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孩子身體健康最重要,還是心理健康最重要,還是學習成績最重要?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影響,似乎家長們已經把自己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重視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寒假已至,在拿到孩子的通知書時,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近日,安徽銅陵一名小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被其父親脫去衣服攆出家門。在這麼寒冷的季節,小男孩僅僅只穿一條短褲在小區裡遊蕩,民警得知情況後立即將小男孩抱回家,因其父親不在家,遂嚴肅批評了其母親。

(1)父母的簡單粗暴,是孩子自暴自棄的源泉。

在父母教育子女的問題上,那些常常對子女暴力相向的父母,往往會以“愛之深,責之切”來為自己開脫。好像自己把孩子打得越厲害,就越是能夠凸顯自己對孩子的愛一樣。

尤其是在面對孩子學習成績毫無起色,或者有所下降的時候,家長們並沒有想到如何幫助孩子得到提升,也從未反思自己有沒有起到監督的作用,便一個勁兒地把所有過錯都推到孩子身上。要麼利用嚇唬的方式,讓孩子心中忌憚;要麼就利用嘮叨的方式,讓孩子苦不堪言;要麼就採用暴力相向的方式,讓孩子感受皮肉之苦。

長期在負能量下成長的孩子,他們往往是最容易自暴自棄的群體,因為他們太渴望認可與鼓勵了。當長時間得不到家長的肯定,孩子也會絕望,也會破罐破摔地認為:“反正不管我多麼努力他們都看不見,那我也何必強迫自己為了他們有所改變呢?”

再者,時常被家長嘮叨的孩子,自然也就習慣了左耳進右耳出;經常被家長嚇唬的孩子,也摸清了家長的套路,不會再有所忌憚;總是被家長毆打和懲罰的孩子,也被打皮了。

(2)孩子會繼承家長的暴力傾向。

堂弟自幼便比較調皮,而嬸嬸的教育方式大多就是威脅、嘮叨,而叔叔的教育方式無非就是拳腳相加,暴力相向。

不管是成績考差了也好,還是和同學發生了一些小摩擦也罷,但凡是叔叔和嬸嬸聽見了一點點風聲,堂弟在還未來得及辯白之前,就已經被痛打了一頓。長期在家裡遭受皮肉之苦的堂弟,一邊承受著被打的痛苦,一邊又學著父母把自己不良的情緒發洩到比自己更為弱小的同伴和同學身上。

上幼兒園時,堂弟就拿石頭把同學的腦袋砸了一個包,縫了好幾針;上小學時,因為和同學搶乒乓球檯,他又拿乒乓球拍把對方的額頭敲得鮮血直流;上初中時,他故意插隊不說,還把心存不滿的同學打得頭破血流;輟學後流浪於街頭,又去勒索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因為一元錢都沒有勒索到,便把對方打得全身多處軟組織受傷……

讓人覺得極為可悲的是,時至今日,叔叔和嬸嬸都並未反思過自己的教育方式,反而依然對棍棒底下出孝子堅信不疑。

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父母是怎樣一個人,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裡模仿。若想孩子性格好,心態好,品行好,作為父母的我們就首先得給孩子樹立一個正面的標杆。

(3)理性地看待學習成績,學會靜等花開。

兩天前,一條關於重慶一位父親請假陪兒子領成績單的影片,火爆了全網。之所以能火,並不是因為他的兒子考了極好的成績,而是在得知孩子成績墊底後,父親依然心態極好的鼓勵著孩子。

父親站在校門外,眼見兒子從學校裡出來,便問兒子:“考了多少?”兒子開啟給爸爸一看,數學48分。再一問語文成績呢,兒子直言:“語文考得差,15分。”在兩科總分僅有63分的情況下,孩子心態極好:“XXX是倒數第一,我是倒數第二。”

對此,爸爸表示雖然看到這樣的成績的確有點難受,但一味的指責沒有什麼用,反而希望更多地鼓勵孩子進步,而且堅信行行出狀元。

身邊有位家長,儘管孩子已經上小學一年級了,但她似乎還未玩盡興,好像並未適應母親這一角色,更像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前面一大半學期,她都並不關心孩子的學習,甚至連孩子每天有哪些家庭作業,她也並未放在心上。

直到期末總複習時,她發現孩子竟然考了七十多分,於是便發瘋似地逼著孩子刷題。每天試卷倒是刷了不少,但發現孩子錯了,她也並不會幫助孩子消化掉,相比於質量,她更注重數量。孩子被折磨到有了厭學的情緒,而她更是逢人便說自己孩子成績差是因為智商有問題。

很多家長就是如此,平時對孩子漠不關心,等到期末卻拿著孩子的成績大做文章。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不一樣,接收和輸出的程度自然也就有差別,曦曦媽希望所有家長都能夠在理性看待孩子學習問題的同時,也能夠多多反思自己的原因。

——————

13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關於對孩子好的教育,具體應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