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疫情期間在家上課,成為各年級學生的重中之重。釘釘也在這一時刻直衝應用商店下載量第一名,首次

的,當然也有樂呵呵的。因為學生黨們好好的一個寒假,被釘釘破壞了。非常時期,非常對待。大家都

沒有辦法,老師學生沒辦法,學校更沒辦法。

但是在不非常的、平靜的教學日子裡,諸如打卡、簽到、志願服務計時、學生學分積攢等大量校園的

APP,充斥著學生尤其是大學生的學校生活。高校“智慧化”遇到了民意的攔路華,因為學生們總是覺

得,學校和這些APP開發企業之間存在著利益關係。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智慧化校園的建設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成為高校規劃、建設的重點。多媒體裝置的引進、資訊課程的設

置、高校專業人才培養、課程資源的共享交融平臺的搭建與開發等諸多方面,都朝著智慧化方向發展並

滿足社會進步需要。大學生慕課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一個普通高校的學生也能學習到諸如北大清華等

高階學府的優質課程。這些與社會交融化的操作,可以有效促進高校資源間的共享。

然而,諸多高校的“智慧化”發展,與初衷漸行漸遠。同質化的做法乃是大量引進商業化的APP,讓同

學們難勝其煩的下載。學生苦不堪言,打心底裡不願意卻下載一些學習類的APP,許多高校就以修學

分不滿不得畢業給予“威脅”。學生不得已在這些企業化的APP裡選修課程,但企業無法接觸到實時更新

的教學資源,內容往往不能更新。一屆一屆的學生選修著同樣的課程,花上一點費用找人代刷課程,期

末測試也有答案。當學生沾沾自喜於分數時,外面的世界早已經變了樣。

不僅如此,有的高校APP氾濫的現象更為嚴重。開門禁、開啟水、交電費、洗衣服、選課、看課表、

刷課、上課簽到都有各自的APP。學校各部門要求裝的軟體十來個,一個軟體只能實現一個功能,各

自為政。一些學校還強制推廣與校園功能、學生學習都無關的軟體,想方設法使之與學生成績、班級評

優掛鉤。

當然,學校最初這些做法造成的困難大多都可以理解,畢竟任何事物發展都有一個過程。但更為嚴重的

問題在於,智慧化初衷與學校各層繁雜機制存在著巨大的隔閡與衝突。譬如在引進APP的問題上,一

方面,學校肯定是想借助“外力”以改善教學秩序和品質。但另一方面,這些裝置的使用要經過層層審

批,需要班主任、輔導員、系主任、院長各級稽核,一來一回,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更加繁瑣,學生的

耐心也早已消耗光。

“世界潮流,浩浩湯湯。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在資訊化面前,高校是想改變,但卻有點急了,甚至有

點唯利是圖了。年輕人是手機軟體產品的主要使用者群體,而高校學生基數大,推廣起來更為快速。企業

正式瞄準了這一商機,通過一些優惠獎品、贊助專案或者直接給回扣的方式,讓學校幫忙推廣、引導學

生下載使用。學校不亦樂乎做起了宣傳大使,利益裹挾之間,學生成為了“唐僧肉”,資訊洩露的風險也

大幅增加。

“大道至簡”,東西簡單好操作,才具有真正的價值,才能在學校建設和發展中起到加速器的作用。當

APP們充斥了學生手機的記憶體空間,淹沒了學生的大學生活,這樣的校園“智慧化”做法無疑是僵硬的、

死板的,這樣的校園環境又怎能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呢?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開學了,親子關係面臨“宅”考驗?教育專家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