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標題的時候,我們需要思考三個問題:1、家長能給孩子什麼?2、家長不能做什麼?3、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自己做些什麼?
第一個問題,家長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孩子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財力的可以到縣城、市區、省裡買個優質學區房,讓孩子接觸優秀的人,要知道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和不優秀的人在一起是完全不一樣的,自古就有孟母三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話,這裡不必累贅敘述。沒有財力的在家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家庭和睦,不要把家裡搞得麻將撲克遊戲電視劇,香菸老酒烏煙瘴氣。
身在三四線城市,沒有大城市的教育資源和社會資源,孩子往往都是小鎮做題家,那也是小鎮沒有辦法的出路。只有走出小鎮,才能看見更廣闊無垠的世界。縣中模式優點在於能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韌性,但缺點也很多,格局和視野不寬。孩子不能做到全面發展。舉個例子:縣中學校舉辦元旦晚會,大多是班級隨便舉行,孩子帶點零食圍坐一起,吃吃玩玩笑笑鬧鬧,而省城名校或者是一二線城市的名校,能組織歌詠比賽,或者很正式的晚會,孩子們服裝道具一應俱全,像模像樣,正規的很。區別就在於此。世面見過了,能力鍛鍊了,素質提高了。
那小鎮孩子怎麼辦?只有自己找出路,拓展視野,接觸社會,參與實踐。小鎮優質資源不多,能出去找就出去找。能去大城市就去大城市找。記得很多前,我週末從東臺回鹽城,坐在弶港到鹽城的大巴車上,有個年輕的媽媽帶孩子到鹽城市區學小提琴,每週一趟,風雨無阻。我就知道這些家長真的很厲害,至於最後孩子能不能在音樂上得到什麼,沒有必要去刨根問底,但他接受了良好的音樂教育。而當時在濱阜響北三縣的家庭,有幾個家長能做到。這一算大概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第二個問題,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高。 “爸爸媽媽就靠你了”“考上重點高中就好了”“考上大學就好了”這些話,說了一點意義都沒有。而是應該鼓勵孩子放寬眼界和視野,全面發展自己,從普通走向優秀,從優秀邁向卓越。要告訴孩子將來社會越來越公平,需要的是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想從父母那得到社會資源會越來越少,隱形權力帶來的利益也會越來越少。
別讓孩子依賴你,初高中後要懂得放手,讓孩子自己走路,你在邊上監督就行了。也別讓自己離不開孩子,有的家長為了孩子放棄很多,工作,事業,興趣,愛好,整體圍著孩子轉,整體焦慮不安,這樣很不好,會給孩子帶來焦慮和壓力。家長應該有自己的事業,孩子有自己的學業,家庭中每個人都有各人責任和努力方向罷了。
我就存在這樣的問題,孩子每一次考試都緊張得很,考好了得意忘形,考砸了,沮喪難過。孩子中考前體育測試前腳扭了,害怕體育成績拿不到滿分,那陣子真是焦慮不堪,後來慢慢調整,漸漸適應,現在也能坦然接受一切。只要孩子用功了,努力了,一切都是最好的結果。
第三個問題,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自己也要成長。在自己的領域做出成績,讓孩子也看到努力的成果。這個努力不是當官發財,不是苟且經營,不是今天投機取巧逃稅,明天偷工減料賺錢。或許孩子還看不慣你的那一套。而是在自己的感興趣、專業的領域做出來成果,讓孩子為你驕傲,為你自豪,
家長自己的進步成績也要讓孩子知道,年底單位表彰了,發表論文了,有科研成果了,作品獲獎了,救了幾個病人,建了幾幢大樓,開了幾家分店了,拓展多少客戶了,賺了多少錢了,都應該讓孩子知道。
不僅僅要讓他知道你的成功和榮耀,還要讓孩子知道你獲得成功,付出的時間和辛勞。家長自己工作上有趣的事也要說給孩子聽,這也是接觸社會的一個過程,又能營造一個輕鬆環境和愉悅氛圍。比如:我姐初中畢業,高中沒考上,進入紗廠做紡織女工。以後的幾個工作都是工資低,工作苦,算是社會底層了。但她在這兩年一直在自學考試,年底通過了市政建造師考試,掛到企業一年也有點錢,外甥女孩子看到母親這麼認真,說也要認真學習,將來考個一級造價師什麼的,你看,孩子自然而然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當然,對於三四線一般家庭人來說,學習或許是改變階層命運的唯一通道。走出小鎮,才能看到廣闊的天地,才能有星辰、大海。別信那些已經得到的人說不需要那麼努力。要知道,他們當年也是透過分數進入高層的,才有了現在的資源。只有擁有了制空權,才能降維打擊。然後,你站在頂峰,你會有資格說:這風景真美。只有站在頂峰,你才有資格說:風景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