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小女兒喜歡硬筆書法,在我的一再鼓勵下,花錢報了一個硬筆書法班。誰知學了還不到一個月,她就以輔導外孫女為由放棄了。我非常不理解,學習書法與輔導孩子有那麼衝突嗎?即便有,是不是也可以透過調節時間來避免?放著跳跳腳就能夠得著的果子不摘,卻要把全部心血用在培育一棵小樹苗上,這是不是有點得不償失?

看我不悅,女兒就一再“寬慰”我:“爸,我們這代人和你們那代人不一樣。你們那代人是為了孩子的吃穿奮鬥,我們這代人是為了孩子的成才而奮鬥。為吃穿奮鬥,讓孩子餓不著凍不著就行了,為成才奮鬥就不是了,需要全程關注,絕不能讓孩子輸在任何一個環節上。我的一個同學,為了陪孩子學習,連公務員的鐵飯碗都放棄了。和人家比,我捨棄一點愛好又算什麼呢?”

女兒說的是實情。當下,很多家長為了孩子放棄了自己的一切,時間、精力、錢財、快樂,甚至有的連事業、青春、理想都統統押在了孩子身上。對這部分家長我非常惋惜和不理解,惋惜的是他們太年輕了,就像我的女兒,才而立之年呢,人生才剛剛起步,就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和追求,太可惜了。我不理解的是,關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非要家長犧牲自己的一切嗎?兩者就不能兼顧嗎?做父母的怎麼就不懂得,提升自己,也是對孩子教育的一種很好的投資,為什麼非要讓自己的人生因孩子而打了折扣呢?

說個題外話。黃河口有一片新淤地,開始的幾十年土地肥沃,種啥長啥。後來就不行了,海水倒灌,鹽鹼上升,土地慢慢鹼化,不能種莊稼了。當地農民就想出一個辦法,用挖掘機把土地抬升,搞成臺田形狀,上邊種莊稼,下邊搞養殖,叫“上農下漁”。“上農下漁”的做法把土地改良了。隨著每年的澆灌和雨水的滲透,鹽鹼被牢牢壓制在土層水平面以下,不毛之地變成了良田,莊稼連年獲得大豐收。

聰明的讀者知道我要說明什麼了。是的,除去社會、學校因素外,家庭就是孩子賴以生長的“土地”,土地貧瘠、單薄,絕難長出好的莊稼。只有讓土地變得肥沃,莊稼才能長得茁壯。這個道理很簡單。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不應單單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還要注重提升自己,保證家庭這塊“土地”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提升自己,也是對孩子教育的一種投資。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提升自己是對孩子成長的一種站位。“上農下漁”工程,土地的抬高是為了防止鹽鹼成分的爬升,給作物生長一個優越的環境;父母加強學習,充實自己,同樣也是為了給孩子成長提供更多的營養、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成長的空間。

“為什麼不上山頂去看看?”這是倪萍的姥姥對她說過的話。“沒有能力便罷,有能力就爬上山頂去看看。一輩子在山溝裡轉有什麼意思?山頂上看到的東西和山底下看到的不一樣,半山腰都比山溝強。人都是一輩子,可山頂上的人活的就是山底下的人的好幾輩子……”

倪萍聽了姥姥的話,經過不懈的努力奮鬥,終於登上了中國主持人的最高山峰。顯然,倪萍的姥姥絕非等閒之人,沒爬過大山,她不可能說出這種勵志的話。要孩子爬山,父母須得先爬山,要儘可能地往高處去站。你站立的地方,就是孩子將來要到達或超越的地方。做父母的站在人生的一處制高點上,向孩子招招手,遠比站在低處指手畫腳向孩子喊著“爬上去”效果強一百倍。只有父母的層次高了,視野寬了,格局大了,才能給孩子指明一個方向、樹立一個標杆,才能讓孩子到達一個應該到達的位置。

