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孩子期末考試完後,老師要求孩子們在假期的時候多讀點課外書,雖然一年級的孩子認字不多,但藉助拼音的幫助還是能夠讀完整本純文字的書的,而且我家孩子因為特別喜歡看書,自己自覺認了很多字,讀個少兒版的四大名著和很多繪本也不在話下。

但最近我發現個問題,就是這個孩子讀書非常快,經常是囫圇吞棗的看完一本書,我從其中找出幾個簡單的問題問他,他都答不上來,問得多了,他還很不耐煩,說看書主要看感興趣的地方。

一個妹妹還在試著讀,而另一個正在試圖翻頁。

我雖然知道他說得不完全對,但又怕打擊他的讀書的興趣,就按奈住想嘮叨的念頭,跟孩子的班主任語文老師私下嘮叨了這件事。

老師說這種情況很常見,注意原因與孩子的大腦發育程序有關係。

7歲左右的孩子,正是建立左右腦的連結時期,這之前主要是右腦、也就是主管人體活動的部分的發育,而左腦是主管語言等抽象能力的,這時候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在開始發育。

孩子更加著迷於觀察和思考,比如說孩子總在不停的問為什麼?對於淺顯的書籍已經激發不了孩子的興趣了,但相對比較抽象的、純文字的書孩子還沒有耐心專注下來學習,這就造成了孩子學東西很是浮躁、潦潦草草、急急忙忙的原因。

對待孩子的這種種表現,家長要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並進行適度的引導,也就是說,不要指責孩子毛躁,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還不具備相應的自控力,特別是在閱讀這方面,家長要進行主動的引導。

小男孩和媽媽坐在沙發上看書

老師給我們提了一些比較實用的方法,給大家也參考一下:

第一、提問式的閱讀。

提問式的閱讀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問題前置,也就是說家長要給孩子找出幾個書籍中的重點內容,讓孩子帶著問題去閱讀,這種比較適合於需要加深記憶的書籍。比如說孩子喜歡的人物傳記之類的,讓孩子帶著問題去讀書,是很好的幫助孩子找重點、增強記憶的方式。

另外一種就是隨機提問,這種適合於簡單的故事情節的書,或者是要求背誦內容比較多的強化性的書籍,比如唐詩宋詞之類的,讓孩子強化的提問,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手段。

第二、筆記式的閱讀法。

這種筆記式的閱讀法對強迫孩子把閱讀速度降下來很有效果。讓孩子準備好一個活頁的本子,把自己認為的讀書的重點內容摘抄下來,並且根據不同的內容劃分為素材、金句、精彩段落。

在這個基礎上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收集寫作素材,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進行仿寫,這樣慢慢的,孩子不僅僅積累了一定量的寫作基礎知識,另一方面透過仿寫也可以找到語感,自己的寫作水平也可以慢慢的提升。

家庭,孩子和家庭的概念-微笑的家庭和兩個小女孩在家裡讀書

第三、講故事的閱讀法。

這個講故事是不僅僅孩子講,大人也要講。可以這麼說,如果孩子能把一個故事的來龍去脈講出來就已經很成功了,在這個基礎上,大人引導孩子注重看一下大人講的跟他講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也就是說,首先要有邏輯順序,不能沒頭沒腦地就蹦出來一個故事。梗概捋順了,再慢慢往上面添枝加葉,然後讓孩子在添枝加葉的過程中體驗是如何把握住邏輯順序來增添的,這樣慢慢孩子的條理性就培養出來了。

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不是孩子做不到,而是家長處理得有偏頗: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急躁的家長對孩子沒有記住所學的具體內容的情況,會往往上綱上線的斥責孩子,不尊重孩子生理和性格的發展規律,硬性的給孩子定義上“不愛看書、敷衍了事”的標籤,非常功利化的讀書對孩子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而比較溫和型的家長會反思自己的方式是不是不對,是不是太過於著急讓孩子讀書,是不是可以從換個方式的角度來引導孩子。

有句話叫做“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形象地說明了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中家長的示範作用。如果遇見了孩子毛躁的情況,一味地喊叫、打罵、諷刺孩子是沒有用的,特別是一些性格急躁的家長,要意識到這種處理方法的缺陷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言行。

有不良習慣的家長,比如愛喝酒,一喝酒就半宿的那種自控力很差的家長,要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可以這麼說,如果孩子模仿你的言行,將來孩子也會是個酒鬼。

而沒有不良習慣的家長,性格上也說得過去,就是事業上起色不大的,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在堅持踐行方面有缺陷,如何去改變,如何不讓孩子犯跟自己同樣的錯誤。

而事業上成績不錯,但就是一直得不到肯定的家長,要問問自己同樣是機會來臨的時候,自己是不是沒有勇氣去承擔,能夠抓住機會的人,都是經過用心的準備的。

而事業有成,一帆風順的家長,就要警惕自己是不是忽略了對孩子性格的培養,沒有在孩子出現困難的時候幫他一把。

孩子表面上的急躁是讀書效率不高,而究其根源一定是性格上有很大的隱患,家長該如何在反省自己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幫助呢?

第一、提醒孩子要抓大放小。

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內容都是值得一點點地去讀的,一本書,如果讀了第一遍感覺沒有價值,那麼過去了也就過去了,而對於有價值的書,一定是要進行回顧的。孩子看書的過程中,提醒孩子用便利貼把重點內容摘抄出來,而且在摘抄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感想寫在便利貼上。

這樣一方面是在閱讀,另一方面也是在整理素材,當遇見相關的寫作要求時候,就能很好的把相關的素材和已經形成的思考用上,可以說是非常有效率的閱讀方法。

孩子們給她的泰迪讀故事的特寫closeup of children read the story

第二、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這個習慣從孩子能動手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包括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自己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自己的書看完了要自己進行回顧,養成事事自省的習慣,孩子慢慢就會學會管理自己的行為,不至於是遇事幹著急。

急躁的本身是做事沒有方法和條理性,讓孩子養成具有條理性、能夠回顧自己的問題的習慣,就不會產生類似的問題。縱觀很多成功的人,能走到最後的不是有多聰明,而是這個人一定是很堅韌,很有條理和反思能力。

第三、教孩子學會一定的方法。

也就是說,幫助孩子發現他能夠掌握的方法:比如說背一篇課文,孩子只會死記硬背,效果肯定不好。而童書的內容很多都是很對應的,天對地、雨對風、春夏對秋冬,或者幫助孩子建立空間感,讓孩子形成畫面感,就很好記憶了。對於孩子來說,建立起這種思維方式對他來說是事半功倍的事情,這也是孩子有沒有後勁的分水嶺。

亞洲家庭肖像/孤立於白色

總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映射出來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家長自己的問題,你做事不嚴謹,你就不知道怎麼去養成孩子嚴謹的習慣,你三分鐘熱度,不想方法、不想思路,遇事就會受阻,也沒有辦法想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這一切的經歷都需要不斷的反思自己,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家長在不斷的成長的歷程,每個家長要有透過表象看本質的能力,才能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不走或者少走彎路。

9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放棄教育功利心,教孩子們讀書或寫作皆為發現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