子抖三抖。有時候甚至能看到孩子眼神裡露出來的膽怯,或是一個激靈被吼的嚇一跳。

孩子的迴應各異:有的越訓越擰著脖子對著幹,有的默默坐在一邊不再出聲,有的一扭頭不當一回事……

生活中有很多媽媽在一旁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爸爸要麼是在旁邊幹活,要麼躲得很遠,害怕自己被連累。

可以說,這是中國大多數家庭的現狀……

但還是想告訴大家,這種吼罵教育不會讓孩子更優秀,只會讓他變得更暴躁叛逆或者膽小懦弱。

☀☀☀

你越吼孩子越不聽話

《小歡喜》裡恨鐵不成鋼的媽媽童文潔,和學渣兒子方一凡的對手戲中有很多「名場面」。

劇中的媽媽經典語錄如下:

“他不是我兒子,他是我祖宗!”

“明天起我就燒柱香給他,以後每天燒柱香給他!”

“學習學習不行,打架打架門清!”

“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

“我為什麼要生你,我就不該生你!”

就是這段對話讓網友大呼親切,說這就是自己的媽媽。

而劇中的兒子是什麼反應呢,非但沒有乖乖聽媽媽的話,反而天天在捱打的邊緣大鵬展翅。

他在班主任過生日的時候送烏龜,成績斷崖式下滑,從中等滑到了倒數第一,還放狠話說要放棄學習,參加藝考。

你越是吼,孩子越是不聽話。

心理學上講過一個“超限效應”。

指的是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其實吼,更多時候只是父母在發洩自身的生活壓力和情緒,把這些負面的東西發洩到孩子身上,所以孩子完全感受不到父母的愛,不可能真心改過。這種吼,註定是失敗的。

衝著孩子大吼大叫,不僅不會帶來好的轉變,反而會產生類似於體罰的效果:孩子焦慮、抑鬱、各種行為問題都會隨之增加。

「反正你不喜歡我,那我就要做你不喜歡的事」

這就是為什麼媽媽都那麼歇斯底里地在“教育”了,可孩子卻變本加厲了。

心理學家David R.Hawkins把人類的情緒能量等級分級,從最負面到最有能量,數值跨度為0-1000。

恐懼是100,憤怒是150,愛是500,平和是600,開悟是700到1000。

你憤怒地吼叫,對孩子的影響遠不及給他們足夠的愛、平和的溝通和充分的自我反省。

吼叫是放肆,而愛是剋制。教育是四兩撥千斤,愛是春風拂面的低語。

你越吼,孩子越受傷

很多家長都會說,好好跟孩子說就是不聽,一呵斥馬上就聽話了。

也有家長說,這不過是一時失控,氣上頭了,哪有父母不愛孩子的,不會有孩子會因為這個記父母仇的。

於是,更多的家長一次又一次的失控,然後內疚,然後原諒自己。

但是別忘了,你們是孩子最信任、最愛的爸爸媽媽,從你們口中大聲吼出來的,殺傷力會成倍增加!

經常被家長吼叫的孩子,很容易出現這些問題:

1.安全感缺失

有些父母的教訓真的很霸道,孩子做了什麼事劈頭蓋臉一頓吼,罵過以後爽了,留孩子一個人「反思」,但卻從來不說為什麼做錯了。

比如「看電視」這件事情,前幾年當我侄女還小的時候有個動畫片很火,一開啟動畫片就真正進入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看四隻豬的狀態。

她媽媽有一天應該是心情不太好,看到孩子在看電視就開始發洩怒火:“天天就知道盯著豬看,我看你就像個豬!別看了!”

侄女顯然被嚇了一跳,眼睛瞪得圓圓的,嘴角撇下來,默不作聲盯著地板。

媽媽走開後過了一會兒,她問我:“姑姑,媽媽為什麼那麼生氣啊,為什麼不能看電視啊。”

你看,你作為大人,覺得這些事情理所當然,可孩子確實不知道這些事。

我說:“因為長時間看電視的話,小朋友的眼睛會生病的,不是不能看電視,是不能長時間看電視,媽媽也是為你好呢。”

侄女“噢”了一聲低下了頭。可以想象,這對她是「莫名其妙」地被吼。

很多孩子在經歷多次“無緣無故”被吼的事情後,很容易不再信任父母,心中開始懷疑: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

最大的表現就是無論何時都戰戰兢兢,不敢做任何事情。

當代知名心理學家、弗羅裡達州立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羅伊·鮑邁斯特曾在一篇被引用了超過5300次的重磅論文中指出,“壞的力量比好強”。

他說,人類的大腦生來更關注危險和消極的事物。這一點的進化意義非常突出——關注危險的事物更有利於早期人類的生存。

也就是說,從進化上來說,積極的事物和消極的事物無法互相抵消,因為它們對於大腦來說性質根本不同。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在網上買東西,多少條好評都比不過一條差評帶來的惡劣影響。

那麼,對孩子說一句刻薄的話,要多少句好話才能彌補呢?

2.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哈佛醫學院是美國頂尖的精神病專科醫院精神病學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認為,父母對孩子長期吼叫的確會改變孩子的大腦,影響他們的智力。

Teicher分析了經受過父母言語暴力(吼叫、謾罵等)的年輕成年人的大腦,發現他們的韋尼克區(主要負責理解口語)和前額葉之間的連線減少。而這兩個區之間的連線越少,一個人的言語理解能力越差。

研究還發現,生命早期受到父母的言語暴力的孩子,在成年後更有可能出現抑鬱症、焦慮症等精神衛生問題。

人們說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孩子是怎樣的,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

愛發脾氣的父母,會導致孩子更加敏感、多疑,也會出現以暴制暴的行為。

即使事後溫情脈脈的安撫,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依然無法煙消雲散。

《正面管教》一書裡曾說道,最極致的教育,就是既不懲罰也不嬌縱孩子,在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把價值觀、社會技能、生活技能教給孩子。

既讓孩子感受到了愛,又感受到了堅定和安全感。

把孩子的每一次犯錯,都變成一次成長的機會;而不是把每一次犯錯,都變成一次譴責的機會。

書中的三句話送給父母們,面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問題,也許我們可以用這三句話來代替吼叫。

(1)“爸爸媽媽愛你,但不喜歡你現在這種行為。”

當孩子出現了某些不良行為的時候,父母要首先深呼吸一口氣,讓自己先冷靜下來,然後蹲下來,清楚的對孩子說這句話。

一般情況下,孩子聽到父母這麼說,首先會感受到愛,這一點比其他任何東西都重要。

當孩子出現了某些不良行為的時候,父母要首先深呼吸一口氣,讓自己先冷靜下來,然後蹲下來,清楚的對孩子說這句話。

一般情況下,孩子聽到父母這麼說,首先會感受到愛,這一點比其他任何東西都重要,

(2)“告訴我,你內心的真實想法?”

每次當孩子犯下某些在父母看來“不可饒恕”的行為時,背後都是有原因的。

父母要學會透過現象,去發現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瞭解了原因,解開了心結,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3)“讓我們想想,怎樣做會更好?”

這句話值得很多父母學習,因為一般人都是直接告訴孩子以後要怎麼做。

但是專家指出,最好的管教方法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父母說出這句話後,會激發孩子的創造力,他會主動想出很多解決辦法,而且因為是自己提出的,孩子更能自覺地去遵守,效果很佳。

12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假期是拉開孩子差距的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