其次,提升自己,是對孩子成長的一種引領。有這麼一種現象:一個家庭中如果孩子多,只要老大有出息了,後邊跟著的弟妹們也都差不到哪裡去。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人們大都歸因於遺傳基因,其實不盡然,除了基因外,“引領”的作用也不可小覷。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大頭前走,那就是一處航標,一面旗幟,後邊跟著的不但少走彎路,還會受到鼓舞。現在的家庭大都是獨生子女,多的也只有兩個,“老大”的作用已經不太明顯了。這種時候,父母勇敢地站出來,做起家裡的“老大”,振臂一呼,孩子們才會激發出積極向上的興趣和熱情。這樣的父母是多麼明智和聰明啊!

再次,提升自己,也是為孩子儲備足夠的教育營養。為父母者,都願孩子有出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是做母親教育孩子的一種智慧。提升自己,給孩子一個或幾個引以為榮的亮點,也未嘗不是一種教育孩子的手段。當這些亮點給孩子們帶來光明的時候,手段就變成了營養。營養的來源並不是單一的,可以從土壤裡提取,也可以從春風、從陽光裡獲得。哪方面的營養對孩子的成長都是有益的。

有人質疑,只管為自己的人生添彩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家長所攝取的營養根本到不了孩子那兒去。此言差矣。提升自己,就像孕婦之於胎兒,雖然吃進去的營養都進了自己嘴裡,儲存在了自己身上,但誰說胎兒不能受益?孕婦營養豐富,胎兒才能健康成長,相反,一個營養不良的母親,指望她能誕生出一個健康活潑的嬰兒?何況,孩子接受父母的教育營養不像十月懷胎一樣是短暫的,而是長期的、終生的,多多益善,沒有營養過剩一說,這就更加需要父母不斷學習、提升自己。

最後,提升自己,也是為孩子傳遞一份學習成長的快樂。小時候學過一篇課文《春雨》。其中有這樣的描寫:“滴答、滴答,下雨了。種子說:‘下吧下吧,我要發芽。’梨樹說:‘下吧下吧,我要開花。’麥苗說:‘下吧下吧,我要長大。’小朋友說:‘下吧下吧,我要種瓜。’……”這是自然界中萬物生長的一個場景。雖然是描寫,但非常真實。春雨真好真及時。在這場雨水裡,一切生命都是快樂的,所有成長都是自然的。

家庭教育也需要創造這麼一種生動活潑的氛圍。父母有理想有追求,每天都在認認真真地學習、快快樂樂地工作,高高興興地生活,這不就是在為孩子下春雨嗎?父母的影響,就像隨風潛入夜的春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傳遞給孩子一些積極的資訊,孩子們能不快樂的學習成長嗎?有理想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快樂和幸福。快樂和幸福是極易傳染的。一個積極向上的家長帶給孩子的必定是天天向上的心情;一個整天絮絮叨叨著急孩子的父母,送給孩子的也一定是消極的情緒。

小時候,我曾種過向日葵,沒種上幾天,就急不可耐地扒開看種子發芽沒有。春天溫度低,向日葵發芽慢,結果等天氣暖和了,凡是我沒扒看過的向日葵都發芽了,而那些扒看過的都沒有發芽,即便發了芽的也都枯萎了。因為土被扒拉鬆散了,水分丟失了,種子失去了發芽的條件。長大了,我才知道自己的做法多麼愚蠢。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凡事不能過於關注,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反而有害無益。教育孩子也是一樣。

家長朋友們,別再為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做無謂的犧牲,幫助孩子打造一個好的人生,並不一定非得讓自己的人生黯然失色,加強學習,提升自己,靜等花開,這也是對孩子學習和成長的一種實實在在的投資。

(攝影 曹新慶)

作者簡介:於世忠,東營河口人。教師出身,現已退休。內退後為了排解身邊的孤獨,一邊侍弄菜園子,一邊學碼文字。不為名利,只為樂趣。他把這定性為文化養老。

11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為什麼如今的孩子越來越早熟化和早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