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憂,唯有寫作(二)
今天我將繼續為大家分享《寫作療愈》這本書,希望今天的內容仍然能夠幫到大家。
《寫作療愈》主要是介紹普通人如何利用寫作解決內心的問題。為了使讀者易於理解,作者避開了複雜的寫作療愈理論,直接採用小故事的形式教會我們如何透過用文字的方式,去舒解自己的壞情緒。
這本書一共有六章,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上期講到的第一章內容:什麼樣的寫作是寫作療愈。這章內容一共分為四個重點,分別是,能讓人安靜下來的寫作;可以緩解壓力的寫作;消除緊張的寫作;重拾信心的寫作。
下面我來為大家講解本書的第二章內容:寫作療愈的4個關鍵詞。
本章同樣是分四個重點內容來講述,分別是:書寫即療愈;完成即療愈;直面即療愈;社群即療愈。
1.書寫即療愈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長們,是不是都會有這樣的感受:不知從哪一天開始,那個整天喜歡粘著你;每天放學回家跟你總有著說不完的話;雖然偶爾淘氣,但依然天真可愛的孩子。
他現在卻變得沉默寡言了,一放學回家,總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成績明明在下降,卻一點都不努力,整天就想著玩,只要手裡有一部手機,可以整天都宅在家裡。你只要說他的一句不是,就會嫌你太囉嗦。而且脾氣大如牛,一言不和,就會甩門而去。
這個時期的孩子,真是說不得,更罵不得。曾經與父母親密無間的孩子,現在卻變得讓人小心翼翼。
本節中講到的永慧,她現在就正面臨著這個問題。她的兒子小學時是優等生,自從上了初中之後,成績就滑到了中等偏下。面對這樣的落差,她有點難以接受,看到兒子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更是讓她焦急萬分。
那天兒子做作業,邊寫邊玩,花了4個小時,居然一半的作業都沒有完成。她氣得說了他幾句,兒子就憤怒地把作業本撕了、筆也扔了,還哭著喊著怪她管得太嚴,他一點自由的空間都沒有。
可是,如果他是一個自覺勤奮的孩子,我至於這樣嗎?天天盯著他都還老是偷懶,如果放任不管,那豈不是更糟糕。眼看就要中考了,再不努力,怎麼可能考得上重點高中,上不了好的高中,還何談上什麼好大學呢。
永慧一直覺得,自己算是一位非常用心的媽媽了,有了孩子之後,自己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他的身上。兒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她一直都堅持自己接送。為了輔導他的作業,每天晚上從八點開始,她就放下自己一切的事情,專心陪在他的身邊。他渴了,她就馬上去倒水;想吃東西了,她就把各式水果遞上去;有不會的作業,她到處查詢答案,為他解答。
她做的難道還不夠嗎?為什麼孩子就是體會不到,就是不領情呢。看著兒子氣呼呼地跑進房間,重重地甩上門,她忍不住淚流滿面。
傷心難過的永慧,決定把自己的無奈與焦急寫下來。她邊哭邊寫,開始她覺得自己真是無比委屈。但當她把自己這些年來與孩子相處的點滴都寫出來時,她慢慢地在這些文字裡找到出了問題的根源。
孩子今天之所以會這樣,問題都出在她的身上,是她的錯。兒子已經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小男孩,而她對孩子的管教和溝通方式還停留在小學階段。她無微不至的照顧,在兒子看來,那是一種負擔,是媽媽對他無時不刻的監管。她突然記起,兒子曾經跟她說過,他覺得自己隨時都被一雙眼睛盯著,他認為自己喪失了自由。
再說到孩子的成績,她之所以這麼在乎,好像並不僅僅是怕孩子考不上重點高中,而是自己的虛榮心在作祟。當她看到同事的女兒自從上初中以後,成績一直都比自己兒子優秀,心裡就堵得慌;每當有人問起兒子的成績時,她都難以啟齒,覺得兒子的成績讓她很丟臉。
永慧想明白這些之後,心情一下子變得輕鬆多了。找到問題的根源,接下來就知道該怎麼去解決了。
她決定,先向兒子道歉,真誠地承認自己的錯誤,讓兒子相信,她是一個願意自我改變的母親;然後多跟兒子溝通,弄清楚兒子不願學習的真正原因,再加以引導,並相信孩子的自制力,不再時刻盯著他。
永慧透過自己的文字,找出了教育兒子失敗的原因,從而及時做出了自我改變。
