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班上幾乎都有幾個孩子,偏科現象嚴重,我們稱之為學科拐腳,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升學和前程。家長老師和孩子都很著急,於是乎找老師補課,但是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花費了大量的財力,時間,成效微乎其微。
那麼偏科有什麼好方法糾正嗎?
“書上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事實上,許多學業上很優秀的學生,學習過程並不是痛苦的,他們往往是非常享受學習過程,在情緒情感上是愉悅的,因為情緒上的快樂,從而學習功課時的智力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孩子的成績自然就很優秀,如此良好迴圈。長久以往就形成了潛意識的東西,一到學習中,整個人是感到輕鬆,愉悅甚至興奮,那麼學習就是快樂和高效的。反之有的學生一到學習中,就哈欠連篇,潛意識裡搞到厭煩,疲勞,那麼學習就是苦的,令人不愉快,那麼學習的效果可想而知。
那麼為什麼會有兩種不同的狀態呢?潛意識學習狀態又是什麼呢?自己能否控制呢?
潛意識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建立的條件情緒反射。如,孩子在幼時或其他時間,情緒好的時候開始學習,情緒好的時候結束學習,並且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行為,及時給與肯定和讚賞。長久堅持,孩子潛意識裡形成,學習是愉快的事情,我很樂意去做。
潛意識是自己意識不到或者意識到了控制不了的。
所以解決偏科的問題不是補課所能解決的。我們所要解決的“病灶”-----消極的條件性情緒反射。
那麼孩子學習時的消極條件性情緒反射是如何形成的?造成此種不良的條件性情緒反射的因素有很多。
家庭教育造成,這是其中之一。
父母對於孩子的學習過於關注,容易造成情緒焦慮,在這種消極情緒的狀態下,家長不可避免會對孩子的學習指手畫腳,嘮叨,責罵,從而導致孩子情緒焦慮,孩子在這種消極情緒下,容易產生厭煩,學習上容易出錯,甚至厭學。長此以往,就形成一到學習時間,潛意識形成消極的條件性情緒反射。
那麼作為父母,應該懂得如何做到適時調控情緒,透過深呼吸或者運動,使自己的情緒變得平靜,從母愛的焦慮中脫離出來,冷靜地理解和對待孩子學習中出現地小差錯。
作為大一些地孩子,也可以巧妙地化解父母的焦慮。如高年級的媽媽:“不要轉筆了,要學習了,學習時怎麼老是出來喝水,怎麼一直做數學題啊,也要學習語文……”對於家長頻繁的指責,機智,成熟的孩子可以說:”謝謝提醒“,”虛心接受“,”遵命,母親大人“,再加上一個俏皮的肢體語言,或者點頭微笑,表示贊同提醒。
具有這種成熟,寬厚,大氣,聰慧性格的孩子,此時必定能緩解家長焦慮的情緒,家長情緒放鬆下來,有時也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並下定決心,在下一次出現類似問題時,有效地調控自己的焦慮情緒,因為問題並不像他想的那麼嚴重。
然而,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對於強勢控制型父母的焦慮,是致命的打擊,父母的焦慮傳導過來時,如果此時孩子是消極心態,對於父母的嘮叨和指責,會感到厭煩和牴觸情緒,這種消極情緒會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情境建立消極的條件性情緒反應,導致孩子形成潛意識厭煩學習行為反應。