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孩子怎樣看待眼前這一切,這關乎我們的未來
2020年的春節假期,註定會成為我們難以忘卻的記憶。今天的孩子,就是未來國家各行各業的工作者,不同的社會角色究竟要如何對待生命、如何理解責任,這涉及生命教育、社會教育、責任教育等方方面面,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人生功課。
這個假期,孩子們沒有離開家,也暫時不能迴歸課堂,但他們也在不斷思考。
孩子怎樣看待眼前這一切,這關乎我們的未來。我們摘錄了幾個孩子的文字,與您共享。
面對疫情,該用怎樣的語言來宣傳?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人心。我們通過新聞,看到四面八方的援助源源不斷抵達湖北,抵達武漢,有的物資包裝箱上印著出自《詩經》的詩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些詩句讓人感受到了溫暖和溫情。這樣的詩句,也出現在央視元宵節晚會《出征》這首歌裡,儘管臺下沒有觀眾,鏗鏘有力的歌聲依然向電視機前的數億觀眾傳遞著“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強烈情感;這樣的詩句,也出現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的線上開學典禮上,出現在李曉輝校長的演講中,儘管面前沒有學生,但激情飛揚的文字卻鼓舞著大家“患難與共,風雨同舟”。
與此同時,我們也在微博上關注到,在一些地方,為了阻斷病毒傳播,有民眾張貼橫幅,上面寫著“帶病回村,不孝子孫”、“聚餐就是找死,拜年就是害人”等文字。
張貼橫幅本是民眾們為防止病毒傳播而倡導大家少出門、少聚集的一種宣傳方式。但這樣的一些橫幅上的文字,讓人讀起來覺得有些“毛骨悚然”。
面對疫情,我們該使用怎樣的語言進行宣傳?是使用大家可能看著費勁的詩句,還是使用讓普通民眾讀起來有些“心驚膽戰”的俗語?
在我看來,宣傳應該要使用適當的語言。因為語言會產生正向和反向的影響力。充滿著深厚文化底蘊的語言能輕而易舉地感動人,就像“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為醫護人員和普通百姓注入暖心的精神力量。而像“帶病回村,不孝子孫”這樣的語言,儘管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大家阻斷病毒傳播,但同時不免也“阻斷”了人心,畢竟,隔離是為了防控疫情,保護大多數人,而不是為了趕走親人、鄰居和老鄉。
疫情讓人擔驚受怕,我們應該通過溫暖的話語說服民眾,振奮民心,感染民風,讓優美動聽的語言傳遞光明與希望,給予大家力量,堅定戰“疫”必勝的信心!(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初一6班 尹詩雯)
你們是我的英雄
起初,我並沒覺得疫情有多嚴重。畢竟,爸爸的晚歸與媽媽的值班,早已在我的生活中成為了習慣。
爸爸是國家衛健委的工作人員,平時總是在單位,對著電腦和檔案,加班早已是家常便飯;媽媽是一名醫生,5天一次夜班,週末每次都是24小時。對我家而言,全家能一起過一個完整的週末,大家就已經十分滿足了。
從未覺得自己的父母是不平凡的,但總會有些閃光的瞬間,會連成動人的回憶,見證著他們平凡的偉大。
確實很久沒有見到爸爸了。從臘月二十九到正月初六,只在家裡呆過一晚,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與同事們研討、開會、起草檔案。除夕夜,他一夜沒有閤眼,用這樣特殊的方式“守歲”。大年初一,上午就開始工作,下午又參加會議;此後,每天情況都差不多。因為經常深夜才回來,我只有早上才能見到他。他通常是一邊目不轉睛地看著手機中推送的疫情資訊,一邊往嘴裡隨意扒著飯,吃完就匆匆離開。
爸爸從不會說累。有時,他會或興奮或激昂或懊惱或憧憬地說出他的感受,他體諒同事的辛苦與不易,他憂慮疫情的發展形勢,他同情被感染的患者。但是,他對抗擊疫情能夠取得勝利,總是信心滿滿。
元宵節那天,他被通知抽調到國家衛健委駐武漢前方工作組,媽媽連夜為他收拾行囊。出發前夜,爸爸工作了一個通宵,清晨六點才回到家,匆匆吃了口飯,抓上姥姥塞的兩個象徵著平安的大蘋果,就出門了。