現實中,我們很多家長,往往也會犯跟永慧一樣的錯誤。當我們無私地為孩子付出一切時,總認為孩子就應該要明白父母的苦心、就應該要懂得感恩。當孩子的表現無法達到我們期望時,心裡就會憤慨不已,認為孩子不懂事、不爭氣。
從而無法做到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更做不到理智地去分析問題。
2.完成即療愈
做事龍頭蛇尾、三分鐘熱度,是很多人的通病。這節我要講到的“半吊子小姐”珊妮就是這樣一個人。珊妮不管做什麼總喜歡半途而廢,所以有人給她送了一個“美稱”——半吊子小姐。
珊妮是個年輕的小職員,表面上看來,她是個非常有上進心而且愛學習的姑娘。她經常報名去學習各種課程,還把自己每天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但她無論做什麼都是三分鐘熱度,缺乏堅持的毅力。
她寫一份計劃書,寫到一半時,由於接到新任務,她就不再寫下去了,而是找同事幫忙完成另一半;她計劃每天背半個小時的英語單詞,但只堅持了一週,就再也沒有去碰過英語書;她決定每天早起一個小時晨練,但不到三天就放棄了;她去練習瑜伽,堅持幾天後就不了了之。
在看到朋友每天都堅持看書,每週都堅持看一部電影時,她也給自己定了一個看書看電影的計劃,但計劃還沒開始實施,就夭折了。她什麼都想去嘗試,但什麼都沒有做到。
面對這樣的自己,珊妮感到很沮喪。每一件無法堅持的事,都帶給她深深地挫敗感。她迫切地希望自己能有所改變,但她又不知道該如何去改變。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她,於是,她決定把自己一團糟的生活寫下來。
當珊妮開始寫時,她一邊寫一邊思考,慢慢地她透過寫作,把亂成一團的生活理出了頭緒。她透過自己的文字給自己的失敗總結出了三個原因:第一,協調能力和時間統籌能力差;第二,沒有清晰的規劃、喜歡跟風、缺乏判斷能力,;第三,對自己不夠了解,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
當她總結出這三個原因時,她決定繼續寫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對於總是無法好好去完成一件事情的珊妮,現在要來寫完這份計劃,對她來說也一份挑戰。
隨著她思考的加深,她慢慢地變得越來越專注,針對自己總結的三個原因,她一一地做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人人都很難逃脫三分鐘熱度的魔咒。畢竟開始一件事情容易,但要做到堅持不懈實在是太難了。但凡能堅持下去的事情,那必定是我們迫切需要用到的,或者是自己真正喜歡的,而不是別人認為好的事情。
對“半吊子小姐”珊妮來說,當她堅持完成這一份自我反省式的日記時,就是一個療愈的過程。
3.直面即療愈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有那麼一段時間,你總覺得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不太舒服。本來你也沒太注意,但它一直就是不見好轉,當你終於忍不住去醫院做檢查時,看到醫生一臉嚴肅地開出一堆的檢查單,心裡就變得忐忑不安起來。
在做那一項項檢查的過程中,你的心越來越沉重,偏偏很多的檢查當天又無法出結果,然後在等待結果的這段時間,就成了你的一種煎熬。
書中提到的大泳就正處於這種煎熬中,他最近總感到胸口痛,本來沒太放心上。但為了讓家人安心,他就去醫院做了檢查。醫生開了一堆的診療單,還神色凝重地讓他去做多項檢查。做這些檢查就整整花了一天的時間,在這期間,他看到了各種病人,有急救的、有得重症的。
這些讓他覺得死亡好像這就在自己的身邊,在等待檢查結果的這天晚上,他心裡充滿了恐懼,於是,心臟更是不受控制的狂跳。
大泳今年三十多歲,是家裡的頂樑柱。妻子剛生完二胎,還在家休養,暫時沒有收入,家裡的一切經濟支出自然都壓在他一個人的身上。他無法想象,如果自己的心臟真的出了問題,治療肯定需要一大筆費用,那這個家該怎麼辦,妻子和孩子們該怎麼生活,這個家到時會不會垮掉。
他越想越害怕,卻又不敢跟家裡人傾訴。最後,他決定將自己的恐懼寫下來,把寫作當成“樹洞”。
他將自己的恐懼寫下來之後,他隨之也寫下了最壞的打算。當他寫出最壞打算時,發現最差的境況其實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糟糕。
