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好父母勝過好教師”。
想要培育出好孩子,關鍵在於你要做一位好家長。
教育孩子是一項漫長的事業,需要父母的耐心和細心,更需要正確的管教方法。
人人都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可是不對的哦~
看看下面列舉的3類父母,你在其中嗎?
1. 為孩子付出全部變成“孩奴”
有時候,付出全部卻換不來感恩的孩子。
孩奴形容有些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拼,為子女忙碌拼命,甚至最後而失去了自我。
問問自己:有了孩子後,是否還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
很多媽媽經常感慨當媽前後的巨大差別:
當媽後沒了自我,變成了一顆只圍繞孩子轉的衛星。
與丈夫相處的時間少了,與朋友的聯絡少了,與社會的接觸少了,業餘的興趣少了。
為了家庭和孩子,放棄了已經不知道多少個人時間。
無論是心甘情願,還是被迫無奈,似乎只有這樣“全心全意”的付出,才稱得上稱職。
但真的是這樣嗎?
也不盡然,這樣副作用很嚴重,因為會增加孩子的匱乏感和愧疚感。
可以負責任地說,孩奴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弊遠大於利。
2. 常常攀比的父母
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有很多興趣和特長。
有些家長會覺得自己家的孩子怎麼都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
經常會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比不過了就鬱悶、生氣。
甚至還會對孩子發脾氣、挖苦孩子。
但是,父母們有沒有想過這樣做其實是在嚴重傷害孩子。
人家的孩子去英語補習班,自己家也馬上效仿,不想被比下去。
孩子考試成績出來,不鼓勵孩子,馬上打擊孩子不如別人。
不知不覺中孩子成為別人的替代品,成了你攀比的砝碼!
在父母的眼裡,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日積月累,孩子只會養成習慣性的自我否定。
不管別人怎麼認可自己,都會認為“這不是真心的,只是客套話”。
不管自己再怎麼努力,都永遠不肯誇獎一下自己,只會去看到“別人都比我強,我再努力還是不如別人”。
適度的比較也許能催人奮進,但過度攀比帶來的卻是傷害。
別用攀比扭曲了教育的本質。
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關心自己的孩子是很正常的。
父母不要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
孩子有自己獨立的人格,不應該是家長的附屬品。
家長只是幫助孩子,但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長。
3.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時刻。
在單位工作不順心,回家看到調皮的孩子、和凌亂的房間,怒火立刻被點燃。
往往會對孩子咆哮起來。
但如果是心情很棒的一天,面對同樣的場景,反應就沒這麼激烈。
甚至覺得孩子淘氣地可愛,忍不住給他許多讚美的話逗他開心。
對待孩子同樣的行為父母可能會表現出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
那麼仔細思考一下。
因父母的不同情緒表現,孩子的內心感受是不是也會佳然不同呢?
情緒影響一個人的行為,父母的情緒,常常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法。
情緒化的父母,是孩子的一場災難。
反之如果父母具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孩子不僅可以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情緒也會更加穩定、平和。
真正能管理好自己情緒的人,才是好父母。
作為父母,情緒平和穩定樂觀,家庭更溫暖,孩子更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