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孩子”是用來幹嘛的?父母想用來學習,準確一點說,主要是希望孩子去學習。孩子卻覺得是用來傷人的。
當面對孩子的成績單,我們迫不及待地問:“你們班最高分多少?”哪怕孩子考了第二名,他已經受傷了。久而久之,他會討厭“別人家的孩子”。父母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他偏說“別人家的孩子”哪裡哪裡不好。既沒有學習的心態,也沒有欣賞的雅量。然後不知不覺地,孩子越來越固執和小氣了。
相反,如果我們改成:孩子,你對你的成績滿意嗎?如果滿意,爸媽為你高興。如果不滿意,那麼需要爸媽什麼樣的支援?這樣就良性迴圈了,既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又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在乎他的感受。被這樣愛和支援的孩子一定可以抬頭看見“別人家的孩子” 。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