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科技向善是用科技做好事,人工智慧一定要好好用起來!”

“科技本就沒有善惡,向善還是向惡是人決定的吧?”

“那些壞事是灰產搞的,正經的企業能拿技術做啥惡?”

“那些打著科技向善旗號牟利的企業怎麼說……”

用監控系統記錄學生的一言一行,然後用AI手段分析他們誰在打瞌睡、誰在走神,並判定是否為違反課堂紀律,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這是科技幫助學生向善還是教育向善?這些問題確實值得家長、學校、科技企業好好思考一番……

教育行業為何需求巨大?

事實上,近年來在課堂上使用AI影像識別系統已經掀起了一輪AI教育創業潮。實時偵測學生課堂行為的攝像頭走進校園,也引發了輿論關於使用這些技術是否有違教育初衷、侵犯學生隱私的的激烈探討。

在激烈的爭議之下,課堂上的AI監控會是一門好生意嗎?教育行業人士以及學生家長對於這些技術的應用究竟有何看法?學生們能否能向AI監控Say No?

記得早在2019年,一張含有“曠視”圖示的課堂影片監控影象就曾在網上瘋傳:畫面中兩位女生在教室沒上課,一旁是人工智慧根據影像識別出的一組資料:聽講6次、閱讀8次、舉手6次、睡覺0次、趴桌子0次......

當時網友對此的反應大多是質疑與指責,認為課堂AI監控嚴重侵犯了學生的隱私。隨後曠視迴應這只是技術場景化的概念演示,但仍未能阻止輿論的發酵。

“其實現在課堂上的AI分析識別技術仍在發展,還加入了很多監控模型。”在深圳一家AI教育科技公司從事技術研發工作的張維(化名)表示,經過近一年的發展,相關智慧影像識別技術除了可以實現學生課堂狀態的記錄分析識別之外,還加入了表情監測分析。

例如,學生在課堂上長時間無動作變化,但是眨眼的頻次明顯降低,貨目光始終看著講臺以外的區域,即可判定發呆或走神;如果學生在聽課時面露難色、緊皺眉頭,可判定其對知識點難以理解……

“這套系統可以在課堂結束之後,讓老師得到一份詳細的報告,清晰地知曉、瞭解全班學生聽講的情況、違紀的行為,並可以針對性地調整教案的內容,比如約談相關違紀學生、一對一進行教學輔導等等。”

張維表示,正因為課堂AI分析系統可以實現以上功能,即便爭議滿滿但還是受到部分學校、課輔教培機構的追捧,“實際上行業需求是有增無減的,只是學校這塊大家都會小心翼翼。”

“礙於輿論壓力,一些公立學校不太願意公佈自己引進了AI監控系統。”至於一部分私立學校,他所在的機構也儘可能在合作前進行溝通和輔導,避免引發社會輿論關注,“要是像鶴壁高中那樣,因管理方法不當引發爭議,甚至會連累我們公司成為輿論的眾矢之的。”

因此,目前與他們機構進行合作、開展課堂AI監控試點的客戶,主要還是是以線下K12課輔機構為主。有別於正規學校,課輔機構經營性質不同,即便不謹慎披露了使用監控監督教學的情況,通常也不會掀發負面的輿情。

“截止目前,我們已經和國內近十家課輔教育連鎖機構合作,在超過1500間教室安裝、除錯了課堂AI監控與分析系統,市場反饋良好。”張維透露,憑著巨大的行業需求、良好的使用者資料,他所在公司已經在2020年順利拿到了4000萬元A輪融資。

張維甚至是認為,課堂AI監控技術的誕生是有助提升傳統學校、教育機構的教學效率的,能協助老師更好地管理學生。

至於相關技術應用之所以會飽受爭議,只是公眾暫時無法完全認可、接受這項技術背後所蘊含的巨大價值,“畢竟是為了學生好嘛,學校和家長都很支援。”

結果導向下的科技向善?

那麼,課堂AI監控技術在實際的應用上效果究竟如何?

儘管這套系統功能相當“基礎”,只能簡單地監控到學生在課堂上打瞌睡、竊竊私語、舉手、記筆記等行為,但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她認為對於機構在課堂管理、教案研發方面的確有較大幫助。

“不同於學校,我們課外教輔屬於盈利性機構,在課室設定監控前也都諮詢過了法務,公共區域安裝沒有問題的,也會盡責通知家長知悉。”目前,每節課時結束後這套AI監控系統都會向輔導教員反饋報告,內容涵蓋了課堂中學生睡覺、聊天或是積極聽課、回答問題的分析結果。

儘管課堂AI監控所分析、反饋的結論不一定完全準確,但還是能夠給機構教師提供參考的樣本。具體到哪一位學生連續幾次課上被檢測到睡覺、聊天或者不認真聽講,都將成為教員重點監督的物件。

“如果坐實了學生真的有類似行為,作為教育機構也不會單獨約談,但會在家長會上私下與學生家長溝通,商討如何糾正孩子的學習態度。”李老師強調,這也是教輔機構對學生負責、對家長盡責的一種表現。

她認為只要學生的學習的觀念和態度,課堂不良行為能夠得到及時糾正制止,是有助於學生成績提高的。同時,AI監控技術引入對於輔助課堂管理,節省教員課堂管理上的精力,也都有一定的幫助。

除此之外,她強調監控系統反饋的資料對於教研部門也有參考價值,“若是一兩名學生睡覺、走神,可能是其學習態度的問題,但是如果很多學生在睡覺,那有可能是教員或是教案的問題了。”

至於目前的課堂AI監控技術對於加強課堂監管、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是否為最優解,從事教育工作將近15年的李老師坦言,仍有待觀察,“畢竟教育強調的是以人為本,而技術畢竟是冷冰冰的,所以我也不好說,只能說是為了追求教學目標不得以採取的措施吧。”

誰在意學生們被監控的心態?

監控課堂學生上課狀態的話題,之所以每次披露後都能引發公眾熱議,除了牽涉到教育倫理問題之外,更因為課堂監控涉及隱私問題(尤其是近幾年公眾隱私意識提升後),所以才會備受關注。

一旦有了課堂監控,對於學生而言也有威懾力,即便態度不端,也會鑑於監控下的壓力認真聽課,確保課堂知識點能夠良好吸收,“有課堂違紀的話,即便老師管不動了,私下通知家長我們也可以好好教育。”

在談到課室內設定監控尤其是AI監控是否有隱私顧慮時,一位在網際網路企業工作的家長表示,自己和愛人從未擔心課堂監控會對學生出現隱私風險,“成年人在網上都沒有隱私了,更何況孩子?成績不好風險更大吧。”

顯然,在課堂監控的話題上,“以學習為己任”的學生群體似乎並沒有太大的發言權。無論學校、教輔機構作出任何決定(只要有利於學習成績和紀律),他們也都只能被動承受。

【結束語】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國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共有21.38萬所;而2020年國內K12課後輔導市的場規模已經達到5300億元。不可否認,在學校之外,AI+教育在悄然之間已經發展成為一門新的生意。

如何讓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已經成了學校、家長、教輔機構共同的目標,AI+教育正是因此得以快速發展。而一些技術研發企業以順應學校、家長的目標為由,只會強調將AI監控技術引入學生課堂的正確一面,其實這也是他們生意裡面最有價值的一面。

科技向善,各方推動者又想得到什麼?

—————————————————————————————————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資訊豐富,觀點獨到。

釋出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13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知識、財富、經歷,統統不等於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