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周軼君說:教育的麻煩在於,它的結果可能很久才能看到,但它的對過不允許再試一次。

一:教育探索旅程中,無論在哪個國家,都不斷聽到這樣一個類似的聲音:

1:當前的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業化初期模式之上的,為了迅速培養熟練的工人和士兵,以機械化、標準化、分工化方式「生產」孩子們。

2:但未來,需要的是,跨學科,複合型,有創造力的人。

社交媒體時代、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像學者赫拉利預言:許多人將來會淪為「無用階層」。

3:這次新冠疫情告訴我們:這世界說變就變。未來,說來就來。

面對可能的鉅變,僅僅告訴我們的孩子,未來他們都將成為「普通人」.可能並不夠。

二:如何讓孩子們成為「最好的自己」,是否社會意義上的「成功」或「普通」並不重要,只有成為最好的自己——就是無論面對什麼變化,他的內心都能找到快樂和安定。

三:身為家長,我們必須不斷了解外界的變化,尋找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方法

1:家庭,作為一個最小的教育空間,最適合首先做出這樣的轉變。

2:只有家庭,才能做出針對不同孩子、精準的教育選擇。

3:無論在哪裡,最好的教育都是樸素的,符合自然邏輯的。

4:不用金錢作為衡量標準,但父母的用心與否,觀念如何,會產生大大不同效果。

這些方面的思考和重視適用於每一個父母,不管你是熱衷於雞娃,還是像我一樣是佛系媽媽。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知道但是做不到,實際是,我們其實並不知道。

四:所以:消除焦慮的辦法,就是把未知變成已知。

親子陪伴有時讓媽媽們很傷腦筋,但換一種思路和方法也許會讓人眼前一亮:就是不需要嚴格區分成人和孩子的時間,讓孩子一起來做大人事。

1:舉例媽媽在整理房間,孩子卻一直在旁邊要求一起玩,媽媽只想快點把東西收完。

怎麼辦?

你也可以試試這個做法:給孩子一沓空白的標籤貼紙,請他幫忙寫下各個櫃子裡都有什麼。

沒想到,還不會寫字的兒子竟然還玩出了創意。把「旅行用護膚品」標籤畫成了一架飛機和一個有蓋的瓶子,把毛衣畫成了一件衣服上面有一根根的毛等,安安靜靜地幫媽媽一起整理完。

而且,這些充滿童趣的標籤還真都能用上。

小小的一個思路改變,既開發了孩子的創意和動手能力,也讓媽媽脫身做自己的事情。

2:又比如,孩子不遵守規則怎麼辦?

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

我在工作的時候,跟孩子說,這段時間請不要敲門,起初他不是忘了就是沒遵守,後來我請他幫設計一個「工作中」的牌子貼在門口,果然他不但自己不來敲門,還當起了守門員,提醒家裡其他人安靜。

好的教育,都是潤物細無聲,是還沒意識到在教育,而輕舟已過萬重山。

14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不認清這個問題,無論你付出多少精力培養孩子,效果也不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