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讓孩子做好準備,不能讓運氣或環境決定他們的未來!-《準備》
我們為什麼要送孩子讀書呢?
大部分父母都會脫口而出:為了讓孩子考上好大學找份好工作,為未來生存作好準備呀。
為此,父母捨得為孩子投入高昂的教育成本。花不少積蓄買學區房,送孩子上最好的學校,進最好的補習班、出國留學.....
高考標準化考試的初衷是提供一個公平的機會,為孩子們今後的人生做好準備。可是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孩子們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面臨的標準化考試讓無數的孩子失去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忘記了生命本質的意義。
考個好成績,考個好大學反而成了大多數孩子追逐的夢想。
來自《準備》一書的作者黛安娜是美國新型教育理念的開拓者,她在書中指出:
現在的老師和家長都把孩子考上大學或找到一份工作當成培養孩子的終極目標,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想法。考個好大學或找某份好工作並不是人生的終極追求,我們應該要培養孩子有能力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在考上心儀的大學找到合適的工作之餘,對生活感到由衷的滿足。
考上大學只是孩子人生一個階段必須完成的目標,但讓每一個孩子形成社會必備的能力,找到人生所愛,過上想要的生活,這才是父母心中培養孩子的真正目標。
所以,我們所有人都要提前“準備”好。
《準備》
那我們到底要為孩子的未來做什麼準備呢?從教育的角度來說,需各自做好以下準備:
所有的學生都準備好了適應未來生活的能力;所有的老師都準備好了適應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所有的家長都準備好了迎接這樣的信念:每個孩子都能成功。每個角色都樹立這樣的信念: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潛力,每個孩子都能成功,才能激勵孩子們為上大學和今後的生活做好準備。
有了這樣無法撼動的信念,我們又應該如何準備,不讓運氣或環境決定孩子們的未來呢?《準備》一書的作者透過實踐辦學校的經驗給出了3點意見。
01、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擁有求知慾很多家長抱怨自家孩子學習不自覺,做作業拖延、馬虎,上課不認真、學習成績不好等等,讓人操碎了心,我們都希望孩子自覺又優秀。
出現以上的原因主要是家長很容易對孩子的學習投入太多或者是過多插手,甚至要替孩子完成所有事。報什麼補習班,考什麼大學是家長說了算,而不是孩子,導致孩子越來越覺得學習是為了家長,而不是自己,變得越來越不獨立。
我們到底要如何才能讓孩子學習獨立呢?
我們首先要意識到:不是培養孩子在學校畢業就結束學習了,我們要培養孩子在畢業後真正地長大成人,具備成人世界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智慧。
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而孩子要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必須有強大的內驅力。
丹尼爾在暢銷書《驅動力》中根據研究指出,精通、自主和目標是驅動力的基礎。這個基礎就是指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
自主學習者有五個特徵:隨機應變、尋求挑戰、堅持不懈、直面挫折、適時求助。
自主學習者也會經常遇到困難,比如完不成既定的目標或者堅持不下來等等,只有不斷克服了這些困難,孩子的自主學習的習慣才會越來越好。
001、學會根據SMART原則,設定短期、中期及長期學習目標。
在作者創辦的學校裡,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每天提供了一個小時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要制定當天或一週內要完成的學習計劃,測試自己的知識和評估自己的表現。這可能跟平時學校的晚自習有些相似,但多了老師的指導,比如指導學生下一步做什麼,覆盤存在的問題以及過程輔導。
在家裡,家長也可以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比如一到放假,家長就急不可待地為孩子報補習班,其實預習下學期的課程這些就是練習自主學習的好機會,完全可以留給孩子自己預習。如果不放心的家長,晚上回來聽孩子講一遍當天學習的內容即可。
002、不擔心失敗,才會進步得更快
自主學習的能力其實對每個孩子來說並不難,但我們大多數人都害怕自己失敗,害怕孩子失敗,所以不敢讓孩子去嘗試。
孩子一次的考試失利就會讓我們感到恐慌,所以家長對孩子近乎嚴防死守,一點也不敢讓孩子承擔失敗的風險。導致檢查作業、監督成績,找老師、上補習班,一切都要在家長的掌控範圍內,孩子才不會失敗。
其實管控太多物極必反,讓孩子在失敗中去成長,才會進步得更快。
003、逐步放手,信任孩子的能力
為什麼很多孩子不愛做飯,因為他們在做飯的時候,常常被父母指責這樣不對,那樣不對,甚至覺得還不如自己做飯來得更快。就這樣,才讓孩子一直學不會做飯,甚至打擊了孩子做飯的興趣。
在學習中也一樣,我們應該把學習的選擇權還給孩子,讓他們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我們應該適當放手信任孩子有循序漸進的能力。
自主學習其實就是個性化的學習方法,能讓孩子夠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將使他們一生受益。
02、培養孩子專案式學習方式:擁有合作能力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基本,但為了確保孩子能順利步入社會,最終要進入社會,我們還需培養孩子的決策及溝通能力,而專案式學習方式是最好的選擇。
專案式學習就是以一個研究話題入手,一般與生活息息相關,透過一段時間去調查和解決這個問題,從而習得有關的知識和技能。一般需要與他人一起合作解決,讓孩子透過做專案解決實際的問題,克服挑戰,展示自己的成果。
孩子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案,自然會有動力去查閱各種資料,甚至會主動尋求同學或老師的幫助,既習得了很多綜合性知識,又提高了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在做專案中,孩子會多運用到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對知識的理解也更為透徹,這有助於跨入社會後的快速適應。
鑑於學校學習的繁重,很多專案式學習方式成為課外的甜點,一般是透過社團活動或家長自己報的興趣班去練習,但不管怎樣,已經為孩子步入社會在做一定的準備。
03、培養孩子適應未來變化:擁有通用技能比爾蓋茨曾說:從我自己做父親的經驗來講,我們不能只教孩子怎麼考上大學,而是要培養他們應對未來變局的通用技能準備。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未來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除了自主學習及合作的能力,我們還需培養孩子的通用技能。
什麼是通用技能?就是一個人具備寫作、說、聽、分析整合、調研、表達等技能,這些能力可以不斷組合,最終讓孩子具備一生所需要的高階品質。
這些品質概括起來形成七大通用技能:
1、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2、溝通技巧的能力
3、分析整合的能力
4、調研規劃能力
5、資源使用能力
6、寫作能力
7、人際交往能力。
有一項僱主對應屆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調查中發現,僱主對畢業生的領導力、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佔比最高。
這些通用技能與未來職場要求結合起來,就是一位領導者、一個善於溝通和解決問題的人具備的品質。
所以說,對孩子最好的,就是明確告訴他們,想要順利成人,孩子們必須具備哪些通用技能,同時利用好我們每一天、每一分鐘去幫助他們培養這些技能。
這些是我們需要準備的。
04、結語擁有求知慾、養成良好的習慣及培養實用的通用技能將幫助孩子們未來是否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是很重要的,且能被衡量的標準。
這些才讓我們去判斷孩子是否為未來步入社會,大學畢業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做好了真正的準備。
教育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培養一個健全的人。 長大成人是孩子的必修課。它不應該是一道獨木橋,它應該是一個路口,那些即將開啟新旅程的孩子們可以手拉手一起走到這裡,並且自信地說:
“我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