接著,我的媽媽主動請纓,被安排在本院發熱門診一線崗位,成為醫院第一批進入發熱隔離病房工作的醫生。
她一個班六個小時,有時要在凌晨兩點接班,以便隨時處理病人的突發狀況。她穿著笨重的防護服,留取病人的咽拭子和痰標本,把核酸檢測樣本送檢……
媽媽總說:“有一份熱,就發一份光。”她帶領科裡的同事認真地學習不斷更新的“新冠肺炎診療指南”,閱讀NEJM、LANCET等雜誌最新文獻,分享給在武漢的同學、同事,這些小事中也能看到她的用心。
媽媽從沒有對我講她自己工作的辛苦、危險與艱難,媽媽對我永遠是一臉輕鬆、笑盈盈的。但是,從她回到家中那一身疲憊、倒頭便睡的樣子,我能推測到她工作的疲勞和緊張。
他們就是這樣默默地、勤勤懇懇地付出,不張揚,不驚慌。疫情面前,舉重若輕、大愛無言,一個普通人,就更顯偉大。
以往每年春節,爸爸的假期總有幾天要加班,媽媽也總有幾天要值班。他們總要早早地與同事商量、換班,兩個人的行程相互遷就,才能得來一個三、五天的短暫假期。
今年,我們本來事先在網上搶到了理想車次。但隨著疫情進展,爸爸首先取消了回大連老家的行程,全力投入戰疫情;媽媽堅定地覺得“在醫院用人之際不能離開”,在鐵路和民航部門開放免費退票服務之前,已經默默地放棄了回大連和帶我出國旅行的兩項計劃。
這次,他們兩人不約而同地衝到武漢疫區和發熱隔離病房第一線,高強度、高危險地工作,但他們不讓我把這些情況告訴遠在老家的爺爺奶奶,怕他們擔心。
偉大總是在細節中體現出來的。沒有幾個人會真正體會到他們的英雄作為意味著什麼。況且即使不這樣做也不會有人埋怨,但他們做了,這就是偉大。他們就是我的英雄!
這段時期,特別是延遲開學後,我認真地制定了學習計劃,按時填報好老師下發的記錄表格,平時防護好自己,不給爸爸媽媽添麻煩。我每天鍛鍊身體,讓他們放心、專心地工作。作為醫務工作者的孩子,這是應該做的,也算是給他們的支援。
這個冬天,漫天的雪花如此的美。我想,爸爸、媽媽都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朵,渺小而平凡,默默化為最清澈的水,潤澤著這片土地。
而所謂的英雄,就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你們做到了。
在疫情中,我看懂了,爸爸、媽媽是英雄,是偉大的普通人,我的驕傲!而我,也一定會努力,追逐自己的理想,做好該做的事,或許不會澎湃一生,但一定會讓每一天都過得篤定而充實。就像你們一樣!(北京一零一中學高一學生譚笑凡)
這是一個需要技術的時代
這個春節,我們都發現,人們關注的不再是春晚、串門、刷劇,而是相關主管部門、專家學者們的每一句解答。曾經在背後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員們成為了眾星捧月的物件。看著每天的朋友圈、微博被“如何防止新冠肺炎傳染”“XX可以抑制病毒”等資訊刷屏,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只要不出門,就是在給社會做貢獻了。
我們都把目光投放到院士專家等科研人員的身上,期待著“春天”的到來。這個時候,金錢、權勢似乎都顯得沒那麼重要,因為如果想要長遠地戰勝疫情,我們需要的是日積月累、貨真價實的知識,踏踏實實、科學審慎的研究與調查。
奮鬥在一線的叔叔阿姨們為國家付出了那麼多,我們在為他們搖旗吶喊的同時,不妨認真反思:自己究竟在通往專業的道路上走了多少?為保家衛國的事業盡了幾分力?當未來面對新問題、新挑戰、新技術的時候,我們是否具備紮紮實實的知識根基,是否具備開拓創新的精神,是否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還在等什麼呢?我們手中的課本已經不僅僅意味著考卷與分數,它們能夠改變的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命運,它是武器,是我們抵抗災難的唯一武器,是我們保家衛國所必要的武器!我們要不負春光,時不我待,好好學習,奮發有為。(北師大實驗中學初一4班 李恆語)
——————————
武漢大學的早櫻已經開了。
未來,疫情也必將被戰勝。
抗擊疫情的戰役中,我們大家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