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楓小以,遇見最好的自己
你可以不相信命運,但是你一定要相信因果,所謂知微見著,可見一斑。
比如說話這件事。
有的孩子打小就謊話連篇,大人們就會常說,別理他,長大他也是個騙子。
然後,他可能真的就會成長為一個不靠譜的人。
美國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實驗,實驗物件是一個很普通,學習成績又一般的孩子。他們來到孩子的班級,透過一系列複雜的儀式(實際上都是假的),然後得出結論,這孩子將來一定能考上哈佛。
多年以後,這個孩子真的就考上了哈佛。
從心理學上來解讀,這就是一種心裡暗示,孩子在接受了這樣的訊息以後,就會自我認為,我是個有出息的人,將來必須要考進哈佛。
而語言作為人類獨有的溝通工具,話語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
像我們常說的,貴人語話遲,說明這個人愛思考,會動腦子,也懂得聆聽,那麼他將來很可能就會有一番作為。
心理學上還有一個現象,就是你不小心用語言傷害了別人時,內心的愧疚感和負罪感,要大於惡人對你的傷害程度。
所以說,會不會說話,怎樣說話,的的確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們老祖宗也早就說過,好人出在嘴上,好馬出在腿上。
既然語言也是一種工具,那麼他就和其他技能一樣,都能在某種程度上,改善或影響你的命運。
中國有句老話說,天不語自高,地不語自大。
這是形容一個人的氣場、自信,以及涵養和為人處世的態度,那故作深沉是不是就一定得到別人的喜歡呢?
其實不然,什麼場合講什麼話,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講話,都有一定深奧的學問。
比方說,惡人自有惡人磨。
與君子相交,可以平淡如水,拿出真誠的態度,表現得謙遜有禮就可以。對付不講理的人,就需要講究一些策略,使用一些手段。
比方前段時間熱播的《大江大河》,王凱在劇中飾演的宋運輝,他的個性就比較軸,不隨和,甚至不太會講話,但是他有自己獨特的方法。
在第一部中,他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大學,可是審批的時候,鄉負責任處處刁難,於是他就站在烈日下,背誦人民日報社評。
在第二部中,他一開始和小拉鬧矛盾,可他的態度依舊很強硬,因為小拉同樣是搞技術的,是知識分子,所以後來小拉很欣賞他,甚至把他當成了知己。
表面上看,宋運輝不懂人情世故,但仔細分析,每一件事他都處理得極其合理,與人言語的態度也各不相同。
他和雷東寶、大尋、楊巡,包括自己的老婆說話,都有自己的方式,暗藏著一種信服力。
所以,這也是宋運輝能飛黃騰達的原因之一。
還有小情侶之間談戀愛,雖然都說“寧可相信這世上有鬼,也別相信男人那張嘴”,可事實上,沒人一個女孩不愛聽讚美的話。
其實簡單點說,說話的藝術,就是讓聽的人感覺到舒服。
而這種舒服並不是因為奉承,它要有一定的道理,和一定的創見性。
人從牙牙學語開始,就在努力地用語言和不同的人溝通,其本質上的目的,就是取得別人的信任,建立一種很自我的體系。
如同我們看本山大叔的小品,聽郭德綱的相聲,因為接觸得久了,有信服感了,所以當他們說出第一句時,我們本能的就會讓自己靜下來,享受他們的表演。
那普通人也一樣,話語的力量都是日積月累,才培養出的一種氣質,像那些所謂的談判專家,都是經過嚴格的訓練,熟知心理學知識,講出的話既準確,也有針對性。
所以,請相信你講話的方式,是能夠為自己建立好感和信任度的,進而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如果你不懂什麼技巧,那可以學會溫暖,待人誠厚,同樣可以獲得好的口碑和名聲。
另外,古語說,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切記不要過於八卦,在背後談人長短,要儘可能地去少說,或者說些中肯的話。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不用懷疑,不管你曾說過別人什麼,最後一定能傳到當事人的耳朵。
尤其是在職場,幾百句話交不下一個人,但一句話就能夠毀了自己的前途。
語言是一門藝術,多多學習,用心修煉,同時保持真誠,不打妄語,掌握好度,將來你一定能從中受益良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