他之所以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這麼焦慮,其中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他的事業正處在關鍵期,如果這半年內業績做得好,應該就可以升職加薪了,所以他才特別害怕自己的身體在這個關鍵時刻出問題。
其實身體如果真的出了問題需要治療,以他家現在的經濟情況還是可以支撐下去的。而且等妻子重返職場之後,負擔就會得到緩解了。再說了,就算需要治療和休養,那也是暫時的,他的身體一向不錯,肯定會很快就好起來的。
想到這裡,他的心情慢慢地舒緩開了,好像胸口的疼痛也緩解了不少,心中的恐懼感也消失了。
大泳透過寫作這個“樹洞”讓自己的頭腦冷靜了下來,然後對整件事情做出了理性的分析。當他把一切可能性都列出來,並且找到應對的方法之後 ,心理反而不害怕了。
其實,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敢去面對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當你選擇勇敢地面對時,你會發現真實情況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
4.社群即療愈
當你心中感到苦悶時,你是會找親人或者朋友傾訴一番呢,還是找一些不認識的人去吐露自己的真實感受。也許很多人都會選擇後者,因為在陌生人的面前,我們可以毫無顧忌地去說出自己的不幸。
本節中要講到的小玲就是選擇後者的人。小玲離婚後,獨自帶著女兒遠離家鄉,在一個沒有親人朋友的城市生活。平時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她都是習慣一個人扛著。
但這天夜裡,女兒突然發高燒,小玲一個人揹著孩子出門,深夜的路上攔不到一輛車,她只好撥打了120,叫了救護車。到了醫院,她又忙著給孩子辦理各項檢查和治療的手續,等孩子的病情終於穩定下來之後,她也累癱了。
這時候的她感到非常的孤單和無助,父母遠在千里之外,根本幫不上忙,自己一向也只是報喜不報憂。在這裡並沒有什麼交心的朋友,這個時候向同事求助的話也不合適。她感覺自己就像置身在一座孤島上,沒有人能夠幫忙,也沒有人可以依靠。
從醫院回到家,已經退燒的女兒睡著了。小玲卻感到自己的能量已經耗盡,心裡的苦卻無處傾訴。最後她坐到電腦前面,用文字把自己的所有苦悶都寫了出來,併發到一個寫作社群。
這個社群是她無意中加入的,這個群的每個成員互相都不認識,但大家都很用心地寫文章,群員們經常向來自五湖四海的網友們講訴自己內心不願示人的故事。
此時正是深夜,小玲本以為自己的故事發上去,可能明天才有人迴應的。但意外的是,她剛發上去幾妙鍾,就有人迴應她了,那個網友的關切讓她有了講述自己過往的慾望。於是,她將自己失敗的婚姻和現在的孤單無助都透過文字,向群裡的網友們講述。
在講述的過程中,她同時也在反省自己,反省自己在以往的婚姻中犯下的錯誤。她本來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愛她的老公,但因為她當時不懂珍惜,而造成了現在這個局面。
當她傾訴之後,群裡的一位網友說:“你已經透過自己的筆找到了問題的核心,你很棒,你不孤獨,你還有我們。”
“你還有我們”這句話,讓小玲特別感動,她的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她接著又把自己的感動之情也寫了下來。寫完這些之後,小玲內心已經平靜了下來。
小玲透過文字,融入了社群。她以文會友,在這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那裡,再次感受到了溫暖,這些溫暖給了她勇敢面對生活的力量。
以上,就是本書第二章的全部內容。
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
本章還是透過四個人的小故事,向我們介紹了寫作療愈的4個關鍵詞。透過這幾個故事,可以看出,當我們將自己的苦悶、恐懼或者迷茫寫下來時,我們可以透過文字,以一個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從而能做出更理性的分析。
還是那句話:何以解憂,唯有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