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生開始,他的爸爸常年在外出差,都是媽媽和奶奶照顧他,基於隔輩親的倫理怪圈,奶奶特別溺愛,甚至一直餵飯喂到現在,因上小學的原因,搬到奶奶這居住,媽媽通勤晚上回來得比較晚。奶奶對這個孫子更是金貴的不得了,連普通流鼻血都得跑到北京去仔細檢查,而且媽媽和奶奶都在說對方在慣孩子。
儘管我很喜歡這個小“哥們兒”,但我要是再這麼對他硬不起心腸來,對他的成長沒有幫助。我必須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辦法幫助他這一家人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老師對這樣的家庭給出的建議是各負一攤共同完成培養這個孩子獨立生活、學習能力的任務。媽媽負責孩子的學習,每天一小時時間來完成作業,過時不寫,等老師批評;奶奶負責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每天早晨準備好衣物,決不動手幫他;當有人管孩子的時候,不管對方方式方法是否恰當,都決不干涉。
經過一週的跟蹤瞭解,現在他在幼兒園,能獨立地做更多的事情,而且也不是不像原來那麼磨蹭,和家長溝通的時候,老師反覆給家長貫徹的理念就是能力比知識更重要,家長也越來越認可、支援老師的工作。家園共育就是老師對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出現的不恰當的做法,及時給予科學指導,並透過反覆觀察得出最終結論,形成一套成熟的教育策略。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