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個同事交流了一下孩子的教育。同事夫妻兩個都是初中數學老師,在自己的事業都幹得非常的出色,歷年的教學成績也非常的突出。但是兩人一直有一個心病,就是自己孩子的學習。夫妻兩人對孩子一直抱很大的期望。但是去年高考的時候,孩子只是只考了一個專科學校。兩人各種動員孩子復讀,但是孩子堅決不再復讀,就讀了本省的一個專科學校。父母雖然非常不甘心,但也無可奈何,只能接受事實。
今天同事反思了一下自己孩子的教育。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對孩子盯的太緊,管的太死,孩子無時無刻不生活在父母的視線之下。
這孩子從小就非常的聰明。從兩三歲開始,夫妻兩人就開始對他進行重點的培養,英語,數學,語文等啟蒙非常早。在還沒開始上學之前就讀了大量的書,背誦了許多的古詩文,英語也會說很多的單詞句子了。可以說起步非常的好,贏在了起跑線上。但是上學以後,孩子就沒有脫離開父母的視線。在學校老師都是父母的同事,都是自己的叔叔阿姨教自己,一有一點風吹草動接著就報告了父母。放學回到家後,爸媽又接管了剩餘的時間,盯著盯著做作業,忙著上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孩子一點的自由的空間都沒有。這樣嚴加管教之下,小學時期孩子的成績還是非常優秀的,在級部裡邊也是出類拔萃的。
可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學習壓力的不斷增大。孩子漸漸有了自己的想法,逐漸對學習產生了厭倦情緒,提不起興趣。同時孩子覺得學習就是給父母學的,自己成了父母和別人比較的工具,學習成績只是父母的臉面。考試成績成了父母的晴雨表,考得好就嬉笑顏開,考的稍微不理想就大發雷霆。而自己從中體驗到的不是學習的快樂,而是疲憊、厭倦,成了一項為了父母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務。
這樣慢慢的孩子的學習就開始應付。比如語文老師讓摘抄文章中的優美的語段。就隨便的摘抄上一段文字。不管好壞賞析的文字都是千篇一律的,本文語言優美,句子通順,中心思想突出,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同事翻了一下他的筆記本差點氣炸了肺,整個摘抄本賞析文字全都是一樣的,一字不差。父子倆人大吵了一頓,但是仍然無濟於事,我行我素。同時,上高中之後開始上網,晚上自己關上房門讀網路小說。有一段時間查他的手機在白天上課時間也在上網時間。整個高中時間,因為學習和考試成績天天爆發家庭戰爭。同事夫妻兩人和孩子都度過了極其鬱悶的三年的時間。
現在他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就是管的太嚴太死。只關心孩子的成績,而沒有給孩子充分的成長空間。而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和抗拒叛逆的心理。越盯得緊,孩子越開始和自己的父母打開了游擊戰,躲貓貓。
而我想對孩子管的太嚴。結果會產生兩個極端。有的孩子在嚴格的管教之下,上學的成績會非常的突出,考上名牌大學。但嚴格的管教也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和他們的幸福感,甚至有很多上大學之後沉溺於網路,有的被學校退學。還有一部分孩子就像我同事的孩子一樣,直接反抗,成績一落千丈。
同事的話雖然有些偏激,也有一些以偏概全,但也有值得借鑑和反思的地方。教育需要方法,但更需要智慧。我們為人父母者不得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